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政治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400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12月18日,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地震已造成100多人死亡,基础设施受损。地震发生后,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高度重视并作出重要指示,要全力开展搜救,及时救治受伤人员,尽快组织调拨抢险救援物资,抢修受损的基础设施,妥善安置受灾群众,保障群众基本生活,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根据习总书记的指示,国务院已派出工作组赶赴灾区指导救援处置等工作。公安部启动24小时联勤值守,做好人员搜救、灾情核查等工作;财政部、应急管理部紧急向甘肃、青海两省预拨中央自然灾害救灾资金2亿元;交通运输部迅速部署抢险救援、灾损排查、保畅通等各项工作;商务部强化生活必需品市场监测预警,激活甘肃、青海、山东、河南、新疆、四川、云南、西藏8地联保联供机制;国家卫生健康委调派专家和防控队赶赴灾区。积石山县各乡镇党委、各村党支部积极组织党员抢险救灾。社会各界出人、出钱、出力,多家企业和慈善机构捐款捐物,据民政部不完全统计,各类慈善组织、爱心企业和个人向受灾地区意向捐赠款物价值已超过4.6亿元。

这是一场灾难,也是一场考验。在这场重大考验中,我们看到了上下一心的坚定信念,看到了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感人力量。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与法治》的知识,分析在这场重大考验中“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感人力量”是如何发挥的。
2024-01-14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六次月考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坚强支撑。意见强调,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统筹发展和安全,充分发挥法治的引领、规范、保障作用,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市场制度规则,打破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促进商品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畅通流动。完善依法平等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的制度体系,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着力强化反垄断,完善垄断行为认定法律规则,健全经营者集中分类分级反垄断审查制度。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分析我国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024-01-14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六次月考政治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在“江山破碎,国弊民穷”的年代,狱中饱受折磨的方志敏,于人生最后时刻以生命写就了“可爱的中国”。他相信,“蛮可爱”的中国一定会有一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这时,我们民族就可以无愧色地立在人类的面前。而生育我们的母亲。也会最美丽地装饰起来,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地携手了。”这是方志敏一边和死亡打着照面一面勾勒出来的朗日晴空,也是革命战争年代无数中国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信仰。

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深情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感悟“可爱的中国”,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阐述你对“心有所信,方能行远”的理解。
2024-01-14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六次月考政治试题
4 . 《共产党宣言》是我们的信仰之源,真理之光。它是一部科学洞见子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经典著作,是一部充满斗争精神、批判精神、革命精神的经典著作,是一部秉持大民立场、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为全人类谋解放的经典著作。下列对其重要意义理解正确的是(     
①奠定了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石,标志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②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原理,为中国的革命、建设提供了科学世界观的指导
③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具有历史必然性
④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是具有实践性的永恒真理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4-01-14更新 | 261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四)政治试卷
5 . 102年前,红船破晓,东方日出。如今,巨轮巍巍,百川向海。百年多来,在中华大地上,多少巨变天翻地覆,多少进步日新月异,多少史诗震古烁今,回望来时路,那个开天辟地的历史时刻更加熠熠生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
①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②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③使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④近代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斗争有了主心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习近平主席在出席中国一中亚峰会时就建设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提出“四个坚持”:坚持守望相助—携手建设一个守望相助、团结互信的共同体;坚持共同发展—携手建设一个合作共赢、相互成就的共同体;坚持普遍安全—携手建设一个远离冲突、永沐和平的共同体;坚持世代友好—携手建设一个相知相亲、同心同德的共同体。这表明(     
①我国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对外交流与合作
②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积极倡导者和践行者
③坚持多边主义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和普遍选择
④我国以维护国家间共同利益作为对外活动的出发点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名校
7 . 当地时间2023年11月15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一项聚焦人道关切、突出保护儿童的决议。该决议呼吁在整个加沙地带紧急实施有足够天数的人道主义暂停,以便提供基本物品和服务,开展紧急救援和恢复工作。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作为安理会本月轮值主席主持会议。对此,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①中国是联合国各项决议的坚定维护者
②该决议具有强制性,各成员国必须履行
③安理会负有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责任
④安理会作为联合国主要审议机构,拥有广泛职权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中国的大国担当赢得广泛国际赞誉,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在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的形势下,中国外交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既保持强大战略定力又主动识变应变求变,在全球变局中开创新局,在世界乱局中化危为机,坚定守护世界和平、有力促进团结合作、坚决捍卫公平正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了未来五年我国发展的主要目标任务,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进一步提高,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这为中国外交奋进新征程明确了努力方向。我们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良好外部条件,同各国人民携手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说明我国是如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良好外部条件的。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雄关漫道真如铁,跨越雄关,凭依的正是一种比铁还硬的伟大建党精神。

长征路上,血战湘江,重伤被俘的红34师师长陈树湘,撕开腹部伤口,咬断肠子,壮烈牺牲。抗美援朝,屡战长津湖,战士们伏在零下40摄氏度的严寒中,冻死后仍保持随时冲锋的姿态。为摆脱核威胁,数十万人告别父母妻儿,远赴大溪深处,以板房帐篷为家,以戈壁黄沙为体,甘做隐姓埋名人,孕育那一声震惊世界的巨响。为实现小康梦,扶贫干部与群众吃在一起、住在一起、干在一起,创造了"当惊世界殊"的脱贫奇迹。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向"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在反贫攻坚决胜之时,为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奖章、奖牌;在建党百年前夕,首次颁授"七一勋章"……每一个重要时间节点上的庄严仪式,既是对过往的致敬,更是精神的传承。

谁说历史无言?他们的事迹就是历史最好的叙述。谁说时间有界?精神的力量总能穿越时空的阻隔。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的知识,阐述中华民族"屹立不倒、挺立潮头"的深层逻辑。
2024-01-12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六次月考政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12月1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全面总结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明年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多出有利于稳预期、稳增长、稳就业的政策,在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上积极进取,不断巩固稳中向好的基础。

从更强调“稳”,到更强调“进”和“立”,传递出更为积极的政策信号。所谓“以进促稳”,就是要确立更适宜的目标、出台更统一的政策,通过发展来解决稳定问题。会议提出“先立后破”并将其置于总基调之下,目的应该是要做好新旧模式之间的衔接和切换,避免之前出现过的盲目求快或一刀切的做法。预计在新机制正式成型之前,原有的模式还将运行一段时间。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的知识,分析明年经济工作为什么要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