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政治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2015年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全面推进之年。中国外交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牢牢把握国际和国内两个大局,积极进取,开拓创新,取得诸多重大成果和进展。完成18-19题。
1.从“一带一路”的倡议到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成立,从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到纪念抗战 胜利70周年活动,从广泛发展战略伙伴关系到积极参与全球治理……这充分体现了
①中国作为不断崛起的大国的国际担当 ②中国政府坚定地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③中国在世界各国心目中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④中国政府致力于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2015年10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英国议会发表演讲时,引用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名句“凡是过去,皆为序章”,希望英国议员可以登高望远,继续推动中英关系良性发展。习近平主席出访时引用当地的名言警句
①促进了国家间的文化交流和传播 ②消除了不同民族文化间的差异性
③反映出不同文化成果具有相通性 ④表明优秀传统文化有强大的生命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6-12-24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湖南长沙雅礼中学高三下高考热身训练文综政治卷
2 . 习近平主席在讲话时经引用经典古语和名言,展现他独特的语言风格和人格魅力。下列对习总书记所引用的名言警句的寓意理解正确的有(   
①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②积土为山,积水为海—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③逢山开道,遇水搭桥—创造条件建立新的联系
④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树立理想指引人生方向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2015-10-12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湖南麓山实验学校高三上学期开学检测政治试卷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文化 中国思想

【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的“文化足迹”遍及全国。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说,一定要把苗绣发扬光大,这既是产业也是文化,发展好了既能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同时也能为产业扶贫、为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2022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平遥古城指出,历史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不仅属于我们这一代人,也属于子孙万代。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绍兴的浙东运河文化园时指出,大运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是十分宝贵的文化遗产,要好好挖掘大运河文化,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阐述新时代应如何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深入调查研究 求解科学决策】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深入调查研究”提出明确要求,强调“注重调研成果转化运用,在调查的基础上深化研究,提高调研成果质量,切实把调研成果转化为解决问题、改进工作的实际举措,防止调查多研究少、情况多分析少……”。现实中,真实的情况往往被表象掩盖、受距离阻隔,只有深入一线、掌握第一手材料,才能发现问题所在;也只有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刻把握问题实质和矛盾规律,才能“求解”出科学决策。调查是全面、客观、准确掌握情况的过程,并不自然产生科学观点、得出正确结论;研究捋得顺、析得透,就能把客观规律把握得更准确、认识得更深刻。

(2)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知识,阐述“调查并不自然产生科学观点”的道理。
(3)从内外因两个角度,各写一条宣传标语(或名言警句),营造重视“崇德修身”的良好氛围。
2024-03-28更新 | 100次组卷 | 3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5(湖南专用)
4 . 崇尚实干是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的优秀品格,历史上一直流传着许多弘扬真抓实干、埋头苦干风尚的名言警句。
p“路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做不成。”
q“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r“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下列对上述判断认识正确的是(     
①p使用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②q使用了充分条件假言判断
③r使用了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④p、q、r都使用了关系判断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 . 《吕氏春秋》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是一部黄老道家名著,其中很多名言警句闪烁着思想与智慧光芒。《吕氏春秋·审分览》中记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这一记载反映当时(     
A.阶级社会演进具有历史必然性B.私有制更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C.改进生产工具提高了劳动生产率D.对经济发展规律有初步认识
2023-03-10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联考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乡村治理既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石。

近年来,西部S村加强乡村德治建设,通过建立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等形式,健全完善乡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制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深入挖掘和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上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立家训、家规、传家风家教,倡文明树新风、革除陈规陋习等活动,实现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三共”的社会治理格局和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九大报告再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这为破解乡村治理困境指明了方向。


(1)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西部S村加强乡村德治建设举措的合理性。
(2)请为S村开展“坚持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教育活动写两条相关名言或警句。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1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议程”对话会,并发表题为《让多边主义的火炬照亮人类前行之路》的特别致辞。

材料一   世界上没有两片 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完全相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各国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各有千秋,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关键在于是否符合本国国情,能否获得人民拥护和支持,能否带来政治稳定、社会进步、民生改善,能否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贡献。各国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差异自古就存在,是人类文明的内在属性。没有多样性,就没有人类文明。差异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傲慢、偏见、仇视,可怕的是想把人类文明分为三六九等,可怕的是把自己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强加给他人。各国应该在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基础上实现和平共处,促进各国交流互鉴,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注入动力。

材料二   解决好这个时代面 临的课题,出路是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21世纪的多边主义要守正出新、面向未来,既要坚持多边主义的核心价值和基本原则,也要立足世界格局变化,着眼应对全球性挑战需要。要坚持开放包容,坚持以国际法则为基础,坚持协商合作,坚持与时俱进。中国将继续积极参与国际抗疫合作、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促进可持续发展、推进科技创新、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迈进!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相关知识,说明“没有多样性,就没有人类文明”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原理,分析说明应如何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
(3)维护和践行多边主义,在当前背景下,强调包容具有重要意义。请你列举两个与包容精神相关的名言俗语。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乡村治理既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石。

近年来,西部S村加强乡村德治建设,通过建立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等形式,健全完善乡村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制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乡村;深入挖掘和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上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立家训家规、传家风家教,倡文明树新风、革除陈规陋习等活动,实现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三共”的社会治理格局和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

十九大报告再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这为破解乡村治理困境指明了方向。


(1)结合材料和政治知识,以“S村”为例说明健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对实现“乡村振兴”的积极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知识,说明西部S村加强乡村德治建设举措的合理性。
(3)请为S村开展“坚持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的教育活动,写两条相关名言或警句。
2019-07-04更新 | 14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先生逝世,引发众人缅怀与追忆。金庸笔下创作了多部脍炙人口的武侠小说,60多年来,其作品在全世界范围内拥有数以亿计的读者,以各种形式进行改编传播,保持着长盛不衰。金庸作品不仅具有良好的娱乐功能,而且具有深刻精湛的思想养分;汲取“雅”“俗”两方的经验又超越“雅”“俗”,创造性吸收了武侠小说、言情小说、历史小说、侦探小说、滑稽小说等众多门类艺术经验,从而成为通俗小说的集大成者;借鉴、运用西方近代文学和中国新文学经验创造武侠小说,使小说从思想到艺术都呈现出新的质素,达到新的高度。这是金庸小说成为当代文学经典的主要原因。可以说,金庸的武侠作品,以故事、以人物滋养着读者的心灵。他写的虽然是武侠小说,他的群侠更tie近于生活,更像是平民英雄,也有自身的爱恨纠缠,也有迷茫的困顿无助。但如“羽化之蝶,历尽劫波,终成大侠”。更重要的是,他的群侠,不少都有着一种卓然洒脱的精神人格,有着一种“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家国情怀,一种见义勇为、持守正义、重信然诺的世间道义,包含着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精神与价值理念.金庸先生的作品四海列国,论千秋万代,言江湖沉沦,阅世间百态,“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精神,激励着国人的壮志豪情,引起无数华人的共鸣。


(1)运用“辩证法的联系观”知识并结合材料,分析金庸作品在全世界范围内保持长盛不衰的原因。
(2)结合材料,谈谈如何更好地发挥金庸作品的文化价值。
(3)“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读者”,假如你是金庸作品的读者,请列举两条与金庸作品中积极向上的价值理念相符合的名言名句。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世界上只有两种强大的力量,即刀枪和思想,从长远看,刀枪总是被思想战胜的。” 拿破仑的这句话揭示出上层建筑拥有比物质力量更深远的影响力。我国文化强国战略主要包 括培育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把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 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等大思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除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外,还必须增强民族自信。而民族自信的关键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 材料二       新常态下需要坚持党的领导,需要从严治党。两年多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 贯彻落实八项规定,反“四风”走群众路线,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党风政风为之一振, 清风正气扑面而来。有学生根据中国近两年多来的反腐实践得出结论:中国的反腐工作任重 道远,但一定会取得胜利。其理由如下:第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开 展的反腐风暴力度之大、范围之广、进展之速、战果之巨,实为改革开放以来所未有,民众 对政府的信任度极大提升。第二,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执政党,党的先进性 决定了中央对反腐败工作的坚定决心。反腐败维护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了人民的普 遍欢迎和拥护。
(1) 有人说,坚持文化自信,必然会妄自尊大,影响到对外来文化的吸收。请从中华文化 的包容性角度批驳之。
(2)运用“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原理评析该学生的理由是否充分支持其结 论。
(3)我国自古以来重视法治的作用,请你列举出一个与法治有关的名言名句。
2018-07-04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雅礼中学2018届高三高考冲刺卷文综政治试题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