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与经济、政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天下苗族第一县”台江县,脱胎于当地苗族“六月六”吃新节篮球赛的“村BA”火爆出圈,已上升为全国最美乡村篮球大赛;在“黔省东南锁钥,苗疆第一要区”榕江县,乡村足球“村超”之火被点燃,广泛传播于海内外。

从台江“村BA”到榕江“村超”,贵州“两江两村”体育赛事正以其独特的生长模式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鲤吻香米、台江鲟鱼、三穗麻鸭,这些曾在“村BA”赛场亮相的特色奖品声名大噪,销路大开;在“村超”赛场周边,榕江牛瘪、榕江卷粉、竹筒饭、杨梅等当地农特产品卖到脱销。《苗族芦笙舞》《侗族大歌》、蜡染、银饰……一项项非遗在“两江两村”赛事上焕发生机,“村宝宝”等带有非遗元素的文创产品不断涌现,非遗传承和创新后继有人,非遗产业发展找到可持续载体,乡土文化、民族文化成为群众体育发展的助燃剂。据统计,仅在2023年3月下旬贵州省首届“美丽乡村”篮球联赛总决赛三天时间里,全县接待游客18.1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516万元,带动黔东南州旅游预订同比增长140%,“超好吃”“超好玩”“超好住”等“村超+”品牌应运而生。


农文体旅融合发展,贵州“两江两村”正在给出新答案,塑造乡村经济新范本。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和“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023-09-06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曲塘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期期初考试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2年11月29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一宝贵文化遗产,某班同学以“探寻茶文化的前世今生”为主题,展开综合探究。

【初品“色香味”】

西汉时期饮茶之风逐渐兴起。王褒在《僮约》写有“烹茶尽具”“武阳买茶”。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一只竹笥,在其标签牌上写有“槚笥”二字,正是一件盛茶叶的器具。最早喜好饮茶的多是文人雅士。
魏晋南北朝民间出现了煎茶的雏形,即粥茶,类似一种胡辣汤之类的食物。
唐朝时期开始用煎茶法饮茶。茶圣陆羽系统总结了茶叶生产、饮用的经验,提出了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一些文人非常重视饮茶的精神享受和道德规范,而且非常讲究饮茶用具和煮茶的艺术。
宋朝“点茶法”成为饮茶的主流方式。不少文人雅士也纷纷写诗作茶画,“斗茶”之风盛行。
元明因煮茶实在太耗费时间和精力,不再讲究泡茶法。泡茶用具越来越讲究,工艺精巧的紫砂壶、盖碗瓷器茶具等也应运而生并延续至今。

【再品“精气神”】

◆一方水土养一方茶,我国10多个省市,都有引以为荣的地方茶,在祖国大茶园里争奇斗艳,香飘人间。不同地区的人们相互欣赏,在一酙一饮中显示出豁达大度。

◆合作伙伴以茶会友、以茶敬礼,在谦和中达成双赢;师徒结对以茶见证、以茶敬师,在崇敬中升华情感;婚庆大典以茶祝福、以茶敬上,在和睦中见证幸福。谦和礼敬的处世哲学,在茶的推杯换盏中表达得淋漓尽致。

◆源自中国的茶以及茶文化通过茶马古道等,翻山越岭、漂洋过海,传遍全球,为世界所共享,中国茶已成为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和平使者。


(1)由粥茶、煎茶、点茶到泡茶,小小的一杯“中国茶”折射出社会之变迁。从文化的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运用矛盾的观点说明我们应如何从茶文化的“精气神”中彰显文化自信。
2023-09-05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曲塘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期期初考试政治试题
3 . 2023年6月“鼓岭缘”中美民间友好论坛在福州市举办。至今,福建与美国相关地方共缔结17对国际友城,搭建了民间友好交往的桥梁和渠道,并在经贸、人文和气候变化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交流与合作。由此可见,中美民间友好交流有利于(     
①增强中美人民情谊,消除政治分歧
②拓展中美交往空间,促进民心相通
③推动经济贸易合作,促进互利共赢
④跨越语言文化差异,认同对方文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某村将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道明竹编”有机融入乡村民居、景观、景点,使得当地的乡村旅游特色鲜明,形成差异化优势。在外来游客、创客与当地社区的互动中,该村的吸引力大大增强,人气旺了,产业有了,村民富了,乡村文明程度也得到了显著提升。该村的成功经验是(     
①传承非遗文化,为传统文化注入全新的内涵
②尊重文化对实践的支配作用,促进乡村振兴
③发挥当地文化资源优势,促进社会协调发展
④推动文化与经济相融合,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7-12更新 | 241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丰城市第九中学(重点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古建老宅是古城的稀缺资源,兼顾文化价值和经济效益。2023年4月,苏州市姑苏区引进社会资本、国有资本参与古建老宅活化利用,古老的历史与新的产业、业态融合,“沉睡的历史”正以崭新姿态“苏醒”。可见,老宅盘活(     
A.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促进多样性的价值实现
B.发挥文化的教育功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C.经济效益放在首位,为社会效益奠定物质基础
D.依托特色文化资源,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2023-06-03更新 | 249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启东市某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上,我国宣布一份包含32项务实举措的成果清单,其中包括 “举办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发起农耕文明保护倡议”,2022年7月17-19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在浙江省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大会致贺信。习近平主席强调,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璀璨的农耕文明,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责任.中国坚持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不断推进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方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进一步挖掘其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科技等方面价值,助力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促进可持续农业。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我国举办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的意义
(2)某同学应邀参加振兴乡村文化模拟论坛,拟以“文化繁荣,乡村才能振兴”为题,撰写一份发言稿提纲。运用所学《哲学与文化》相关知识,帮助该同学续写完发言稿提纲。
要求:①围绕主题,内在逻辑一致。②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③字数在150字左右。

文化繁荣,乡村才能振兴

各位朋友:

振兴、发展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对发扬传统文化意义重大。充满活力、健康向上的乡村文化,不仅能够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丰富物质生活,更能大大充盈村民的精神生活。我国乡村众多,文化基础、民族背景、发展水平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进入新时代,为振兴乡村文化,我们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4-11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摸底联合考试政治试题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7 . 电视剧《人世间》是百姓生活史,更是一部中国社会变革史。它讲述了三线建设、恢复高考、对外开放、国企改革、棚户区改造等国家发展背景下老百姓生活的磅礴变迁,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无限情义和人世间的正直善良,一经播出便掀起观剧热潮。这表明(     
①文化以特有的感染力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文化是一定时代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③文化推动发展,是国家繁荣振兴的力量源泉
④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我国杂技历史悠久,因表演技巧高超而深受观众喜爱。在现代,我国杂技融入音乐、舞蹈等元素,利用声、光、电效果,配以情景故事,既惊险刺激又妙趣横生,许多节目蜚声海内外。我国现代杂技艺术蜚声海内外,主要得益于(       
①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②在继承传统基础上满足了现代观众的审美需求
③用现代流行艺术元素取代传统艺术元素
④以现代艺术手段展现我国杂技的民族特色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3-22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9 . 电视专题片《零容忍》选取与人民群众利益最直接相关的案例,以身边案例警示身边人,增强了全面从严治党成果的感染力,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勇于自我革命,坚决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解决腐败的政治决心。这表明(       
①一定的文化是对一定政治的反映
②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人
③情感是文化的重要载体
④文化促进人们道德水平的提高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3-03-22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10 . 2022年9月10日到12日,第五届北京汉服文化节隆重开幕。此次汉服文化节贯穿整个中秋佳节,并融入包括传统文化演出、古风市集、展览讲座、互动体验、赏花游园等五大类近百项活动,让北京市民尽情享受丰富多彩的假期。北京举办汉服文化节的文化意义在于(     
①与经济融合,促进汉服经济的发展
②推动汉服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③开创了汉服文化传承发展的新局面
④促进汉服文化繁荣,增强文化自信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