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与经济、政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生态环境攸关地球万物生灵的命运,生态文明攸关人类文明未来。

当前,全球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生物多样性流失和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威胁。中国是生态文明理念的积极倡导者和践行者。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引领下,中国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物多样性治理新格局基本形成。生物多样性保护进入新的历史时期。近十年来,中国年均发现植物新种占全球植物年增新种数十分之一,贡献比例居世界首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显著成效,诠释着“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的东方智慧,印证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中国在生态文明领域的探索与实践,不仅为应对全球生物多样性挑战作出重要贡献,也为人类开辟了一条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的有效路径。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的今天,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经济与环境协同共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地球家园势在必行。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内涵和功能的知识,分析共建地球家园为什么需要秉持生态文明理念。
2024-05-27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阶段检测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要“运用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世界互联网大会等窗口加强文化交流传播,不断提升中国文化感染力和中华文明影响力。”

11月8日,以“建设包容、普惠、有韧性的数字世界一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第十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盛大启幕。从电商帮扶埃塞俄比亚的农民将咖啡销往全球,到网课助力中国农村的年轻小伙为家人开启新生活…乌镇峰会期间发布的“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精品案例”,多角度展示了各方对中国倡导的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响应和践行。峰会利用乌镇及周边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将江南水乡实景与数字技术相结合,开展“云上乌镇·互联新生”XR体验秀,让嘉宾感受数字赋能光影艺术的别样空间、领略江南水乡的独特韵味、畅想数字生活的美好未来。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乌镇峰会是如何做到“不断提升中国文化感染力和中华文明影响力”的。
(2)结合“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相关知识,为“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这篇宣传报道,拟写一则提纲(两点即可)。
2024-05-21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12月份阶段性测试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

近年来,传统文化类节目成为电视荧屏上的一大亮点,从《经典咏流传》和诗以歌、咏唱中国经典名篇,到《中国诗词大会》以选手积极竞答、观众广泛参与、专家深度阐释的方式展示中国诗词之美;从《典籍里的中国》以影视化、戏剧化、故事化的方式展现典籍中蕴含的家国情怀,中国价值,到《中国成语大会》讲述成语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及其背后的中国智慧;从《上新了·故宫》寻觅故宫的历史脉络与文化元素,到《如果国宝会说话》解读国宝背后的中国精神、中国审美……经过创作者的深入发掘、精心编制、精彩演绎,沉淀着历史烟云,凝结着先贤智慧的文字、故事、典籍、文物、建筑遗产“活起来”,为观众带来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文化盛宴,形成持续不断的传统文化热。

(1)结合材料并运用《哲学与文化》知识,阐明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热起来”的意义。
(2)请就新时代青年如何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贡献提出两点建议。
4 . 2023年9月17日中国“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申遗项目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通过审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7项世界遗产。由此可知(     
①文化的民族性构成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相互促进而发展
③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传承的根本
④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3-14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模拟考试(六)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试题-高中政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3年,江苏沛县八堡村“村界杯”足球赛和贵州台江县台盘村“村BA”篮球联赛“火爆全网”。这种贴近村民生活、步入烟火人间的草根球赛推动了全民健身运动在乡村的蓬勃开展,丰富了乡村的文化生活,也带来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助力了乡村振兴。由此可见(       
①“村BA”的火爆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
②对待外来文化要保持开放心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④健康文明的文化活动可以满足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某镇因“村”制宜修建打造了“村史馆”“乡村印记馆”等多处游园展馆,大力宣传红色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家规家训及先进人物的事迹,让村民的精神生活“富”起来、家风家训“立”起来、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同时结合村情实际,创新宣传方式,成立文化宣传队,通过村村响大喇叭、外宣视频号等平台,运用广场舞等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形式,广泛开展“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宣传及文化表演活动,把移风易俗的目的、意义、内容讲清楚,让移风易俗的“好声音”传遍乡村田野,走进千家万户。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该镇开展移风易俗工作的文化价值。
(2)请你为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写两条宣传标语。
2024-01-15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北三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联考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祖国20多年来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澳门地方虽小,但在“一国两制”实践中作用独特。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弘扬爱国传统,坚决落实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澳人治澳”,澳门特别行政区政权机关均以爱国者为主组成,爱国爱澳力量日益发展壮大,爱国爱澳核心价值在澳门社会居于主导地位。在行政长官亲自领导、政府部门切实履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下,澳门各类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有声有色,国家意识和爱国精神在青少年心田中深深扎根。


结合材料,运用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分析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高度重视弘扬爱国传统的理由。
2023-12-28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五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位于景德镇中心地带的陶阳里曾有着“陶阳十三里,烟火十万宝”的繁华景象。如今,这条老街讲述着“千年瓷都”新的文化故事。

景德镇保留最古老、最完整、最大的柴窑遗址——徐家窑。复窑开烧,非遗传承人展示世代相传的手工陶瓷技艺。全球首个古陶瓷基因库挂牌成立,以现代技术解析古代陶瓷文明的起源、发展和变迁。作为我国唯一的“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如今,科技赋能助力陶瓷制造走上工业化、智能化之路,3D打印技术让人们的创意想法以“加速度”变成一件件陶瓷作品。

千百年来,丝路古道上的驼队、郑和下西洋的船队,将景德镇瓷器及制瓷技艺传到亚洲、非洲、欧洲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大批身怀绝技的匠人也慕名而来,绘就了“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繁荣景象。景德镇与70多个国家180多个城市建立友好联系,吸引了5000名名“洋景漂”常年在此创新创业。依托“千年瓷都”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自信,景德镇正不断书写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的新篇章。


(1)“千年盗都”的历史,在这里定格,又在这里“复活”。结合材料,运用联系多样性的知识对此予以说明。
(2)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结合材料,阐述讲好“千年瓷都”文化故事的重大意义。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传统文化主题沉浸式体验空间通过精彩表演和巧妙互动吸引着不同年龄的游客,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播和展示平台。

在西安,游客们在长安幻唐沉浸式实景体验空间“学文学武”,练习太极拳、背诵古诗词,在长安十二时辰主题街区感受《霓裳羽衣曲》《将进酒》的魅力;在山东,尼山圣境里的无人机托起承载着美好愿望的孔明灯飞上高空,游客们读论语、做香囊,在互动参与中感受儒家文化;在河南清明上河园,游客们在 IMAX巨型球形屏幕前360度感受传世佳作《清明上河图》,置身宋代的市井,体验宋代百姓的生活;在武汉,夜游黄鹤楼的光影大秀向游客们诉说着发生在这里的历史故事;在新疆,博物馆里上演的文物活化舞台剧《千年之语》让游客们穿越时空,欣赏丝绸之路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盛景。

2023年8月,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第一批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名单,长安十二时辰智慧游、尼山圣境文化夜游、飞越清明上河图、夜上黄鹤楼等传统文化主题沉浸式体验空间成功入选。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传统文化主题沉浸式体验空间“热”起来的原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为发展非遗产业指明了前进方向,提出了更高要求。

322日,2023长三角地区非遗文创产品展在上海虹桥世界中心开幕。栩栩如生的金蟾、小巧精致的银壶、紫光檀嵌银丝书签……各种做工精致的非遗文创工艺品琳琅满目,充分呈现了民间非遗文创产业发展的丰硕成果。近年来,非遗文创产品频频出圈出彩,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以看得见、摸得着、用得到的方式走近百姓、融入生活,屡屡掀起消费热潮。不少地区加快推进非遗+”产业发展新模式,打造非遗文创集市,为非遗产品搭建线上线下展示、销售平台,让非遗文创产品火起来、洋起来,也收获了海外消费者的喜爱。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发展非遗文创产业是如何增强文化自信的。
2023-12-26更新 | 9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第十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