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2 道试题
1 . 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译成“You can enjoy agrandersight,By climbing toagreaterheight”的,是首位获得“诗词英法唯一人”的翻译家许渊冲。许老先生尽毕生之力所做的,主要就是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之美。这启示我们(     
A.对外传播中华文化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B.要把握好文化民族性和世界性辩证统一的关系
C.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认同世界各民族的文化
D.做中外文化交流使者,积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
2 . 毛泽东在谈到中外文化交流时主张“不要全盘西化,应该学习外国的长处,来整理中国的,创造出中国自己的、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的东西”。这启示我们对待外来文化要(     
A.保持开放,不断借鉴B.尊重差异,理解个性
C.继承传统,推陈出新D.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3 . 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体育图标设计以中国汉字为灵感来源,以篆刻艺术为主要呈现形式,将冬季运动元素与中国传统文化巧妙结合,彰显了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理念和愿景,又一次为奥林匹克运动贡献了“中国文化符号”。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体育图标的设计(     

①说明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根源于汉字、篆刻艺术和设计者的创作灵感
③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民族性创造性转化为世界性
④既有中华文化的独特印记,又有对冬奥会文化的传承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 .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我国的长城,是中华灿烂文化的瑰宝,是享誉世界的古建筑,埃及的金字塔、印度的泰姬陵 、柬埔寨的吴哥窟等建筑同样广受各国人民的赞誉。这说明(     
①我们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   
②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③我们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④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 . 《三国志•夏侯玄传》中提出“和羹之美,在于合异”,意思是说,佳肴美馔,在于能够调和各种不同食材的味道。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和羹之美,在于合异”来强调不同文明要取长补短、共同进步,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这说明(     
①和羹之美需要各种食材充分融合,文明因交融而丰富
②合异制约了各种食材的味道,文明应以共存超越文化优越
③和羹以各种食材的差异为前提,文明有因差异而多彩
④各种食材的个性寓于和羹的共性之中,文明应以互鉴超越文明冲突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 . 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首次变身为倒计时器,从“雨水”开始,到“立春”结束,二十四节气与古诗词、古谚语及充满生机的当代中国影像融为一体,以全新表达方式惊艳亮相在全球观众面前。这一成功创意(     
①提升了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
②有利于引导人们感悟传统和时代之美
③有利于世界各国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④激发了人们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面对外来文化,有人崇尚“见贤思齐”,有人却主张“照搬外来文化”。这两种观点的不同主要在于(     
①是否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②是否吸收和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长处
③外来文化能不能直接解决今天问题
④外来文化能不能直接解决中国的问题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8 . 2021年8月1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目前我国共有4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册),居世界第一。我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意在(     
①增强文化自信,更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②彰显文明优势,提升我国的文化渗透力、感染力
③促进文化交流,以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世界文化
④赓续红色血脉,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的转化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07-12更新 | 645次组卷 | 47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9 . 德国伯乐高级文理中学师生重视中德文化交流,该校成立了中文合唱团,合唱团多次参加中德文化交流活动,在中德语言年、中德青少年交流年等系列活动中,都留下了他们热情洋溢的歌声。这体现了 (     )
A.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B.我们完全认同其他民族的文化
C.文化交流就是文化的相互取代
D.文化交流决定两国关系
2022-07-07更新 | 275次组卷 | 6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
10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同时也对世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此可见(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
③不同文化在交流传播中逐渐趋同
④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①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