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与经济、政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0 道试题
22-23高一·全国·期末
1 . 在国家自然博物馆参与夜宿之旅、夜游梁启超纪念馆感受梁氏家风、走进李叔同故居沉浸“叔同之夜”、于天津民俗博物馆体验“天后宫福缘夜”…越来越多博物馆推出夜游服务,游客在“越夜越美丽”的氛围中感受着文化与艺术的共生,共同点亮城市的文化灯塔,助力夜经济蓬勃发展。一个个案例无不告诉我们(     
①文化在现代化生产力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当今文化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凸显
③文化与经济交融有利于提升消费者的体验                    
④只有为商品注入文化因素才能提高其价值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5-01更新 | 45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1 文化与生活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必须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材料一   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23年以来,广东省委聚焦“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大兴调查研究。省委密集调研农民群众急愁难盼问题,开出了“河源推动绿美生态建设”、“湛江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等“良方”。工作组成员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深入田间地头,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获取“壮大县域经济”“加快老区发展”的“金点子”。工作组坚持让农民当“主角”,重视培养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农人”,鼓励村民成为自家生意的老板和合作社的股东,使得家家有生意,人人能挣钱。

材料二   H镇高度重视以文化振兴促乡村全面振兴。该镇深入挖掘、利用优秀乡土文化,通过复原历史遗迹、建立村史馆、编辑整理村史村志等手段,唤起村民的乡村记忆。充分利用村民大讲堂、道德讲堂等公共空间,通过粤剧、故事会等形式阐发乡土文化中团结友爱、扶危济困等道德力量。为村民量身定制各类职业培训活动,“授之以渔”,提高村民参与生产的能力。以乡村博物馆为载体,利用AI互动、多点触控、场景绘画等技术,复原和塑造乡村特定文化符号和精神地标,促进乡村文旅融合发展。

(1)结合材料并运用唯物史观知识,说明广东省委在推进乡村振兴调研工作中是如何贯彻群众路线的。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功能的知识,分析H镇高度重视文化振兴的原因。
(3)请为广东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提出一条具体的合理化建议,并给出其哲学依据。
2024-04-04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中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3 . 全域旅游背景下,许多工业遗产起来,变身为文旅新地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曾经废弃的矿区遗址,变为绿意盎然的生态旅游区;昔日的旧厂房,如今已是时尚的文创聚集地;你可以走进企业,亲眼见证钢铁如何炼成,也可以走进一座小镇,感受空气中弥漫的巧克力的香甜……今天,工业旅游已经进入大众视野。由此可见(     
①人为事物的联系比自在事物的联系更有开发利用价值
②把握联系的多样性是正确认识和有效利用事物的前提
③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决定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
④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会因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不同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工业遗存,往往承载着一座城市工业发展的记忆。不少企业正加入发展工业旅游新赛道,开放参观展览,推出游客体验项目,将先进的现代生产科技、悠久的工业发展历史呈现给更多人,凸显工业文化的独特魅力。工业遗产成为文旅新地标有利于(     
①营造文化育人氛围,大力发展文化事业
②活化利用工业遗存,传承城市历史文脉
③释放文化市场活力,满足人民群众需要
④唤醒历史文化资源,批判继承传统文化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3-16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中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4 . 贵州榕江“村超”的火爆离不开当地历史积淀的体育文化和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加持,离不开自媒体等多元主体的立体传播,更离不开“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文旅深度融合。“村超”的成功在于(       
①把体育运动作为文化自信的根本价值追求               ②文化服务社会,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
③融通不同资源,着眼于人民群众文化需求               ④以资源禀赋优势推动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1-30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大湾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合考试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拥有麦克风,“内卷”、“摆烂”、“芭比Q”、“天选打工人”、“刘畊宏女孩”、“王心凌男孩”等成为网络热词,这些热词既是生活的产物,也是生活的因素。不同热词其背后各有所蕴含的价值理念,也都折射着不同的心态。这说明(       
①先进文化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
②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③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
④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A.①③B.①②C.②④D.③④
2024-01-26更新 | 134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6 .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公布2023年度十大新词语,生成式人工智能、村超、新质生产力、显眼包、特种兵式旅游等榜上有名,这些热词新语记录了社会焦点的变迁,勾勒出语言生活的图景。这表明(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完全同步
③热词新语的出现可以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④语言作为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文化内容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1-19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政治试题
7 . 2023年12月1~3日,2023黑龙江国际文化产业暨创意设计博览会举行,1.3万平方米的展示现场,5大特色展区,300多家企业,100多位艺术家,“黑土特色+创意赋能”,让更多的市民、游客借这个平台,走近和了解黑龙江工艺美术的独特艺术魅力,展会期间共达成17个签约项目,签约总额7900余万元。可见(       
①优秀文化能推动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②要搭建物质载体,营造文化传承的浓厚氛围
③不同时代的经济、政治决定不同时代的文化   ④要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老字号是我国工商业发展历史中孕育的“金字招牌”,拥有世代传承的独特产品、技艺和服务,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有着很高的经济价值,也有丰富的文化价值。目前,我国有中华老字号1128家、地方老字号3277家,具中,有701家中华老字号创立至今超过100年,从行业看,这些老字号广泛分布在食品加工、餐饮住宿、居民服务等20多个领域。从规模看,全国老字号年营业收入超过2万亿元,在消费促进、产业升级、文化引领、民族自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中华老字号的荣誉也不是一劳永逸。2023年11月,商务部、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知识产权局等5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公布中华老字号复核结果的通知》将长期经营不善,已经破产、注销、倒闭,或者丧失老字号注册商标所有权、使用权的55个品牌,移出中华老字号名录;对经营不佳、业绩下滑的73个品牌,要求6个月予以整改。此举就是通过“有进有出”的动态监管制度,确保老字号金字招牌的成色。此外,5部门还对981家中华老字号品牌予以“复核通过”,要求各地商务主管部门要以通过复核的中华老字号为重点,总结推广企业在消费促进、质量管理、技术创新、品牌建设、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典型经验,指导企业对照更高标准、更高要求进一步强优势、提品质、补短板,持续提升文化承载力和市场竞争力,更好发挥中华老字号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更多相关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通过“有进有出”的动态监管制度,确保中华老字号“金字招牌”成色的价值。
9 . 2023年9月12日,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开幕。来自广州的话剧《日出》、深圳的舞剧《咏春》、江门的舞剧《侨批·家国》等多部具有中国气派、湾区特色、岭南风韵的原创精品,在本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舞台同步唱响,擦亮岭南文艺lP,激活文旅新名片,一幅绚丽多彩的“湾区文艺地图”徐徐展开。由此可见,本届文化艺术节的开展有利于(     
①文化在与经济相交融中彰显出文化的功能
②促进文旅融合发展,激活文化消费新动能
③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其创造性转化和发展
④把城市漫游文化形式作为文化发展的重点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 .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自汉代开始统治者以此诗教化天下夫妇遵守封建道德规范以维护社会秩序。但民间也把它看作情诗。今天我们将其理解为爱情中青年男女平等尊重的恋歌,对《关雎》的不同理解(       
①揭示了不同时代,不同阶级对立的根源          
②反映了不同时代社会价值观的差异
③说明社会意识是主观意志的产物,因人而异          
④反映了不同社会的经济、政治状况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