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与社会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2 道试题
1 . 材料一: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社会失业加剧,世界进入一个新的经济周期,一些国家出现了政治动荡。中国也出现了以产能过剩、经济放缓、结构调整为标志的新常态,给政府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挑战。在此背景下,文化产业凭借独特的产业价值链、快速的成长方式及广泛的渗透力、影响力和辐射力,不仅成为全球经济和现代产业发展的新亮点,也构成我国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和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动力。
(1)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文化、经济、政治关系的理解。
材料二:目前,我国文化产业虽有一定发展,但产业化程度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潜在优势未能充分发挥。针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实际,积极探索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有效路径,对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现实意义。
(2)请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简要介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潜在优势并就如何充分发挥“潜在优势”提出两条有效建议。
2016-11-26更新 | 2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北京中央民族大学附高三三模政治试卷
2 . 材料一: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人力资源与科技活动比较情况

在校大学生/万人
授权专利中发明比例(%)
流动人口占全国比重
长江三角洲地区
228.17
9.61
22.07
珠江三角洲地区
166.85
5.08
40.57


材料二:珠三角、广东市场经济的发展路径是尽量减少对经济活动的管制,其优势是:市场开放早,市场成熟度高,投资环境好,市场空间大,政府具备了成熟运行和驾驭市场的能力,宽松的政策环境,更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长三角的发展模式则相反(浙江除外),其主体是以规划管理型的政府操作模式主导经济发展,其优势是:政府较规范,文化底蕴好,教育发达,研发技术比较强,丰富的人才资源和近几年突飞猛进的发展速度。
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发展又都有各自的瓶颈:政策是制约长三角发展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源质量成为制约珠三角发展的因素。现在两者都在反思自己的发展模式,寻求更好的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相结合的模式。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结合材料一与材料二,详细论述地方的文化底蕴与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2016-11-26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届黑龙江双鸭山一中高三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