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政治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数据显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影响,2020年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下降6.8%,但3月份主要经济指标降幅明显收窄。这表明我国复工复产成效逐步显现,经济复苏步伐正在加快。但是,随着海外疫情的扩散,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依然严峻,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2020年4月17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会议强调加大“六稳”工作力度,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明确提出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保粮食能源安全、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保基层运转“六保”任务,并把居民就业置于“六保”任务之首。

材料二: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在世界500强企业中,我国民营企业自2010年的一家增加到2018年的28家。我国民营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我国民营企业家族企业制度比较普遍,主要分布在技术含量不高、竞争性不强、市场饱和的制造业和商业等行业,科研能力不足,缺乏自主核心技术,侵犯知识产权,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等现象也时有发生,加上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落实不够到位等外部因素,使我国民营企业面临发展瓶颈。2019年12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围绕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推动民营企业改革创新、转型升级、健康发展等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和改革举措,为进一步激发民营企业活力和创造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1)当前保居民就业对稳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知识,说明这一作用的传导过程。
(2)结合材料二,运用企业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民营企业应如何在改革中促进自身发展。
(3)请就国家如何合理支持、科学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提两项建议。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随着大气污染不断加剧,“绿色出行,保护环境”的消费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国务院要求,进一步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加快实现动力电池革命性突破,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城市公交、出租车、环卫、物流等领域新能源汽车的应用比例,完善财政补贴等扶持政策,督促落实不得对新能源汽车限行限购的要求。各大汽车生产厂家纷纷抓住机遇,不断加大技术攻关力度,新能源汽车的综合性能不断提高。受多重利好因素影响,在传统汽车销量增速连续下滑的情况下,2019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逐月攀升。

材料二   十九届四中全会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召开,全会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上升为基本经济制度,释放了重要信号,下一步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步伐有望加快。当前,受国内外多重因素影响,经济下行压力正向收入分配领域传导。国务院要求,必须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调整优化收入分配政策,理顺国家、企业、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拓宽就业创业渠道,鼓励勤劳致富,努力营造激励奋发向上的公平环境;起草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顶层设计文件,进一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培育新业态,降低经济运行成本,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不断增进人民福祉。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新能源汽车销量逐月攀升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收入与分配的知识,分析国务院的要求是怎样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与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比,此次对货币政策的表述去掉了“中性”,转而提出“松紧适度”和“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强调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结构性问题。


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知识,说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微调货币政策的合理性。
4 . 《十三五规划建议》强调,要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增强国家意识、法制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倡导科学精神,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注重通过法律和政策向社会传导正确价值取向。
(1)简述向社会传导正确价值取向的意义。
(2)结合以上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谈一谈如何向社会传导正确价值取向。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2月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多年来、我们立足中国国情,把握减贫规律,出台了一系列超常规政策举措,构建了上套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工作体系、制度体系,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其中特别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调动广大贫困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脱贫内生动力中国特色反贫困理论,是经过脱贫攻坚实践检验和验证的减贫真理,为中国乃至世界反贫困指明了方向和路径。也正因为如此,我国脱贫攻坚人民战争取得全面胜利,靠的就是党的坚强领导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史观的相关知识,说明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的必然性。
2021-07-28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拉萨市那曲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举国上下同心协力,谱写了一曲共克时艰的“战疫”之歌。

我国主流媒体贯彻落实中央“讲好中国抗击疫情故事”的指示精神,坚持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抗击疫情的实践,用中国抗击疫情的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更加鲜明地传播中国抗击疫情声音,展示中国思想和中国主张。坚持用国际社会易于理解接受的话语和表达,利用新媒体和自媒体传播快、易受关注的优点,同时,以传统媒体的权威性与公信力,弥补新媒体和自媒体在历史真实性和责任担当方面的缺陷,用多种形式讲好人民战“疫”的中国故事。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分析如何讲好中国抗击疫情故事,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7年10月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实施方案》。贵州省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建设“多彩贵州公园省”为总体目标,以完善绿色制度、筑牢绿色屏障、发展绿色经济、建造绿色家园、培育绿色文化为基本路径,完善生态保护区域财力支持机制、森林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和面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购买护林服务机制,深化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变”改革,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加快构建生态与大扶贫深度融合、百姓富与生态美有机统一的制度体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为建设美丽中国、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作出应有贡献。
材料二
经贵州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自2018年起,将每年6月18日设立为“贵州生态日”,这标志着贵州坚守“生态底线”的工作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贵州生态日”活动内容将围绕年度主题开展系列宣传活动,活动将着力进一步强化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引导全省大力弘扬“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的贵州人文精神,以实际行动参与到贵州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中来,共同建设多彩贵州美丽家园。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说明贵州省是如何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为建设美丽中国、迈向生态文明新时代作出应有贡献的。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有关公民的知识,谈谈应如何为共同建设多彩贵州美丽家园贡献自身的力量。
8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实施精准扶贫工程。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大力培养特色产业,支持就业创业。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易地搬迁脱贫200万人以上,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加大贫困地区生态保护力度。透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国家教育经费要继续向贫困地区倾斜。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统筹协调农村扶贫标准和农村低保标准。扶贫脱贫是硬任务,各级政府已经立下军令状,必须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打赢脱贫攻坚战。
材料二 脱贫攻坚,湖北自我加压。到2019年,192万户、590万人全部脱贫,沉甸甸的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家庭和个人。“精准扶贫、不落一人”,注定是艰巨的任务。何为“精准扶贫”?“不只是瞄准区域,更要瞄准个体,找准一家一户的脱贫路径。”通过联合立项、联合审批、联合验收,资金直达施工方,组织第三方对实施项目、拨付资金进行绩效考核,通过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检查,把专项资金精准使用在扶贫上。
(1)结合材料一和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我国政府为什么要实施精准扶贫工程?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政治知识,说明政府如何做到精准扶贫。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