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20-21高三·全国·单元测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判断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要综合考虑各方面,抓住主要的、能够说明问题的方面,而对某些个别现象如学习成绩偶有下降或上升,要舍弃,不予考虑。这是(  )
A.思维具有概括性的具体表现
B.思维反作用于实践的具体表现
C.思维如实反映事物现象和外部联系的体现
D.思维凭借已有经验和知识,认识未知事物的表现

2 . 我国是诗歌之邦,有着极为丰富的诗歌遗产,诗歌作为文学基本样式之一,集中、精炼、概括地反映了社会生活。据此完成以下小题。

1.《诗经》中曾描述过奴隶们的穿着情况:“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其意为冬月北风叫得尖,腊月寒气填,粗布衣裳无一件,怎样挨过年?下列对奴隶社会生产关系认识正确的是(       
①奴隶不能得到任何生活资料                    
②奴隶毫无人身自由,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
③奴隶主占有绝大部分的生产资料             
④阶级矛盾是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节选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杜陵叟》。下列对诗歌中所呈现的社会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①“岁种薄田一顷余”说明农民占有一小部分生产资料
②“急敛暴征求考课”表明农民上交全部劳动成果
③“典桑卖地纳官租”反映农民受到君主专制压迫
④“明年衣食将何如”意味农民对地主不存在人身依附关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11-22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军粮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检测政治试题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只此青绿》这部作品在创作中循着“展卷、问篆、唱丝、寻石、习笔、淬墨、入画”的篇章纲目,探寻中国传统美学的意趣,从情节看,它有一点穿越剧的意思,但又不是以前大家理解的那种情节性的穿越剧,旋转舞台给视觉呈现带来了更多的可能,创造出单个、多个空间,借以表现时空交错。

结合材料,运用《逻辑与思维》的相关知识,说明《只此青绿》创作过程体现创新的哪些特征?
4 .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下列对物质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物质是自然界、人类社会中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总和
②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又是可以被认识的
③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客观实在性
④概括了宇宙间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物质现象的共同本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 . “柳”谐音“留”,在中国古代,送行者会折一条柳枝送给远行的人。唐代诗人李商隐有诗云:“含烟惹雾每依依,万绪千条拂落晖。为报行人休尽折,半留相送半迎归。”意思是说笼罩在烟雾中的茂密的柳条,每枝都依依不舍,万千枝条在日暮里拂走斜阳。行人不要折尽枝条,柳条送走行人,也欢迎来客。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①柳枝具有送别属性,反映了意识的主动创造性
②诗人以折柳寄情,反映了意识活动自觉选择性
③折柳寄情反映离别的状态,体现意识反映物质
④柳条送人迎客,源自于诗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7-08更新 | 2912次组卷 | 31卷引用:天津市第二南开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21-22高三·全国·课后作业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列宁曾说:“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不是空洞的外壳,而是客观世界的反映。人的实践经过亿万次的重复,在人的意识中以逻辑的形式固定下来。这些形式正是(而且只是)由于亿万次的重复才有着先入之见的巩固性和公理的性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的产生离不开实践
②运用形式逻辑就能正确地认识事物
③形式逻辑是人们在实践中对正确思维活动的总结
④逻辑形式和逻辑规律是一种超前的认识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
2022-09-21更新 | 739次组卷 | 7卷引用:天津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单元教学(9月月考)政治试题
7 . 求异法是人们探究因果联系的常用方法。下列属于运用求异法的是(       
A.研究表明,长时间的久坐状态与负面情绪密切相关,中断久坐状态并进行适当运动可以改善情绪状态,减轻焦虑和压力
B.研究显示,十分钟的短时课间身体活动可以有效地提升儿童的注意力及自尊,进而有助于提高学习表现
C.在其他条件相同情况下,睡了一觉的受试者记忆词组的效果要明显好于完全没合眼的人。由此可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升
D.有人调查了若干刑事案件发案率较低的地区,发现其他情况都不完全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这些地方的普法教育做得很好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

材料一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从现实国情出发进行选择的形态;是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充分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的形态;是诠释了人类社会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和文明的多样性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等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形态。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解。

材料二   中国式现代化走出了中国“特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代化道路并没有固定模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能削足适展。”具体而言,中国式现代化,就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些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客观表现和基本追求。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的知识,分析说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哲学意蕴。

材料三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人类寻求自我进步的重要方式,人类正是在现代化进程中一步步走向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不是西方现代化的翻版,而是中华文明的现代发展。党领导人民破除西方现代化迷信,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经过长期的探索实践,成功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为人类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新选择。

(3)材料中,对“中国式现代化”的阐述是如何体现辩证思维方法的。
2023-03-23更新 | 566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部分区2023届高考一模政治试题
9 . 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属性,它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究竟“是什么”。下列不是从内涵方面说明概念的是(     
A.社会关系是指经济、政治、思想、文化以及家庭等各方面的关系
B.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C.鱼是用鳃呼吸、用鳍游水,有脊椎的水生动物
D.单身汉是未婚、成年的男性

10 . 党的十九大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即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当前,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发展理念、发展道路的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中所蕴含的天下为公、求同存异、和合共生等理念越来越显示出独特价值,赢得世界广泛理解认同;与此同时,国际格局面临重大调整,疫情引发的问题和激化的矛盾将长期存在,我国的外部环境可能更加复杂,挑战也十分严峻。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两步走”战略安排是什么?
(2)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角度,说明我国该如何应对上述机遇与挑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