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与经济、政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在我国300多个地级城市里,大约2/3有“建设路”或“人民路”,超过一半的城市有“解放路”或“中山路”。“中山”用于纪念孙中山先生,“解放”“人民”用于纪念城市解放,而“建设”则大多源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大搞工业化建设的时代风气。由此可见(     
①路名承载着历史,有重要文化价值             ②城市路名文化是政治的集中表现
③我国城市路名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④时代变迁赋予路名新的文化内涵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6-02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吉安市六校协作体高三下学期5月联合考试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农业发展,农民致富,离不开科技的支撑。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农业科技工作者走到田间地头,来到农民身边。围绕当地特色农产品展开研发,推动科研、推广和生产互动联合,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将更多的实用科技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帮助乡亲们把“金扁担”挑得越来越稳。

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李金凤和她的团队在江苏草莓产区通过逐步推广大棚设施育苗,推行先进育苗技术,有序淘汰“莓农”自留苗,建设抗病丰产优质种苗繁育基地,以“根正苗红”促源头品质提升。同时,将精细精准理念融入草莓种植养护全过程,加快草莓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为草莓贴上独有的“身份标识”。他们根据莓农的需求不断推动草莓品种的多样化,形成品种矩阵,为草莓高质量发展闯出了新路子。在草莓生产过程中,推广应用灭虫灯、生物碳肥、生物菌剂等新型生产资料,促进了当地的草莓率先走上高品质发展之路。

(1)结合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原理,说明农业科技工作者把论文写在田野上的合理性。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知识,感悟我国把实用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的意义。
3 . 鱼与“玉”“余”谐音,是中国传统的吉祥动物,人们常把它做成各种工艺品的装饰,寓意“金玉满堂”“富贵有余”,表达了人们希望生活富足、连年有余的愿望。某班同学在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时,发现很多文物上都有鱼的图案。

同学们据此展开讨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甲:文化需要载体来呈现,文物上鱼的图案反映了人们的美好愿望
乙:经济决定文化,生产力水平高度发达必然带来文化的繁荣兴盛
丙:文化是经济的反映,不同时代的文物完整再现了社会历史场景
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A.甲和乙B.乙和丙C.甲和丁D.丙和丁
4 . 2023年11月30日,上海合作组织传统医学论坛在南昌开幕。中外嘉宾零距离感受中医药的魅力。从“伏羲制九针”的典故开场,追溯到中医药的发展历程,感受中医药千年文化底蕴;从“春秋战国”到“2023”,呈现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发展历程,传承经久不衰的文化根基。数字地球联动演绎“上合之合”的影像,展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在传统医学领域的学术交流及文化互鉴,嘉宾们驻足停留,不时惊叹共鸣。由此可见(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③传统医学论坛促进文化交流互鉴、消弭差异
④推陈出新才能做出正确的文化选择、保证正确的方向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2-29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政治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市一老电厂内闲置数年的建筑工地,乱停乱放的车辆、摇摇欲坠的工棚,在整治社区环境、巩固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的过程中,几十亩闲置地被盘活用于发展夜经济。丰富的产品业态、精细化设计的景观绿化、规范的门店管理,让市民在工作之余有了一个新的休闲去处,使城市烟火气与文明同行。文明创建点亮夜经济(     
①能促进城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②是坚持创建为民、取得创建实效的生动实践
③充分说明文化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是同步的
④旨在发展文化产业,满足人民基本文化需求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3-03-30更新 | 132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3届高三一模文综政治试题
6 . 2021年全国两会于3月初召开,针对有全国政协委员提出《关于防止男性青少年女性化的提案》,教育部表示将从加强体育教师配备、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相关问题研究等方面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更多注重学生“刚之气”培养。教育部的表态说明(     
①聚焦现实需求,推动理论创新,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心态
②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上扮演重要角色
③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国家应重视性别教育,提高青少年的相关文化素养
④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国梦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①
7 . 2021年4月14日,北京公布6个文物建筑活化利用项目,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北京市首次成批量推送文物保护的活化方案。此次文物活化利用吸收了社会力量参与,体现了文物保护工作思路从“闭门保文物”向“开门用文物”的重大改变,让文物建筑成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加分项”。文物建筑活化利用(     
①意在通过历史文物建筑讲好北京故事、中国故事
②说明文物建筑的价值取决于文物建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
③表明只要引入社会力量,文物建筑就能很好地传承
④可以更好地发挥文物建筑的经济功能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8 . 早年间,北京创造的新词汇主要来自胡同里居住的百姓。比如“倒儿爷”,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现的,指从事倒买倒卖活动的人。“爷”很具北京特色,这里与辈分无关,是一种尊称,一方面体现出北京人待人接物的客气劲儿,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一种生活在千年古都的优越感。由此可见(     
①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②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③特定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北京的文化特色
④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5-13更新 | 206次组卷 | 3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二次高考模拟政治试题
9 . “汉语盘点”旨在用一个字、一个词描述当年的中国与世界,鼓励全民用语言记录生活、感受生活。今年“新冠”暴发,人类命运“风月同天”,佩戴好“口罩”,出示“健康码”等都是最好的盘点。这反映出(     
①一定的文化是对一定的经济政治的反映
②优秀的文化可以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③人在实践中创造文化也在其中享用文化
④汉语盘点承载了国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10 . 2020年10月23日,第六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会开幕。本届博览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展示非遗保护传承成果。线上“云展厅”、“云赏非遗”展播厅等内容,汇集了全国各省(区、市)700余项非遗代表性项目,400余非遗题材相关纪录片、专题片。本届博览会的召开(   
①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实践               
②发挥了大众传媒的文化传递共享功能 
③丰富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其形式               
④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融合,不断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