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与经济、政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89 道试题
1 . 2024年2月25日,以“相聚曲靖畅游花海”为主题马拉松比赛在云南罗平鸣枪起跑,1.5万名运动爱好者扎进万亩花海,畅享赛道和美景。本次赛事充分发挥“马拉松+”效应,赛事期间发布的马拉松“吃住游娱行”等系列攻略备受关注,借助赛事大力宣传了本地特色旅游资源,将“跑客”变为了“游客”,也将由国家体育总局等多部门联合发起的“跟着赛事去旅行”真正实践到了赛事中。跟着赛事去旅行(     
①推动了体育事业产业发展,培植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②促进了体旅融合,走出一条体育搭台、经济唱戏的新路子
③带火了地方经济,促进我国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④普及了体育文化,激发全民健身热情、弘扬体育精神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 . “锦鲤”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是新年祥瑞与美好祝愿的象征。舞蹈《锦鲤》在2024春晚上惊艳亮相,以威亚技术打造的独特舞蹈打破传统,展现“鲤鱼跳龙门”的寓意,营造了令人称奇的“皆若空游无所依”。该舞蹈的成功得益于(     
①丰富文化内涵,促进经济文化融合       ②立足社会实践,加强文化交流交融
③融通不同资源,实现文化综合创新       ④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文化需求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5-22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名校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三模政治试题
3 .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不久前,河北文旅携手东方甄选,开启了为期6天的“电商+文旅”的直播活动,邀请全国观众观燕赵美景、赏多彩非遗、购河北好物。燕赵大地,数不清的文物宝藏光影蹁跹,带我们融入厚重的历史文化共情古今。这说明,发展文旅产业(     
①必须充分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
②能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
③有利于发挥文化生产力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④是增强优秀传统文化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措施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2018年中共中央印发《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决定组建文化和旅游部,自此开启了中国文旅产业的大时代,“诗和远方终于在一起了!”。国家这一决定的合理解释是(       
①上层建筑的变革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②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
③旅游资源开发与文化产业发展相互融合
A.①—③—②B.③—②—①C.②—①—③
2024-05-20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4 哲学与文化

5 . 火热七月,盛夏流光,2023年7月28日,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在四川省成都市隆重开幕。完成下面小题。

1.观赏大熊猫、品尝四川美食、感受巴蜀文化,宽窄巷子里的人间烟火、玉林路上的小酒馆、春熙路的繁花似锦……让汇聚“天府之国”的众多国内外游客流连忘返,为促进成都文旅消费,推进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了重大契机。这表明(     
①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②文化是经济的集中体现
③文化在交流中得以传播                    
④经济决定着文化的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成都大运会会徽主体在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对应英文首字母“U”的基础,上,糅合了“太阳神鸟”与“凤凰”这两种典型中国元素,与国际大体联标志元素一脉相承。这表明,该艺术作品(     
①源自于创作者们的灵感                    
②是对客观存在的镜像还原
③是现实生活的主观映象                    
④做到了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近年来,“为一场演出/为一场演唱会奔赴一座城”已经逐渐成为年轻人的旅游新风尚。对于那些“跨越山海”的异地甚至外国观众而言,把自己观演之外的行程安排好,将目的地的景点、美食都“打卡”一遍,通过用心互动感受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发现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一趟旅途才不虚此行。为此我们应(     
①发挥地域资源优势,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②充分发挥文化的经济功能,促进文化与经济交融
③创新文化交流的载体,立足外国游客的文化需要
④发展城市特色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5-18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第八次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7 . “三闾刺绣”兴起于汉代,已有两千多年民间传承历史。近年来,湖北省秭归县将“三闾刺绣”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紧密结合,通过设立“绣娘工作室”、开展刺绣技能培训、扶持龙头刺绣企业等措施,在“活化”非遗传承的同时,帮助村民通过自己的巧手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绣”出富裕新生活。材料表明(     
①文化具有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②非遗传承需要大力推动文化事业发展
③“活化”非遗传承需要拥抱市场的热情       
④实现就业增收就能推动非遗传承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5-17更新 | 212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调研考试政治试题
8 . 近年来,一场又一场群众自发组织、村民当主角、“土”味十足的“村晚”“村BA”“村超”等文化体育活动刷爆全网,收获大量好评,既丰富了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又拉动了当地经济发展,让人们见证了乡村文化振兴的深厚力量。据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乡村文体活动的火爆源自于当地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②大力发展乡村文化事业以满足人民多层次文化需求
③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发展文化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④乡村文化振兴应坚持农民主体地位,激发内生动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调研时指出:“文化和科技融合,既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又集聚了大量创新人才,是朝阳产业,大有前途。”2024年3月,总书记在考察常德河街时又强调,多姿多彩的地方特色传统文化,共同构成璀璨的中华文明,也助推经济社会发展。这表明(     
①一定的文化是通过建筑、器物等载体呈现出来的
②一定的文化由经济决定,又给予经济以重大影响
③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传承发展的根本
④文化与经济、科技融合发展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5-17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湖南省衡阳邵阳等多校高三三模考试政治试题
10 . “山海有情天辽地宁”概括了辽宁省的文旅内涵,寓意深刻,既精准地概括了辽宁依山傍海、山海相映的自然景观特征,又包含了辽宁人重情重义、真诚热情的性格特征;“天辽地宁”将辽宁省名嵌入其中,温暖诗意,令人印象深刻。实现“天辽地宁”离不开这里(     
①四季长春,青山绿水孕育文化底蕴             ②文脉兴盛,文明之源传承亘古绵长
③工业奠基,长子情怀书写时代答卷             ④科技赋能,人才集聚成为动力之源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