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与经济、政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天下苗族第一县”台江县,脱胎于当地苗族“六月六”吃新节篮球赛的“村BA”火爆出圈,已上升为全国最美乡村篮球大赛;在“黔省东南锁钥,苗疆第一要区”榕江县,乡村足球“村超”之火被点燃,广泛传播于海内外。

从台江“村BA”到榕江“村超”,贵州“两江两村”体育赛事正以其独特的生长模式成为乡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鲤吻香米、台江鲟鱼、三穗麻鸭,这些曾在“村BA”赛场亮相的特色奖品声名大噪,销路大开;在“村超”赛场周边,榕江牛瘪、榕江卷粉、竹筒饭、杨梅等当地农特产品卖到脱销。《苗族芦笙舞》《侗族大歌》、蜡染、银饰……一项项非遗在“两江两村”赛事上焕发生机,“村宝宝”等带有非遗元素的文创产品不断涌现,非遗传承和创新后继有人,非遗产业发展找到可持续载体,乡土文化、民族文化成为群众体育发展的助燃剂。据统计,仅在2023年3月下旬贵州省首届“美丽乡村”篮球联赛总决赛三天时间里,全县接待游客18.1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516万元,带动黔东南州旅游预订同比增长140%,“超好吃”“超好玩”“超好住”等“村超+”品牌应运而生。


农文体旅融合发展,贵州“两江两村”正在给出新答案,塑造乡村经济新范本。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和“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023-09-06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曲塘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期期初考试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2年11月29日,“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通过评审,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一宝贵文化遗产,某班同学以“探寻茶文化的前世今生”为主题,展开综合探究。

【初品“色香味”】

西汉时期饮茶之风逐渐兴起。王褒在《僮约》写有“烹茶尽具”“武阳买茶”。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一只竹笥,在其标签牌上写有“槚笥”二字,正是一件盛茶叶的器具。最早喜好饮茶的多是文人雅士。
魏晋南北朝民间出现了煎茶的雏形,即粥茶,类似一种胡辣汤之类的食物。
唐朝时期开始用煎茶法饮茶。茶圣陆羽系统总结了茶叶生产、饮用的经验,提出了精行俭德的茶道精神。一些文人非常重视饮茶的精神享受和道德规范,而且非常讲究饮茶用具和煮茶的艺术。
宋朝“点茶法”成为饮茶的主流方式。不少文人雅士也纷纷写诗作茶画,“斗茶”之风盛行。
元明因煮茶实在太耗费时间和精力,不再讲究泡茶法。泡茶用具越来越讲究,工艺精巧的紫砂壶、盖碗瓷器茶具等也应运而生并延续至今。

【再品“精气神”】

◆一方水土养一方茶,我国10多个省市,都有引以为荣的地方茶,在祖国大茶园里争奇斗艳,香飘人间。不同地区的人们相互欣赏,在一酙一饮中显示出豁达大度。

◆合作伙伴以茶会友、以茶敬礼,在谦和中达成双赢;师徒结对以茶见证、以茶敬师,在崇敬中升华情感;婚庆大典以茶祝福、以茶敬上,在和睦中见证幸福。谦和礼敬的处世哲学,在茶的推杯换盏中表达得淋漓尽致。

◆源自中国的茶以及茶文化通过茶马古道等,翻山越岭、漂洋过海,传遍全球,为世界所共享,中国茶已成为世界经济文化交流的和平使者。


(1)由粥茶、煎茶、点茶到泡茶,小小的一杯“中国茶”折射出社会之变迁。从文化的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运用矛盾的观点说明我们应如何从茶文化的“精气神”中彰显文化自信。
2023-09-05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曲塘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期期初考试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进博会首次增设非物质文化遗产暨中华老字号展区,该展区汇聚37项国家级和市级非遗项目、69个老字号。在这个万商云集的大舞台上,优雅古朴的东方文化向世界展现着协和万邦、以诚待人的精神气质,文化的激荡令人心醉,理念的交流更给人以启迪。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交易的是商品和服务,交流的是文化和理念。进博会期间,国内外的参观者络绎不绝,中国为什么成功再次成为与会者热议的话题。

结合材料,请运用文化的内涵与功能的知识,简要说明进博会期间增设文化展区并取得成功的原因。
2023-04-28更新 | 186次组卷 | 9卷引用:江苏省响水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暑期测试政治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上,我国宣布一份包含32项务实举措的成果清单,其中包括 “举办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发起农耕文明保护倡议”,2022年7月17-19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在浙江省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大会致贺信。习近平主席强调,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璀璨的农耕文明,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责任.中国坚持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不断推进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方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进一步挖掘其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科技等方面价值,助力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促进可持续农业。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我国举办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的意义
(2)某同学应邀参加振兴乡村文化模拟论坛,拟以“文化繁荣,乡村才能振兴”为题,撰写一份发言稿提纲。运用所学《哲学与文化》相关知识,帮助该同学续写完发言稿提纲。
要求:①围绕主题,内在逻辑一致。②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③字数在150字左右。

文化繁荣,乡村才能振兴

各位朋友:

振兴、发展乡村文化,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要求,对发扬传统文化意义重大。充满活力、健康向上的乡村文化,不仅能够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丰富物质生活,更能大大充盈村民的精神生活。我国乡村众多,文化基础、民族背景、发展水平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进入新时代,为振兴乡村文化,我们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4-11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摸底联合考试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中学生学习小组围绕“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开展研学活动,并搜集到如下资料

节日经济更红火

春节档电影连续多日单日票房超10亿元,《流浪地球2》《满江红》等作品口碑票房双丰收;春节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北赏雪、南避寒”持续火爆;商超企业销售额稳步回升,城市商圈、乡镇市集再现人潮涌动。在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的第一个春节,吃住行游购娱等需求集中释放,市场供给持续优化,带动节日经济更加红火。春节消费的强劲表现,充分展现了我国经济强大的活力、潜力和韧性。

“国潮”产品受青睐

在首届中国(澳门)国际高品质消费博览会上,一款国产腕表将生肖虎、动画名作《大闹天宫》、上海豫园“九曲映月”等内容融入时尚设计,备受好评。近年来,从“冰墩墩”“雪容融”迅速走红,到故宫文创产品大受欢迎,再到老字号品牌不断推陈出新,文韵悠长的“国潮”,带动一款款产品销售火爆,一个个品牌发展壮大,成为拉动消费、扩大内需的重要力量。“国潮”产品受青睐,是因为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创造力,涌动着将传统文化之美和当下生活之用结合在一起的文化生命力。


对“开发文创产品,发展文化产业”,甲同学认为这是扩大内需的体现,乙同学则认为这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对以上两位同学的观点予以评析。
2023-03-21更新 | 845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青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诊断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王家沟村,位于乐山市井研县研经镇南部。为摆脱穷困荒草生的局面,村“两委”积极制定了打造国学文旅项目,开拓了农旅融合新思路。打造国学客栈农旅结合项目,大力发展民宿建设,提标改造国学客栈;深挖清末民国初著名经学家廖平在王家沟村的成长经历,打造更多节点,展现廖平的研学场景;以国学文化为主,让游客可以在此着汉服、悟国学、拜古树,感受到浓厚的国学氛围。如今,乐山井研王家沟村已实现了由省定贫困村向全国乡村治理、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的华丽蜕变。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知识,说明王家沟村打造国学文旅的意义。
2023-03-15更新 | 91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古浪县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了让非遗文化“活”起来,彰显传统文化的魅力,古浪县开展了一系列活动。

积极开展“非遗”日宣传活动,通过印刷《非遗法》、发放宣传材料、悬挂横幅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非遗保护传承工作,使保护与传承深入人心。组织非遗传承人参加国家级非遗项目展演活动,精心挑选有代表性的非遗手工制品及特色食品,如刺绣、药枕、布鞋等“非遗”手工作品86件,参加甘肃首届“丝路记忆”敦煌展,凸显非遗独特魅力。开展了民间文艺汇演活动,省级非遗项目《古浪老调》以老曲新唱的方式呈现,利用非遗文化编制的抗疫小视频,都令人耳目一新。并积极利用电商、网络平台等多种手段,逐步将非遗产品推向省内外市场,推进传统非遗手工技艺振兴发展。这些活动在传承与保护中让古浪县非遗文化彰显出独特的魅力。


(1)运用“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分析古浪县是如何让非遗文化“活”起来的?
(2)让传统艺术活起来,核心还是创意。请你运用创新思维知识就如何让传统艺术活起来提两条建议。
2023-02-17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联考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全球发展高层对话会上,我国宣布一份包含32项务实举措的成果清单,其中包括“举办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发起农耕文明保护倡议”,2022年7月17-19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在浙江省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大会致贺信。

习近平主席强调,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璀璨的农耕文明,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责任。中国坚持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不断推进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中方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加强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进一步挖掘其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科技等方面价值,助力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消除饥饿,实现粮食安全,促进可持续农业。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我国举办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的意义。
2023-01-15更新 | 237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荥阳市实验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9月23日,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在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的中国天府农业博览园启幕。

材料一   今年丰收节以“庆丰收迎盛会”为主题。在成都市新津区举办的丰收节主场活动,以乡村大田自然景观为背景,设立了“大国粮仓”科技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国宝与丰收”等主题展览。同时还举办了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国农民体育健身大赛、乡村振兴普法宣传等系列活动。金秋消费季活动也提前启动,现场规划约1000平方米、80个展位,营销推介优质特色农产品,开展电商直播活动。乡风乡趣乡味浓的特色活动,吸引了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置身千亩稻田,共庆共贺丰收。

材料二   中华农耕文明馆为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组委会设置的永久性展馆。展览运用场景还原、浮雕、微缩模型、艺术装置等艺术手段,增强了人们的沉浸式、互动型体验。通过这些珍贵的展品,与农耕文化一起,将农业界的故事,从书本上搬到了眼前,体验千年农耕传奇故事,感受千年农耕文化精神。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明,农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中华农耕文明馆的实景展示,人们可以系统了解中国农业的辉煌历史和成就,激发他们学习和探究现代农业发展的兴趣。中华农耕文明馆不仅留住了那些与农业生产和生活一脉相承的文化记忆,更是保存了那一缕抹不去的乡愁。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与社会的相关知识,分析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开设中华农耕文明馆的必要性。
(3)2022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是第五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也是首次在我们的家乡成都设置主会场的丰收节。请你为庆祝本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拟写两条宣传语。

10 . 中国青年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力量。新时代中国青年勇挑重担、堪当大任。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际遇和机缘,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条件下谋划人生、创造历史。新时代中国青年只有将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和人民的“大我”,才能成就责任担当的价值新高度。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这是年轻边防战士在铠皑雪山立下的铿锵誓言;“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这是年轻航天人探索宇宙抒发的豪情壮志;“请党放心,强国有我”,这是年轻学子发自心底的庄严承诺。新冠肺炎疫情面前,550多万青年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舍生忘死;9000多万青年志愿者,活跃在大型赛事、应急救援等各个领域,争当正能量的倡导者、新风尚的践行者……

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对全国广大青年提出殷切希望:“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1)“只有将小我融入祖国和人民的‘大我’,才能成就责任担当的价值新高度”。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及其特点的知识加以阐明。

◆追梦航天,民族骄傲

中国人的飞天梦由来已久。据传早在春秋时期,鲁班就开始削竹制鸟,上天后可以三天三夜不下来;明朝有个叫万户的人,他想到用火箭飞天,虽然他为此付出了自己的生命,他这种探索精神一直激励着后来人。

20世纪60年代,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毅然决定研制两弹一星。1970年4月24日,“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成功。1992年9月21日,党中央正式批准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将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送上太空,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终成现实。2022年4月16日上午9点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圆满完成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

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站建造青年团队回信指出,从天宫、北斗、嫦娥到天和、天问、羲和,中国航天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一大批航天青年挑大梁、担重任,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

站在中国正式进入空间站时代的时间轴上,回眸中国航天人来所走过的不平凡历程,一次次托举起中华民族的民族尊严与自豪的正是一种精神,那就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2)结合材料,从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角度,分析中华民族千年飞天梦想成真并行稳致远的动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