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哲学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31届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于2023年7月28日—8月8日在四川成都举行(简称成都大运会),本届大运会会徽如图所示。

成都大运会会徽主体设计以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对应英文University中的首字母“U”为基础形态,糅合了“太阳神鸟”与“凤凰”这两种典型中国元素,由朱红、明黄、翠绿、湖蓝四个渐变色块组成,对应成都大运会绿色、智慧、活力、共享的办赛理念,并与国际大体联标志元素一脉相承。将厚重的东方文化底蕴与国际化的现代风格融为一体,作为古蜀文明与天府文化的象征元素之一——太阳神鸟,在古代承载了人们追求光明和梦想的渴望与决心,希望彰显天府文化中自强不息、昂扬向上的积极精神面貌。同时会徽设计还巧妙融入了“凤凰”这一中国文化中的特色元素。图形左侧以圆弧切割的方式抽象化“凤首”,右侧以融入火焰元素的形式抽象化“凤尾”,描绘出一只活灵活现盘旋在天际的瑞鸟。凤凰不仅蕴藏了涅槃重生的坚韧,也寄托了放飞梦想的希冀,与大运会“在成都,成就每一个梦想”的口号完美契合,向全世界送出来自中国的美好祝愿。

(1)结合材料,运用联系的多样性知识说明成都大运会会徽设计为什么能够增强文化自信。
(2)有人说,只有在形式上积极创新,才能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活力。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该观点加以评析。
(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深度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时代发展要求,取得了诸多创新成果。请你在下列选项中选择两项,将内容补充完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的创新思想
天下为公、天下大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民为邦本、为政以德
天人合一、万物并育
协和万邦、和衷共济

2 . “科目三”的全称是“广西科目三”,意思是广西人要必备三项技能:科目一是唱山歌,科目二是嗦米粉,科目三就是跳舞。202310月前后,以歌曲《一笑江湖》作为配乐的“科目三”,引发全国各地短视频创作者模仿创作。202311月中下旬,海底捞员工穿制服跳“科目三”视频大热。“科目三”风潮不仅火遍大江南北,还一路顺着网线漂洋过海,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俄罗斯皇家芭蕾舞团《天鹅湖》表演谢幕时跳“科目三”,引发全场观众欢呼并鼓掌打节拍;在2023年世界体育舞蹈大赛上,世界冠军克里斯蒂娜和几位舞者一起展示国标版“科目三”,让不少网友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科目三”为何如此火爆?表面上看是因为其高度契合短视频平台传播规律,掌握了流量密码:简单易学的舞蹈动作,动感魔性的背景音乐,轻松入门、老少咸宜。往深处思考就会发现,“科目三”的火爆必然性在于其丰富厚重的文化精神内涵。最早“科目三”出自广西某婚礼现场人们欢歌起舞的场景,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文化传承,而广西人能歌善舞、开朗乐观的生活态度,又赋予“科目三”更多的情感内涵。在短视频平台的快速传播下,“科目三”用最小成本撬动了快乐最大化,让快乐直抵内心。这是“科目三”走红的根源。

今年,多地春晚出现“科目三”引发网友热议。持反对意见的网友认为,“科目三”舞蹈本身并没有问题,但毕竟是一种街头舞蹈,难登春晚大雅之堂。也有部分网友认为,春晚一个雅俗共赏的舞台,只要能给大家带来欢乐就不分上不上得了台面。

请运用“把握世界规律”及“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综合评价上述网友的观点。

3 . “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学习的重要性,而读书是学习的重要方式。不论在地方工作,还是在中央工作,他始终高度重视领导干部读书学习——强调领导干部“一定要把学习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如饥似渴地学习,哪怕一天挤出半小时,即使读几页书,只要坚持下去,必定会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积跬步以至千里”;叮嘱领导干部“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并且是更重要的学习”;倡导领导干部“应该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


从古今中外历史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学有所成,必是读有所得。据此,有人认为,读书就能走得更远。结合材料,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的相关知识加以评析。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10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发表题为《建设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的主旨演讲。十年前,中国政府根据国际和地区形势深刻变化、中国发展面临新形势的时代背景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十年后,“一带一路”倡议硕果累累,中国与五大洲的150多个国家、30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形成了一大批标志性的项目和惠民生的“小而美”项目。老挝人民的铁路梦成为现实,希腊比雷埃夫斯港重焕生机,非洲偏远农村接入了卫星电视信号……这些都验证了“一带一路”倡议的正确性。

但与此同时,也有些国家认为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是“债务陷阱”“地缘政治工具”“生态环境的破坏”等等,借此言论抹黑中国。

“一带一路”走过了第一个蓬勃十年,正奔向下一个金色十年,习主席强调,我们将在扩大开放的实践中,加强“一带一路”理论与实践前沿课题研究,推动“一带一路”更高质量的新发展,建设一个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彰显我国负责任大国形象。


结合材料并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的相关知识,对抹黑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言论加以批驳。
2024-01-29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 四川省眉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8月15日,首个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在浙江湖州举行。

为亿万人解决温饱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用自己的一生,完美地论释了家国情怀与科学精神。人口多,耕地少,消除饥饿这一仗怎么打?面对国际社会提出的“谁来养活中国”的疑问时,袁隆平领衔的科研团队接连攻破水稻超高产育种难题。亩产700公斤、800公斤、900公斤、1000公斤……一串串饱满的稻穗,就是中国回应粮食安全质疑最完满的答卷。


有人认为,“消除饥饿,解决温饱”还得靠科学家。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相关知识对此观点加以评析。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23年10月10至1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江西进行考察,10日下午,习近平在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考察。总书记冒雨登上琵琶亭,举目远眺。大江逶迤,芳草长堤。天高地广,遐思万千!

10多年来,上游、中游、下游,“含绿量”越来越高,“确实是沧桑巨变啊!”昔日的长江之痛,是改革开放以来快速发展的生态代价。早在2016年第一次座谈会,总书记就为长江经济带发展立下规矩:“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生态是统一的自然系统,是相互依存、紧密联系的有机链条,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生态保护修复必须按照生态系统的内在规律,统筹考虑自然生态各要素,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要认识到,生态保护修复遵循“自然恢复为主、人工修复为辅”的原则,分类施策,但“自然恢复为主”不代表放任不管,而是以最小化的人工干预实现目标,对于受到严重破坏的生态系统则需通过人工干预进行生态重建。各地生态情况各不相同,需要修复的生态类型也不尽相同,坚持因地制宜,才能找到适合路径。与此同时,生态保护修复不可能一蹴而就,要以提升生态效益为主要目标,同时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有人认为生态保护修复应坚持“自然无为”,也有人认为生态保护修复应做到“积极有为”。结合材料,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的相关知识对此进行评述。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课间10分钟,本是学生正常的休息时间,但最近,一些地方中小学生课间10分钟被约束的话题引发热议。中国青年报报道,有77.2%的小学生,课间十分钟静悄悄。记者随机走访北京中心城区的27所学校,共有22所小学严格限制学生课间活动的范围和强度。

快乐的童年是一生的美好回忆,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也符合成长的规律。课间10分钟,既是学习节奏的控制器,又是健康成长的加油站,理应得到充分保障。但部分学校顾虑课间活动中的安全问题,把围养当作消除安全隐患的唯一解。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选择一刀切。这种因噎废食的做法,既显得管理粗糙,也违背了教育本质。

教育育部将进一步督促地方和学校严格落实国家有关规定,把课间10分钟还给学生,坚决纠正以确保学生安全为由而简单限制学生必要的课间休息和活动的做法。教育部将指导地方和学校科学实施管理和安全防范措施,加强室外场所设施排查和人员值守,加强学生安全常识教育,把安全事故风险降到最低,让孩子们快乐放心活动。


(1)结合材料并运用辩证唯物论知识,分析说明教育部督促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学生的原因。
(2)部分学校认为取消课间活动是消除安全隐患的唯一解。请你运用矛盾主次方面的知识评析此观点。
8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我国在文化体制改革中,科学区分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当前,我国正着力加快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并把振兴文化产业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截至2010年上半年,全国大多数经营性文化单位基本完成转企改制,据此,有人认为,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产业化。


结合材料,从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原理出发,简评“文化体制改革就是搞文化产业”的观点。
2023-12-15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县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政治试题

9 . 2023年1月7日至8日,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工作的重要指示,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全力履行职责使命,奋力推进新时代新征程政法工作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据此,有人认为:“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这都需要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实现奋力推进新时代新征程政法工作现代化的目标。”


结合材料,运用“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相关知识,对上述观点进行简要评析。
2023-12-02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万源市万源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网友围绕“怎样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话题展开了讨论。

网友甲评论:我国的现代化起步较晚,应该照搬先发国家的现代化发展模式,以坚强意志和决心追赶先发国家,早日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网友乙评论:世界上不存在共同适用的现代化道路,中国一定要立足国情,遵循规律,走出一条完全不一样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材料中两位网友从不同角度指出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路径。请对网友的观点运用矛盾分析法的相关知识加以评析。
2023-11-20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