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政治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049 道试题
1 . 2024年4月,我国科研团队绘制的世界首套高精度月球地质图集正式发布。月球地质图是月壳表层地质构造、岩浆活动、矿产分布等信息的综合表达,集中、直观地呈现人类对月球的观测、研究成果,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月球,为月球科研与探测提供有力支撑。由此可见(     
①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
②人类具有特殊的能动性,宇宙的一切存在都能被理解
③准确认识月球的本质规律是进行月球考查的最终目的
④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能够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6-09更新 | 17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成都石室中学高三下期适应性考试(二)文科综合试卷-高中政治
2 . 理论学习是坚定理想信念的根本途径,为此,某校持续开展“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主题教育活动,现邀请你品读原著经典片段,并完成任务。
“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命,他们自己就是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因而,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衔生产的物质条件。”

——《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


对这一论述理解正确的是(       
A.人获得解放和自由的程度会受制于当时的生产条件
B.深刻地描述了在不同社会形态中生产关系的重要性
C.指出了生产力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中最活跃的因素
D.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创造社会历史的主体和决定力量
2024-05-18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毕节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政治试题
3 .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国内生产总值的预期增长目标是5%左右。这是客观分析、理性思考、战略谋划的结果,是站在全球高度、立足全球视野提出的经济增长目标,务实、可靠、理性,不盲目、不保守、不冲动,是充分考虑国际环境变化、体现中国经济特点、符合中国经济实际、满足中国居民就业需要后确定的。从唯物论角度看,2023年国内生产总值的预期增长目标的制定(     
①坚持了世界的物质性,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表现
②表明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条件
③坚持了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④表明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2023年12月1日,《吉林省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经吉林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该《条例》是吉林首部关于陆生野生动物保护的地方性法规,从健全保护机制、完善保护举措、强化安全管理等方面,对禁止干扰和破坏陆生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等内容进行了细化和明确。由此可见,该《条例》的出台(       
①说明实现生态良好必须发挥法治引领和规范作用
②体现生态环境保护要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发展需要
③反映吉林省立足本地区实际推动野生动物保护
④表明吉林省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5-28更新 | 14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七)政治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一片甲骨惊天下”的殷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拥有包括甲骨文在内的诸多重大发现,展示了中国辉煌历史和中国考古巨大成就。

材料一从1928年开始发掘,殷墟考古在中国考古史上历时最长、次数最多、面积最大。首次殷墟发掘,考古工作者采取轮廓法、集中法、打探法的工作步骤,取得了初步收获。第二次发掘则对小屯等地进行了地形测量,对器物做了记录,对地层进行了划分,对器物的型式进行了区别。第三、第四次发掘均采用“卷地毯”式的探查方法,对建筑遗迹的揭露有较多帮助。第六次发掘则解决了“坑内套坑”的现象……与此同时,殷墟发掘还使我们对中原地区早期文化有了初步认识。1931年通过发掘后岗遗址,找到了一段龙山文化夯土城墙,发现了殷商—龙山—仰韶“三叠层”,科学确定了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同殷商文化之间的关系。随着多种遗存的调查和发掘,殷墟成为中国现代考古学早期发展的核心奠基地。

材料二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对殷墟的探索让我们对“何以中国”的认识更加清晰。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党的二十大闭幕不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河南安阳殷墟遗址考察。他指出:“殷墟我向往已久,这次来是想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


(1)有人认为,殷墟是中国现代考古学早期发展的核心奠基地。试运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并结合材料对此观点进行评析。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对建设中华民族现代化文明的借鉴作用。

1939年3月,殷墟出土的后母戊鼎(原称司母戊鼎)(见图),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后母戊鼎纹饰美观庄重,工艺精巧,鼎身四周铸有精巧的盘龙纹和饕餮纹,增加了文物本身的威武凝重之感。饕餮是传说中喜欢吃各种食物的神兽,把它铸在青铜器上,表示吉祥、丰年足食。耳廓纹饰俗称虎咬人头纹,这种纹饰是在耳的左右作虎形,虎头绕到耳的上部张口相向,虎的中间有一人头,好像被虎所吞噬。耳的上面还有两尾鱼形。足上铸的蝉纹,图案表现蝉体,线条清晰。后母戊鼎是中国殷代青铜器的代表作,标志着商代青铜铸造技术的发展水平和中国高超的铸造水平。



(3)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以“不忘本来,走向未来”为题,阐述新时代青年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的责任担当。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鲜明;②能正确运用三段论推理;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字数150字左右。
2023-03-28更新 | 474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政治试题
6 . 在山东济南,“党员先锋车”活动自2001年开展以来,已经成为泉城出租车行业的“招牌”。近年来,济南市多部门联合推动“党员先锋车”从巡游出租车拓展到网约车、公交车、大货车,“党员亮身份”一直延伸到全市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以制度创新、流程再造推动服务提质、工作提效、发展提速。此类活动的开展(     )
①是党的先进性在实践中直接而具体的体现
②说明党的纯洁性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表现
③表明党的领导是激发行业发展活力的重要保证
④是践行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理念的正确选择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春节刚过,人们意犹未尽!春节是什么?不同的人对此有着不一样的理解。或许是冬日街头绵延不绝的大红灯笼,可能是贴满了万家门楣的吉祥对联,甚至是阖家欢乐的团圆饭桌。但毫无疑问,都少不了地地道道的年味儿。年味儿是热闹非凡的烟火味儿,也是传承不息的文化味儿。年味儿自然也会常过常新。曾经,它藏在妈妈忙前忙后做的一顿年夜饭中,藏在晚辈孝敬长辈的那一杯酒中,也藏在家家户户都贴上的喜庆对联中。如今,它藏在社交软件的红包里,藏在舒心的休闲活动里,也藏在不管认识不认识,见面都要寒暄说过年好的祝福里。纵然生活在变,环境在变,观念思维也在变,但节日的仪式感没有变,萦绕在心中的真情没有变,流淌在血脉里的文化基因也没有变。

虽然金发碧眼的老外仍无法弄明白农历、生肖、节气等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确“玩法”,但是越来越多国家的民众在浓浓的中国年味中,与全球华人一起辞旧迎新。文化的力量没有边界,中华文化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整个世界的目光。


(1)结合材料,分析在庆祝民族节日时如何保护好我们的文化基因。
(2)中华文化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整个世界的目光。结合材料,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对此加以说明。
2020-04-16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濮阳市2020届高三摸底政治试题
20-21高三·全国·单元测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判断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要综合考虑各方面,抓住主要的、能够说明问题的方面,而对某些个别现象如学习成绩偶有下降或上升,要舍弃,不予考虑。这是(  )
A.思维具有概括性的具体表现
B.思维反作用于实践的具体表现
C.思维如实反映事物现象和外部联系的体现
D.思维凭借已有经验和知识,认识未知事物的表现
9 . 马克思说:“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对这一论断理解正确的是(   
①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②个人发展完全被动的由社会历史发展决定
③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④人类社会发展是由人类意志和目的决定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习近平就新华社一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新表现值得警惕》的文章指示,文章反映的情况,看似新表现,实则老问题、再次表明“四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下列选项对材料信息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新老问题”的判断标准是立足于社会实践
②“老问题”无论以何种形式表现都在走向灭亡
③“老问题”的顽强抵抗使事物发展的道路具有曲折性
④“新老问题”的内容与其表现形式没有内在联系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