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与综合国力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政治判断,同时也赋予了党的文化使命以新的时代内涵。
“新时期”解决了国人思想“僵化”的问题,而“新时代”则需要着重解决思想“分化”的问题。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开启,是以思想解放为肇端的。冲破了“两个凡是”的束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掀开了社会主义建谩的崭新一页。进入新时代,随着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和社会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思想活动的选择性、独立性、多变性、差异性不断增强,社会思想文化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趋势也更加明显,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成为一个严峻的现实课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社会”有关知识,分析“新时代”加强思想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2)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说明如何“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对于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发展质量、坚持可持续发展具有独特优势。近年来,作为文化竞争力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化产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贡献逐年加大。在中央大力推进“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过程中,应积极布局全球文化产业市场,推动中华文化与中国企业走出去,抢占全球文化产业主导权,打造中国文化产业的世界标签。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意义。
3 . 201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巍峨丰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指出,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录魂。经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是新的时代条件下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今天我们这一代人的长征,就是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材料二:长征路上的通道铜族自治县生态秀美,侗寨、侗戏、侗锦……通道地区的铜族文化在全国范围内保存最为完整,过去因为交通不便一直“养在深闺人不识”,在今天的长征路上,通道人探索出了“政府搭台,百姓唱戏”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政确道路,通道县政府下大力气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发展红色旅游产业,不少外出打工的老百姓陆续返乡。通道政府不仅提供配套设施,还派出文化专家指导当地民间艺术团提高文化创作水平,增强节目的观赏性。
(1)结合材料,运用“我们的民族精神”的相关知识,分析为什么走好今天的长征路必须弘扬长征精神?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相关知识,说明通道县政府做法的依据。
2017-07-16更新 | 27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六校(郎溪中学、宣城二中、广德中学等)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政治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民生,是指文化层面的人民生计,也就是人民生计中的文化层面。促进文化惠民、改善文化民生,是文化小康建设的紧迫任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从成立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组,到发布《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 -2020年)》等文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加速推进。随着文化设施利用率不断提高,符合群众口味的服务内容不断丰富,老百姓在精神文化上的“获得感”也不断增强。扶贫离不开文化,文化有助于扶贫,文化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2016年,贫困地区百县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工程完成,贫困地区民族自治县、边境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工程启动,文化对发展的促进带动作用不断彰显,文化小康工作“短板”不断补齐。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社会”知识,指出我国文化小康建设相关措施的合理性。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民生,是指文化层面的人民生计,也就是人民生计中的文化层面。促进文化惠民、改善文化民   生,是文化小康建设的紧迫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成立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组,到发布《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   服务体系的意见》《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 -2020年)》等文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建设加速推进。随着文化设施利用率不断提高,符合群众口味的服务内容不断丰富,老百姓在精神文化上的“获得感”也不断增强。   
扶贫离不开文化,文化有助于扶贫,文化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2016年,贫困地区百县万村   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工程完成,贫困地区民族自治县、边境县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工程启动,文化对发展的促进带动作用不断彰显,文化小康工作“短板”不断补齐。
(1)结合材料和生活与哲学知识,说明改善文化民生、补齐文化小康工作“短板”对全国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社会”知识,指出我国文化小康建设相关措施的合理性。
(3)实现文化小康,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请就农村如何实现文化小康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每条10~30个字)
6 . 随着我国文化“走出去”的步伐日渐加大,在“西强我弱”的国际传播大环境下,如何通过讲好“中国故事”来传播中国声音、展示中国精神,日益成为我国向世界展现文化自信的重要手段。
学者甲:改革的时代,中国大地上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无数的故事,或悲壮或励志、或神奇或曲折,或寻常或琐碎。因此,讲好“中国故事”:一方面,提炼精髓选好故事内容,深入生活获取生动素材,沙里淘金、去粗取精,精选出能够凝聚社会共识好故事;另一方面,以生动形象的形式讲好故事,把握受众需求差异,把“陈情”和“说理”结合起来,讲究生动活泼,注重细节,达到打动人、感动人的效果。
学者乙: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到“中国诗词大会”,再到“朗读者”、“见字如面”,一个个有传统底蕴又有时代创意的综艺节目,如同一股文化清流,触动海内外观众对“诗和远方”的美好遐想。因此,讲好“中国故事”:一方面,要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中国表达、中国修辞、中国语意;另一方面,要积极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寻找中外利益交汇点、话语共同点、情感共鸣点、让中国声音赢得国际社会理解和认同。
(1)结合上述材料,并运用文化影响的相关知识,阐明讲好“中国故事”的理由。
(2)分析概括出甲、乙两位学者认识中所共同蕴含的对立统一的思想。
(3)请你就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另行补充两条见解及其理论依据。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夺取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进展,夺取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成效,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一切贪图安逸、不愿继续艰苦奋斗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一切骄傲自满、不愿继续开拓前进的想法都是要不得的。
近年来,互联网上不时出现虚构中国共产党及共和国历史、贬损英雄及领袖人物的言论,并被一些人起哄追捧,形成历史虚无主义的歪风邪气。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然而,有些人打着“还原真相”的旗号,恶意剪裁历史或编造谎言,肆意歪曲长征历史,抹黑红军的英勇事迹,丑化和矮化领袖。任由历史虚无主义泛滥,会腐蚀国家的共同记忆,更会破坏整个民族和社会的精神价值,必须引起广大民众的高度警觉。
(1)结合材料,从“质量互变规律”角度,分析如何夺取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新成效。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说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必要性。
(3)某校召开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征文比赛,要求分析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假设你是参赛选手,请提出一条核心观点,并作简要阐释。(80字以内)
8 .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都是一个浸染着书香的民族,不仅诸如“囊萤映雪”“凿壁偷光”“悬梁刺股”的故事流传至今,还有“书中自有颜如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腹有诗书气自华”、“人不读书,其犹夜行”等让世人耳熟能详的关于读书的名言。但是,越来越快的工作、生活节奏,让国人“根本停不下来”,一些不多的闲暇时间,也给了互联网社交和娱乐。据2014年公布的阅读调查显示,我国成年人人均读的纸质书是4.4本,远低于韩国11本、法国20本、日本40本、以色列64本,低于国际水平。泱泱大国,拥有傲人的五千年文明,960万平方公里国土上空飘荡着的书香气息竟如此稀薄。
“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多文化发展成果,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和创造源泉。提供更多优秀文化作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书香社会,今年首次“亮相”政府工作报告,从国家战略层面上对读书予以倡导,这对全民族来说,着实是一件幸事,对实现中国梦有着重要的意义。
结合材料,请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建设“书香社会”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微公益:全民公益的造梦行动
       一份免费午餐,让万千贫困学子不再饿着肚子上课。
       一场微博打拐,唤醒了公民对打击拐卖儿童犯罪的热忱。
       一次冰桶挑战,让大家意识到公益原来不全是悲情。
中国正大步流星跨向公益新时代。只要有爱心,每个人都有机会投入公益,哪怕在社会底层,也能日行一善,比如随手清理路边的垃圾,比如给老弱病残让座,甚至,哪怕只是给迎面而来的路人一个微笑。每个人都有体温,每个人哪怕仅仅用体温都可以温暖同胞,温暖世界。这就叫微公益,也正是全民公益之精髓所在。它的要义倒还不是通常所称的好人好事,而是每个人都用爱心,用善意来创造价值,回报社会。不仅让世界充满爱,充满善,更让自己获得快乐和尊严。
就此意义而言,所谓全民公益,微公益,毋宁说是微革命。它的意义不限于公益层面,更提供了变革社会的新方法、新范式。无须沉湎宏大叙事,无须空谈根本解决,无须凌空蹈虚,中国不是别的什么,中国更多是微观的,正如一位智者所称: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微公益,或者说微革命,就是点燃每个人的心灯,每个人心中的爱和善,用它们照亮中国,照出一个光明的新中国。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开展微公益活动的重要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