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与经济、政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1 道试题
1 . 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必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相结合。而在文化资源的市场配置上,必须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而不是决定性作用,这是因为
A.文化包含了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
B. 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C. 文化产业的发展应把经济效益摆在首位
D. 市场对文化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2 . 2018年10月8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上海市人民政府签订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上海成立长三角总部和上海总站。双方将围绕重大文化项目、服务长三角、版权运营、体育产业、影视剧译制等方面开展全方位深度合作。这是基于:
①经济发展为文化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②文化发展可以为经济发展注入动力
③文化是增强地域综合实力的重要因素
④文化是对一定经济和政治的集中反映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全国各地纷纷提炼城市精神,提炼时代特色鲜明、地域特征突出、通俗易懂、简明生动、社会认可度高的城市精神表述词。

材料二广东某市委全会提出要加快建设文化强市,要求全市树立“新时期城市发展最终以文化论输赢”的理念,充分发挥毗邻港澳、中西文化交融、历史人文底蕴深厚等资源优势,加快建设文化强市,不断提升文化软实力,形成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强大、文化生活丰富、文明素质提升、人文氛围浓厚的良好局面。


(1)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说明材料一、材料二共同体现的道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与政治、经济关系的知识说明该市市委为什么提出建设“文化强市”的要求。
4 . 2018年8月31日,第六届中国一亚欧博览会在乌鲁木齐举行。新疆作为古代四大文明的交汇地,有着厚重的人文历史背景。自“一带一路”建设以来,各国多元文化在此进一步交往,更是呈现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繁荣景象,中国一亚欧博览会正在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贸易、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交流。这说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③文化交流应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博览会有利于展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019-01-04更新 | 653次组卷 | 21卷引用:广东省梅州市水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18年春节联欢晚会紧扣“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主线,让全国观众过了一个欢乐祥和难忘的夜晚。本届春晚创新和亮点很多,概括如下:

一是以百姓为中心,说身边故事,抒真切情感,带去阖家快乐。

二是融入更多的国际性元素,将春晚文化覆盖到世界各国,使“中国春晚”成为中华文化对外传播的品牌和名片。

三是突出中国元素、民族符号、地域文化,分会场突出美丽中国的独特魅力。

此外,2018年央视春节晚会强化技术创新。借助激光矩阵、粒子跟踪系统、无人机、全息影像等前沿科技,营造唯美震撼、神奇梦幻的表演意境和舞台空间。

材料二:“八年抗战”的说法在日常宣传及诸多影视剧中由来已久.“十四年抗战”这一说法也在建国初就出现并长期存在.有学者表示,只说八年抗战,会把中共领导的东北抗联抗日排除在外,将民众自发抗战排除在外,也将抗战中涌现出的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英雄人物排除在外。也有学者表示,“九一八事变”不仅标志着日本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标志着中国人民反抗侵略者的开始,东北军民对抗日战争的巨大付出应该得到重视,十四年抗战历史是前后贯通的整体。为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全面真实地反映日本侵华罪行,教育部要求在大中小学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有关知识,分析2018春晚亮点纷呈给我们的启示。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在大中小学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
2019-01-03更新 | 19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阳春市第一中学高二必修3《文化生活》期末综合测试(二)
2014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6 .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梁齐作后尘。”杜甫提倡文学创作要努力学习屈原、宋玉的作品,不要步齐、梁诗风一味讲究辞藻华丽的后尘。这说明把握文化发展要注意
①文化的独立性②文化的创新性③文化的时代性④文化的传承性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修昔底德陷阱”是指在地球上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然而中国的发展完全摒弃了“修昔底德“陷阱’”的思维方式。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桥’”思维方式,倡导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的共识,走出了条崭新的大国崛起之路。这体现了
①经济发展与文化发展亦步亦趋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③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给予经济政治重大影响
④文化促进经济政治发展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8 . 在我国历史上,每当经济进入一个繁盛的阶段之后,往往就会出现文化、艺术的大发展。这一历史现象告诉我们
A.经济是基础,文化是经济的反映
B.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
C.经济的发展往往与文化发展同步
D.文化繁荣是我国社会发展的基础
9 . 材料一:美国人创造了电影产业,美国电影的出口额在所有产品中雄踞第二,仅次于航空产品,占据了世界电影市场80%的份额;日本经济曾创造世界奇迹,以现代科技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功居其首,它几乎垄断了全球的唱片业、出版业和动漫卡通业,文化产业年产值占到了GDP的70%。事实表明,发达国家正在不遗余力的发展文化产业。在国际舞台上,文化正造成为国与国之间竞争的利器。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这对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性的意义。随着各扶持政策的细化落地,未来五年文化产业增加值预计将翻番。有人预计,文化产业在未来五年内占GDP的比重将由目前的2.5%上升至5%以上,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将会不断强化,产业规模将继续扩大,产业发展增速也将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既是我国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也是拉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
结合材料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现象?
(2)我国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有人认为:“发展文化产业的目的是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2017-07-16更新 | 57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文)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甘肃网2017年2月l5日讯,华亭县把文化扶贫列为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以文化阵地扶贫、公共文化服务扶贫、文化产业扶贫为主要内容,大力实施文化扶贫工程,有效解决了文化服务贫困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难题。一个地区的贫困,表面上看属于经济问题,但从深层次考察,往往有着极深的文化根源,人们的经济状况与其科学文化素质、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文明开化程度紧密相关。
材料二   农村工作的实践证明,“治贫”必先“治愚”,大力发展农村的文化事业,提高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和科学技术水平,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从根本上改善农民生活的关键所在。正如贫困地区农村干部所说的,“没有文化富不了,有了文化穷不长。”某地文化扶贫实施“万村书库”工程,即建起一座小型图书室,并向每座图书室赠书100种。向农村捐赠图书,培养了当地人员的文化素质和干部的应用写作能力。对特色文化产业的扶持,是从根本上实现精准扶贫工作从治标向治本转变,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结构优化的必要路径。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分析党和政府应如何处理经济扶贫与文化扶贫的关系。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就文化的重要性谈谈“没有文化富不了,有了文化穷不长”的道理
(3)文化扶贫中我们要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请就教育在文化扶贫中的作用为某村委会进行文化扶贫工作设计两条动员标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