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政治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广东人工智能产业布局提速发展势头强劲

人工智能作为一个战略性新兴技术,日益成为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生产力提升的重要驱动力量。广东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围绕算法、算力、数据等要素加速布局,在产业规模、区域发展、技术创新等方面不断发展,已初步形成“软硬件开发+核心技术研发+行业领域智能化”的人工智能全产业链。未来,广东将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产业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加快成为全球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战略高地。

人工智能大模型与传统文化的创新

人工智能大模型通过深度学习等技术,可以对文化遗产进行数字化保护和修复,使得文化遗产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利用。对于文博机构从业者来说,大模型的发展将促进数字化转型和文化创意的创新。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应用也会改变传统文博发挥收藏、展览和教育功能的方式,需要从业者具备相关的技术和创新能力。人工智能大模型不仅可以为文化内容创作者带来灵感,其不断的发展也将提供更多的创作工具和方式。提供便利的同时也伴随着新的挑战,因为大模型的使用可能会导致创作者的作品缺乏独特性和原创性,需要在创作过程中保持创作者的个性和创新能力。


(1)有人认为,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促使社会不断智能化,对于人类社会有影响。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思维”对这一观点进行辨析。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人工智能大模型给传统文化的创新的意义。
(3)对于人工智能发展与文化传承与创新,作为高中生的你,谈谈你的想法。要求:请运用两种创新思维方法,思维方法和具体做法相对应。
2 . 思维聚合多次运用类比、归纳、演绎、抽象、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在众多零散的知识之间建立起内在联系,再综合、评价、论证各种新设想以寻求最优方案。这说明(     
A.聚合思维的过程具有严谨性B.聚合思维的思路具有完整性
C.聚合思维的结论具有可论证性D.聚合思维的结果具有独特性
2023-08-01更新 | 201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3 .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医药,是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医药在内的我国各民族医药的统称,反映了中华民族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和独特理论及技术方法的医药学体系。

材料一   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进入新时代,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中医药学工作。然而随着科技进步和现代医学的快速发展,我国中医药学发展也面临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中医药专业人才严重缺失,后继乏人;中医药特色优势逐渐淡化,特色诊疗技术、方法濒临失传;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创新不足,很多中医药学大师的学术思想和经验得不到传承。中医药学是一座有待挖掘的富矿,需要更多有识之士勇攀医学高峰,充分发挥中医药学的独特优势推进中医药学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材料二   中医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彰显了独特的价值和魅力。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是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点,也是中医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生动实践。习近平在今年第18期《求是》发文强调,要加强研究论证,总结中医药防治疫病的理论和诊疗规律,组织科技攻关,既用好现代评价手段,也要充分尊重几千年的经验,说明白、讲清楚中医药的疗效。要加强古典医籍精华的梳理和挖掘,建设一批科研支撑平台,改革完善中药审评审批机制,促进中药新药研发和产业发展。要加强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提高中医院应急和救治能力。要强化中医药特色人才建设,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国家中医疫病防治队伍。要深入研究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问题,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推动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


(1)结合材料一,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如何看待我国中医药学的发展。
(2)结合材料二,运用创新意识的具体要求说说如何推动中医药学的发展。
2021-01-06更新 | 226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328日至31日,博鳌亚洲论坛2023年年会在海南博鳌举行。年会主题为“不确定的世界:团结合作迎挑战,开放包容促发展”,论坛有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000名代表参加本次年会。论坛发布的《可持续发展的亚洲与世界2023年度报告——亚洲发展融资:政府社会共行动》呼吁公私部门应共同行动,促进发展融资,维护国际社会团结并弥合分歧。博鳌亚洲论坛成立20多年来,见证了中国、亚洲、世界走过的不平凡历程,为促进亚洲和世界发展发挥了重要影响力和推动力。

近些年来,中国在不断地融入世界,通过建设论坛和发展“金砖国家”这一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间的合作机制、以及推动上合组织等新兴国际组织的发展,创新多边合作机制,为推动全球治理、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不断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力量。


(1)结合材料并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分析我国是如何通过创新多边合作机制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知识写一篇关于“在中国不断地融入世界的过程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的当代价值”的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使用规范的学科术语;④字数在150字左右。
2023-09-04更新 | 135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安庆、池州、铜陵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联考政治试题

5 . 根据国际标准,中国将在2024年至2026年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养老产业发展已成为社会关注焦点。为应对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需求,B区政府紧跟生命健康产业创新发展潮流,在市委领导下,紧扣国家和H省的支持政策,全面加快生命健康产业项目洽谈、投资、建设进程。聚焦顶尖医疗机构、特色医疗服务项目,B区重点对接多家头部央企,推动养老产业健康发展,同时对接国内龙头民营企业,充分发挥各种所有制企业的作用。伴随康养项目陆续建成投入使用,如今到B区养老的老人越来越多,康养项目体验也成为很多老人到B区旅游的新目标,有效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1)结合材料,运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相关知识,说明养老市场的发展中为什么要发挥不同所有制企业的作用。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的知识,分析B区成功发展养老产业的原因。
(3)近年来,我国养老产业蓬勃发展,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以“养老产业的发展彰显制度自信”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字数150字左右。
2024-02-29更新 | 116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南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该法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材料一   爱国主义自古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是中华儿女最自然、最朴素的情感。《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旨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为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供坚实法治保障,激发全体人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凝聚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材料二   如何把爱国主义教育更加科学合理、规范有效地融入法律制度中,如何把爱国主义精神转化为干事创业、担当作为的实际行动,人民群众无疑是最有发言权的。全国人大常委会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采取各种形式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来自一线的群众智慧、基层办法如源头活水般喷涌而出,源源不断地汇聚至国家立法机关,为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的制定、修改和完善提供了重要参考。《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实施将汇聚起无数个实干、追梦、奋斗的你和我,向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前行。

材料三   国家已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将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并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入各类学科中;应当针对各年龄段学生特点,确定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内容,采取丰富适宜的教学方式,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系统性和亲和力;应当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相结合,把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入学校各类主题活动。

(1)结合材料一,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分析新时代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法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作用。
(2)结合材料二,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知识,说明爱国主义教育法的制定和实施是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
(3)结合材料三,运用创新思维的知识,请就学校如何推动爱国主义教育走深走实,谈谈你的设想,据此撰写一篇小论文。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200字左右。

7 . 中华文明中国力量

【传承文明】

近年来,一些地方的博物馆、考古遗址公园成为热门“打卡地”。然而,不少人对考古缺乏了解,有的以为考古就是“挖宝”,有的认为考古离自己很远。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把考古现场变为“大众课堂",开展别开生面的“模拟旧石器考古发掘”公众考古活动。考古人员在马圈沟遗址前的广场空地处,模拟预埋两处古人类文化遗址,把参与者分为考古队和社会公众队两组,各挖一处。考古队基本复原了模拟遗址的原始状态,现场的“火膛”和大块石头,让人能构建出古人类生火、打制石器等场景;社会公众队虽挖出一批模拟打制的石器,但模拟遗址的原始信息基本被破坏。考古专家称:“考古不仅仅是土里‘挖宝’,还要获取遗址的全面信息,应按照旧石器考古发掘方法来操作。”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阐述把考古现场变为“大众课堂”对中华文明传承的重要意义。

【复兴文明】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世界上唯一延续至今、从未中断的文明,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迹。几千年的沧桑岁月,中华民族虽历经磨难,但向往统一、天下一家、同源共祖的历史认同观念贯穿中华民族发展历史进程,各民族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铸就了连续不断的中华文明。

1840年鸦片战争后,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遭遇了难以疼续的深重危机。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在文化建设和文明发展上创造了新的更大辉煌,实现了中华传统文化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改造,为中华文明发展注入了新的强大活力。


(2)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中华文明遭遇深重危机仍能焕发强大活力的原因。

【发展文明】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持续加强,连续组织实施莫高窟、长城、大运河等一批世界文化遗产的修缮、展示、阐释工作,文物保护利用与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普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766722处,测量历代长城总长度21196.18公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计5058处,中国世界遗产56项,浙江良渚、陕西石峁、河南二里头、四川三星堆等一批重要遗址实证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500余项文物出入境展览成为中外人文交流“国家名片”,40余家文博机构赴24国实施44余项联合考古。

2023年4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给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联盟大会贺信中指出,中国愿在联盟框架下,同亚洲各国携手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经验交流,积极推动文化遗产领域国际合作,构建全球文明对话合作网络,促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


(3)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围绕“保护文化遗产,共同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主题撰写一篇短评。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
2023-09-04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初调研检测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2年-2022年,新时代的伟大变革中,不同维度的独特标识记录下中国的非凡十年。

材料一   非凡十年,C市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认真落实省委工作部署,以“党建聚合力”工程为抓手,深入推动党建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新C市提供了坚强保障。深化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市委常委会会议“第一议题”,扎实开展党内学习教育:着力构建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创造性建立小区党支部2170个,全市9万多名在职党员、3万多名国企离退休党员、0.4万名流入党员主动进社区报到,“亮身份”展作为;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清单,紧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号召全体党员干部以“关键少数”的“辛苦指数”换取“绝大多数”的“幸福指数”;始终保持党风廉政建设震慑常在,总结应对风险挑战丰富经验,提炼克敌制胜法宝,为全面建设现代化清障开道。

十年来,全市党员干部凝聚成一股磅礴的红色力量,在打造“三个高地”上当先锋,在保障改善民生上出实招,推动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让初心更亮,让C市更红。

材料二   非凡十年,重庆儿女砥砺奋进,不断取得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重庆的新进展。为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重庆市特举办“非凡十年”主题摄影展,让大家全方位、多角度了解重庆高质量发展的辉煌成就。



(1)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分析C市是如何通过高质量党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
(2)上图为其中四幅摄影作品,请任选一幅图片,为其撰写主题及介绍词。要求: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关知识,围绕主题,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在150字左右。
2023-05-20更新 | 157次组卷 | 2卷引用: 重庆市育才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2月24日,“逐梦寰宇问苍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年成就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面向社会公众全面系统展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年发展历程和建设成就。

材料一   1992年9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制定“三步走”战略规划: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载人航天工程是一个系统的、有层级的整体,由航天员、空间应用、载人飞船等八大系统组成,各子系统既分工明确又相互关联。30年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汇聚了全国数千家单位,数十万人为其服务。西安的发动机、天津的太阳能电池、上海的推进剂……只要总指挥部一声令下,各部件前一天还在各自的工厂里,第二天就能“飞”到北京的总装车间。

2022年12月,我国建成了自主建造、独立运行的“天宫”空间站。从蓝图绘梦到奋斗圆梦,几代中国航天人用了整整30年,在浩瀚宇宙中书写了用航天梦托举中国梦的壮丽篇章。目前,中国空间站已全面进入应用与发展阶段,而接下来的载人登月探测工程将稳步推进,世界将会看到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再次在浩瀚太空刷新“中国高度”。

材料二   正是一代又一代的追梦者,汇聚起每个人的涓滴梦想,以可上九天揽月的豪情壮志和无穷智慧,把中国人自己的空间站送上苍穹,成为“太空中最闪亮的星”。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继承航天先辈的光荣传统,以青春之我融入时代大我,大力弘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航天精神,在新时代长征路上踔厉奋发、笃行不怠,让青春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上绽放绚丽之花。


(1)从蓝图绘梦到奋斗圆梦,几代中国航天人书写了用航天梦托举中国梦的壮丽篇章。结合材料一,运用实践及其特点的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一,运用辩证思维的特征的知识,分析中国航天梦的实践过程蕴含着怎样的智慧。
(3)结合材料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知识,以“不负青春·筑梦中华”为主题,撰写一篇演讲稿。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200字左右。

10 . 循着光的方向。

【凡人之光,照亮中国】

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他们都是平凡人,却干出了不平凡的事迹——特警秦晓强的父亲和妹妹在泸定6.8级地震中遇难,他却依然挺进震中救援群众;检察官李邦红深入山乡,在2万多名孩子的内心播下法治的种子;乡村教师卢文建因视力障碍“借眼”授课28年,帮助学生实现梦想……他们的经历令人动容,是因为他们把自己的使命与时代紧密相连,身处基层一线,只管耕耘、不问收获。

纤纤不绝林薄成,涓涓不止江河生。英雄无处不在,英雄就在身边。中华大地上,无数平凡人发光发热,书写非凡人生。爱岗敬业、见义勇为、医者仁心、工匠精神不是虚无缥缈的概念,而是在广大平凡人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得到践行和体现。正是每一个普通人的孜孜不倦、努力奋斗,让中国的明天更美好。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分析如何才能在平凡中铸就伟大。

【信仰之光,托起青春】

经典传唱诵读中,老师带领学生传唱红色歌曲、诵读革命诗文,在学生们心中树立崇高理想信念、增进爱党爱国情怀;思政课上,学生们用心观看“微言大义话信仰”微视频,沉浸式接受革命传统洗礼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主题演讲比赛中,参赛选手用心潮澎湃、激昂奋进的话语诉说对祖国的热爱,表达报效祖国的决心……

某校通过广泛开展“信仰之光托起青春”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以坚定信仰强基固本,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2)结合材料并联系实际,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知识,以“信仰之光,托起青春”为主题撰写一篇短文。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