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与经济、政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秋风送爽,硕果飘香。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江西活动于9月25日上午在九江市彭泽县隆重开幕。这次活动以“庆祝丰收、弘扬文化、振兴乡村”为宗旨,以“百年风华感党恩、产业兴旺庆丰收”为主题,采取一个主会场、四个分会场的“1+4”联动场景设计,打破时空概念、突出地域界限,全方位、立体化呈现江西灿烂悠久的农耕文化、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时代风采、赣鄱大地缤纷多彩的丰收美景,让农民在丰收的喜悦中感受建党百年之际农业农村的发展成就。

丰收节期间,突出农民主体,让农民成为节日主角,共组织开展了以“以传承红色革命文化”为主题的“行走的党史课”、极具民俗文化特色的乡村“抖”舞大赛、“赣出新花YOUNG”农民丰收电商节、赣鄱“丰”会及农民趣味运动会等系列庆祝活动。举办农民丰收节是对农民辛勤耕耘的致敬和礼赞,这场盛会中,我们用稻香画丰景,红土绘振兴,礼赞劳动人民,一起展望未来,携手迈向新征程。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发挥文化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
2022-01-07更新 | 17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教育发展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七次联考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2019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国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展示了军威,扬了国威,看得亿万国人热血沸腾。兴奋激动之余,我们至少有这四大收获。第一,致敬历史。战旗方队展示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荣誉功勋部队的战旗。这既是对革命先烈和战斗英雄的致敬,也是向我们党和军队的“苦难辉煌”致敬。第二,彰显国力。此次大阅兵,160余架飞机振翅长空,傲视苍穹,14亿中国人对中国未来的发展更加充满信心。第三,检验全军。大阅兵中最惊艳的莫过于首次亮相的东风-41核导弹,彰显了我国最先进最具有威慑力大国长剑的重要地位。第四,宣示决心。此次阅兵首次安排了维和部队方队参阅,就是向这群勇士们致敬,就是向世界宣示我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履行大国责任的担当。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试阐释举行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仪式的文化意义。
3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党中央指出,要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有人认为,文化兴,则人气旺;人气旺,则经济活。文化是发展的增长极,文化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文化是力量,文化更是发展。


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文化是力量,文化更是发展”的理解。
2021-11-19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新知学校高中部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构建乡村文化生态系统,重塑乡风文明,实现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关系乡村持续发展繁荣的内生动力和核心保障。

重塑乡村文化生态应紧密结合特色小镇建设,深入挖掘乡村特色文化符号,盘活地方和民族传统特色文化资源,促进文化资源与现代消费需求有效对接;重构以人才体系为基础的乡村主体,重新构建乡村特色教育,重视培育提升农民文明素质和专业技能;建设和发挥好互联网文化平台作用,加速云计算、物联网等先进技术在农村文化服务领域的转化和应用;坚持村落文化的本原性与主体传承性,避免外来文化对乡村文化原生态的破坏。重构乡村文化生态体系,能为新时代乡村振兴持续注入更大文化动能。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如何重构乡村文化生态体系,为乡村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是深圳特区成立40周年纪念年,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必须发扬特区精神。

深圳文化是深圳人民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伴随着特区经济的快速起飞和现代化建设的迅速推进逐步形成的,它创新求异、务实致用、宽容大度、兼收并蓄,并在实践中不断凝练升华,结晶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40年间,深圳不断加大科技投入,数据显示,深圳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由2010年的1353家增加到2019年底的1.7万余家,仅2019年就新增2700多家,形成强大的梯次型创新企业群;在未来五年,深圳市政府将逐步把教育投入在全市公共预算中的占比提高到8%以上,全力发展基础教育,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努力打造优质高等教育;该市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文化+科技”“文化+金融”“文化+贸易”“文化+旅游”等新业态迅猛发展。一批文化科技企业迅速崛起,文化产业已成为深圳的支柱产业。地区GDP从1980年的2.7亿元增至2019年的2.7万亿元,年人均可支配收入6.25万元,率先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深圳文化是如何实现与经济发展相互交融的?
2021-10-23更新 | 300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外文化交流和对比中,国人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掀起一股“传统文化热”,这与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密切相关。传统文化对个人、家庭、国家和社会起到了巨大的维系与调节作用。借助电视、网络等现代手段,并作通俗化的解读,在传播和普及上有了更高的效率,在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进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材料二   当前,国际上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经济、科技优势加紧文化输出,进行文化渗透,推行文化霸权,在这样的背景下要保持我国文化发展的自主性,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更加需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信。同时要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自觉”,处理异域文化的态度,要有广大的胸怀和对他人的理解,同时要对自己的文化懂得反思,明白它的来历,这样才能取长补短。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的作用和功能的知识,分析“传统文化热”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用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的知识谈谈如何对待外来文化。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今世界,人类面对诸如经济下滑、环境恶化、疫情肆虐等众多共同性问题。我国在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基础上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在全球治理中留下中华文化的印记。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仁义、和谐、包容之道,有助于凝聚世界共识,化解分歧和冲突。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提出践行正确义利观,推动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倡导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治理方案越来越多地注入中华传统文化基因,我国也越来越成为全球治理的参与者和引领者。


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华优秀文化具有世界价值。
2021-10-18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政治试题

8 . 在建党10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进入新时代,肩负新使命,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强调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让“红船精神”永放光芒。回望100年峥嵘岁月,“红船精神”所承载的首创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是激励我们党顽强奋斗、不断发展壮大的精神动力,是我们党立党兴党、执政兴国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精神支撑。红船,不管停靠在哪里,已深深融入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化为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红色基因。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知识,说明进入新时代为什么要大力弘扬“红船精神”。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发展战略目标指导下,中国航天人以科学的理念、方法和机制推动工作,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埋头苦干,形成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并将这种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立足中国实际,攻坚克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航天奇迹。

航天作为当今世界最具挑战性和广泛带动性的高科技领域之一,是国家实力和大国地位的重要体现,只有最强大的国家和最优秀的民族才有勇气和能力去向那未知的深空发起一次又一次远征,而中国就能够占据一席之地。在中国航天科技突飞猛进的同时,“太空经济”也迅速发展。研究表明,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起步至今,我国累计有数千项空间技术成果运用到新材料、新能源、计算机、生物技术、精密制造等诸多领域,对我国经济社会整体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航天技术发展的现实依据。
2021-10-13更新 | 448次组卷 | 2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赣县三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政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条条老街、一处处名胜,以及蕴含其中的历史传说、名人轶事等,给一个城市烙上了独特印记,如提起北京就会想起胡同,提起武汉就会想到黄鹤楼,提起苏州就会想到园林……每个城市都有它的历史文脉。城市历史文脉是历史遗留下来的城市文化精髓、优良文化传统,是一座城市的精神和气质,给人以归属感、认同感和自豪感。

材料二   城市特色是历史与现实的交汇,是物质与精神的融合。中国传统城市素来尊崇“天人合一”,尊重历史传统。但过去三十年,单一的现代城市发展模式无情地冲击着我国原生态的城市,不少城市大拆大建,贪大、媚洋、求怪等乱象丛生。面对千城一面、民族传统与地方特色失落的现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城市规划建设既要认识、尊重和顺应城市发展规律,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坚持“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又要体现城市地域特征和民族特色,延续历史文脉,塑造城市特色风貌,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城市发展道路。


塑造城市特色风貌必须延续历史文脉。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021-09-30更新 | 130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四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联考政治试题(吉安县三中、泰和二中、安福二中、井大附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