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政治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293 道试题
1 .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智慧的结晶,绚丽如画的诗词中往往凝聚古人无限的哲学和逻辑智慧。我们不仅可从中领略音韵、意境之美,还可品味诗人的思维方法。对下列诗词中蕴含的思维方法理解正确的是(       
绝句二首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①“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运用联想思维把春风、花草及散发的馨香有机地组织在一起
②“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由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具体生动的描绘出春意盎然的景象
③“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运用了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以江碧衬鸟白,以山青衬花红
④“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采用类比推理,以景物与感受的不同来反衬诗人的思乡之情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2024-03-21更新 | 940次组卷 | 10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期初适应性练习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

材料一


材料二   2023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印发《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实施方案》。《实施方案》部署了四方面重点举措。一是推动区域数字协同发展。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业链数字化发展,加强数字经济东西部协作。二是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加快乡村产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大农村数字人才培养力度,提升乡村数字治理水平。三是强化数字素养提升和就业保障。加强数字素养与技能教育培训,实施“信息无障碍”推广工程,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障。四是促进社会服务普惠供给。促进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享,强化远程医疗供给服务能力,提升养老服务信息化水平,完善数字化社会保障服务。


(1)请简要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有关知识分析我国如何利用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
2024-03-13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3 . 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经济现象与图像①②③④(D为需求曲线,S为供给曲线)对应正确的是(     

①国庆期间旅行社增开旅游线路,但节日消费致旅游线路价格上涨
②某市对购买新能源汽车给予财政补贴,该市新能源汽车销量增加
③甲国对来自乙国的A商品加征关税,A的互补品在甲国销量下滑
④猪瘟疫情爆发,市民减少猪肉需求致市场上的牛肉价格小幅上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3-13更新 | 20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政治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9月23日20时,2023年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拉开帷幕。随处可见的中国风、科技感满满的舞台、恢宏大气的表演,让这场开幕式惊艳世界、火遍全球。

在开幕式的表演中,国风少年以地为画、踏墨而舞,宋韵女子亭亭玉立、翩然灵动,游船往来、灯影点点,展现出江南风韵的隽永景象;飞旋于空中的演员与潮共舞,吉祥物“江南忆”破水而出、腾跃跳动,激发起活力澎湃的运动浪潮;“白鹭精灵”踏寻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画卷,亚洲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地标性建筑在网幕上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当开幕式进入主火炬点燃环节,承载着亚洲亿万人热情的数字火炬手“弄潮儿”,从虚拟世界踏浪而来,与运动员汪顺共同点燃了主火炬。这也是亚运会历史上第一次实现数实联合点燃火炬。“同呼吸、同感受、同梦想,同爱、同在、同分享……”开幕式最后在杭州亚运会主题歌曲《同爱同在》的旋律中落下帷幕。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杭州亚运会开幕式惊艳世界、火遍全球的原因。
5 . 2023年暑期,某校同学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一线,参与浙江“千万工程”20周年调研活动。

◆调研背景

浙江省“千万工程”是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与改善的乡村建设工程,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金钥匙,也是惠民工程、民心工程和共富工程。2003—2010年,通过“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示范引领,综合整治村庄环境,推动乡村更加整洁有序;2011—2020年,“千村精品、万村美丽”深化提升,推进“千村3A景区、万村A级旅游景区”,进一步深化美丽乡村建设;

2021年至今,“千村未来、万村共富”迭代升级。久久为功的持久战,造就了浙江万千美丽乡村、造福了万千农民群众。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哲学与文化》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浙江“千万工程”是如何通过协调发展推动共享发展的。
(2)浙江“千万工程”是久久为功的持久战。结合材料,运用事物发展状态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调研发现

近年来,浙江在摒除农村陋习、树文明新风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天价彩礼、名目繁多的人情礼金、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在一些地方还存在,成为不少家庭的负累,基层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受到一定影响。


(3)针对调研发现的问题,综合运用相关知识,请你为接受调研的农村拟定一条以“树文明新风”为主题的宣传标语,并简述其文化功能。(宣传标语要求:紧扣主题;观点正确;朗朗上口;语言精练;16字以内)

◆建言献策

移风易俗,贵在长期有效坚持、久久为功,需要各方共同参与。针对以上问题,同学们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4)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从两个不同主体角度建言献策。
示例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严格家教家风,主动移风易俗,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建议①
建议②
2024-03-07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 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6 . 2024年春节期间,现实主义喜剧《第二十条》上映,这部“直击社会病点、直抵心灵”的影片收获了既“叫座”又“叫好”的成绩。影片由最高人民检察院策划,以真实司法案例改编,生动演绎着我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的“正当防卫”制度。影片从生活中取材并且深度挖掘生活内涵,通过故事情节,人物命运的变化,潜移默化地予以观众价值引导与精神营养。

影片以现实生活中的小人物视角为切入点,讲述当下老百姓的命运,以故事化的手法将“正当防卫”条款搬上大银幕。三个案件交叉,见义勇为、校园欺凌、正当防卫,在富有喜剧色彩的淡绎中,让更多除了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外,还通过描绘日常生活中的琐碎温情,为观众带来一种特有的市井乡情,沉浸在一片温馨又喜感的氛围之中,感受到世事虽艰,但爱与正义就在每个平凡的你我之间。

影片触及到了当下社会普遍关注的、关乎法制国家根本的司法热点。即如何确立天理与法理的关系,如何实现公平正义与法条运用的具体问题,并试图给予回答。影片告诉人们,法制社会的良知如果颠倒了,那么,我们的社会就会成为合法的丛林社会,我们所处的世界就会成为十足的魔兽世界。

《第二十条》是民意与法治的良性互动。司法不忘正义的初心,民意也在推动法治的进步。影片传进开拓进取、勇往直前的精神力量,把现实主义的利剑与法制社会的良知编织进宏阔的时代格局,推动中国的法律不断打开窗户候听民间的“新鲜声音”,朝看实现公平正义的终极目标继续前行。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电影《第二十条》的“叫座”又“叫好”的原因。
2024-03-07更新 | 30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六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期初联合调研考试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10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取得历史性成就,成为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最大规模的国际合作平台。

材料一   10年来,中国已与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两百余份合作文件,涵盖互联互通、贸易、投资、金融、社会、海洋、电子商务、科技、民生、人文等领域;中老铁路、雅万高铁、匈塞铁路、比雷埃夫斯港等一批标志性项目陆续建成并投运,中欧班列开辟了亚欧陆路运输新通道,“丝路海运”国际航线网络遍及全球,“六廊六路多国多港”的互联互通架构基本形成;教育、文化、体育、旅游、考古等领域合作不断深化,与140多个共建国家签署文化和旅游领域合作文件。2013-2022年,中国与共建国家进出口总额累计达到19.1万亿美元,年均增长6.4%;与共建国家双向投资累计超过3800亿美元,其中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超过2400亿美元。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世界多极化”的知识,分析“一带一路”成为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最大规模的国际合作平台的原因。

材料二   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通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带来了国际投资的兴趣和热情,既有利于共建国家经济成长和增益发展,又有效解决公共产品供给不足问题;依托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各国全方位多领域联通,由点到线再到面,逐步放大发展辐射效应,推动各国经济政策协调、制度机制对接,创新合作模式;消除了共建国家内部、跨国和区域间的交通运输瓶颈及贸易投资合作障碍,极大提升了对外贸易、跨境物流的便捷度和国内国际合作效率;坚持真正的多边主义,践行共商共建共享,坚持对话而不对抗、拆墙而不筑墙、融合而不脱钩、包容而不排他,为国家间交往提供了新的范式。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全球化知识,谈谈共建“一带一路”是如何为世界经济增添活力的。
2024-03-06更新 | 212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宜丰县宜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创新部)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11月2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向世界中国学大会·上海论坛致贺信。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学是历史中国之学,也是当代中国之学。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同世界其他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溯历史的源头才能理解现实的世界,循文化的根基才能辨识当今的中国,有文明的互鉴才能实现共同的进步。希望各国专家学者当融通中外文明的使者,秉持兼容并蓄开放包容,不断推进世界中国学研究,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为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注入思想和文化力量。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阐释“中国学是历史中国之学,也是当代中国之学”。
(2)新时代我们要不断推进世界中国学的研究。请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以“溯源循根   互鉴发展”为主题,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
(3)针对“循文化的根基才能辨识当今的中国”,甲同学和乙同学分别作了如下推理。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知识,分别判断甲乙推理的结论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甲同学;循文化的根基才能辨识当今的中国,我循文化的根基,所以,我能辨识当今的中国。
乙同学:循文化的根基才能辨识当今的中国,我能辨识当今的中国,所以,我循文化的根基。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以老旧小区改造为代表的城市更新,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一项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如何把好事办到群众心坎儿上?“站在群众的角度想,为了群众的利益,靠着群众的力量干,努力实现‘温暖旧改’”,是酒仙桥摸索出的旧改经验。朝阳区酒仙桥街道社区党工委结合主题教育,坚持党建引领群众工作,树立了“旧改为了群众,旧改依靠群众”的工作思路,探索“沉浸式群众工作法”。街道始终“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通过召开专题会等多种形式思想动员,以暖心的方式推动旧改项目取得重大突破。居委会制定老旧小区改造民意调查表,通过入户走访的形式广泛征求居民改造需求及意愿,解答群众疑惑,收集群众诉求,不断完善改造计划和实施方案。

群众的事情还要“依靠群众的力量干”。社区充分发挥群众力量共同推进旧改工作,搭建“1+2+3+5”志愿服务体系,即搭建1个党建工作协调委员会平台,组建“久爱新家”“久爱红霞”2个社区党建品牌,发挥社区党委各支部、志愿者群众和社会组织3个层面作用,建立5支服务队伍,分层次分区域开展志愿工作。“温暖旧改”赋能城市更新。改造前问需于民,改造中问计于民,改造后问效于民,凝聚共识、化解矛盾、协力推进,让城市更新形成有序参与、有效治理的良性循环。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分析朝阳区酒仙桥街道社区的“温暖旧改”是如何赋能城市更新的。
2024-02-29更新 | 1350次组卷 | 14卷引用:河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摸底联考政治试题

10 . 新质生产力是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的当代先进生产力,它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质变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核心标志。

新质生产力形成的根基在于推进科技创新:科学技术通过应用于生产过程、渗透在生产力诸多要素中而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促进并引起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和巨大发展。科技成果转化可解释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发展新产业等活动。科技成果转化包括科技成果的“转”和“化”,也就是应用技术成果的流动与演化的过程。具体见下图:

结合材料,概括科技成果转化的“转”和“化”的过程,并运用《经济与社会》知识,分析如何以科技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