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哲学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9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前,互联网已深深融入亿万群众的生活之中,正能量网络精品通过互联网的广泛传播,让正能量声量更大、主旋律更高昂,进而鼓舞、激励、引领人们,汇聚起奋进新征程的强大动力。

近日,中央网信办主办的2023中国正能量网络精品征集展播活动结果揭晓,550件网络正能量作品脱颖而出。在这些正能量网络精品里,我们听见强国有我的铮铮誓言,看见挺膺担当的青春榜样。西藏山南军分区某团在海拔4800多米的哨所,常年冰雪封裹、寒气袭人,一茬茬戍边官兵用青春和忠诚守护着祖国的边防线。无独有偶,选调生阿泰毕业后选择回到家乡扎根祖国北疆边境呼伦贝尔草原,在基层经风雨、长才干……许多“90后”乃至“00后”成为故事的主角,他们勇担建设祖国的使命,一次次在人民需要的时刻挺身而出,用青春奋斗汇聚起奋进新时代的磅礴力量。

中国网络正能量,汇聚合力筑梦新时代。通过正能量作品,我们看到无数凝聚力量的榜样人物和奉献身影。其中既蕴含着强劲的榜样力量,也诠释着平凡人的坚守奋斗。展播活动就是将这些人物、事迹、作品汇集到一起,让线上线下同频共振,让正能量“裂变”于网络空间之中。当有越来越多人点赞、关注他们时,也会推动更多人传播真善美、弘扬正能量,激励、鼓舞更多人勇毅前行。

材料二   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展现出强大伟力。习近平文化思想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根据时代和实践发展变化,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系统科学的理论体系;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用宽广视野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坚持在改革中守正出新、在开放中博采众长,探索时代课题、回应时代挑战,充分彰显出鲜明的时代性和开放性。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一个不断展开的、开放式的思想体系,必将随着实践深入不断丰富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1)结合材料一,运用意识能动性原理,分析当代青年应如何弘扬中国正能量。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知识,分析说明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中是怎样展现出强大伟力的?
7日内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成都石室中学高三下期适应性考试(二)文科综合试卷-高中政治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从理念到共识,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讲求“民胞物与”“天下为公”。千百年来,丝绸之路承载的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薪火相传,并在共建“一带一路”的实践中不断发扬光大、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在丝路精神的指引下,从意大利瓦多集装箱码头开港运营到“丝路海运”联盟的组建,从开展跨境医疗合作到国际和区域卫生合作机制的建构……,中国携手“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以开放包容理念超越意识形态分歧和社会制度差异,尊重和支持各国人民对现代化道路与模式的自主选择,创建新的发展环境和空间,在开放包容中共探现代化建设之路,推动实现世界各国的现代化。

2023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表示:人类是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国坚定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目前累计已有151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在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环境下,2022年中国对“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合计进出口额达12.54万亿元,中国企业在沿线国家建设的合作区已累计投资3979亿元人民币,为当地创造了42.1万个就业岗位。

(1)开放包容的丝路精神推动共建各国共探现代化建设之路,运用中华文化的知识并结合材料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并运用整体与部分的知识,说明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是如何体现“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的。
(3)班级举行“弘扬丝路精神,助力一带一路”主题班会,请列举两个发言要点。(要求主旨鲜明,朗朗上口,每个要点在15个字以内。)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甲骨文“新”活法。

“小殷”,一片来自三千多年前的甲骨,从昔日“惊天下”到如今融入现代人生活。甲骨文已不单单是刻在龟甲、兽骨上的神秘文字,而是出现在了各类文化产品和创新应用之中,拉近了人们和甲骨文之间的距离。很多甲骨文书法展、艺术展在国外举行,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结合材料,运用“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学习借鉴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的知识,谈谈你对甲骨文“新”活法的理解。
2024-06-04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元外国语学校高中分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检测政治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

◆建设航天强国

当前,党和国家事业开启了新的伟大篇章,中国航天迎来了关键的发展时期,必须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加强改革创新的顶层设计,强化战略规划对改革发展的牵引和指导作用,强化科技协同攻坚,推进系统工程管理创新,全力打造航天原创技术策源地,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航天强国。

◆揭秘力量之源

“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和新时代北斗精神等阐释了推动中国航天事业创新发展的精神力量的共同特征:以热爱祖国为根本内核、以改革创新为时代意义、以自力更生为立业之本,是我国航天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的力量源泉,激励着科技工作者不断攀登新的高峰。加快航天强国建设必须坚持走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赓续传承中国航天事业创新发展的精神力量,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航天精神是我国航天事业取得跨越式发展的力量源泉。
2024-06-04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元外国语学校高中分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阶段性检测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哈尔滨,我来了”,这个冬季,地处祖国东北角的哈尔滨走进了全国甚至全球视野,被称为2024开年首个“顶流”城市。元旦三天,哈尔滨累计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9.14亿元,均达历史峰值。

为此,哈尔滨市政府做出一系列“大动作”:在总结以往旅游经验教训的同时,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汇聚民意民智。早在2023年初,文旅部门就运用互联网思维,通过新媒体平台来多维度宣传,策划了将近100个活动方案,并打造了一批高IP,比如:“逃学企鹅”、“万人蹦迪”等,这些方案内容的核心点就是换位思考,尊重游客,让游客玩得开心。同时,政府发放了100万消费券,地铁免费坐,商务局给出租车重装计价器,中央大街铺防滑地毯,冻梨切片、人造月亮、飞马踏冰、热气球、交响乐团等“整活”层出不穷……总之,就是把游客宠上了天。哈尔滨市政府从城市管理者转变成为服务型政府,用“政通人和”换来了“泼天富贵”。另外,还有一群“别有用心”的东北人,“挖空心思”地宠溺南方小土豆们;车主们自发免费接送,司机大哥秒变夹子音;卖豆腐脑的阿姨“背叛”北方人,端出了甜豆腐脑……在这个城市里,不是某个人,而足每个人,都在真心相待。

(1)运用法治政府的知识,分析哈尔滨是如何在冰天雪地里火出圈的?
(2)请你为哈尔滨旅游提出两个宣传口号。要求:紧扣主题,言简意赅,每个口号不超过20个字。
2024-05-25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友实学校、邻水正大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联考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前,世界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如何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开展好爱国主义教育,更好保持战略定力、汇聚发展力量,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新课题新要求。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首次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作出专门立法规定。

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法,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常态化,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推动爱国主义成为全体人民的坚定信念和自觉行动。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用文化对人的作用的相关知识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颁布的意义。
2024-05-25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亿多人口要吃饭,这是中国最大的国情。粮稳天下安,粮食安全涉及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关乎整个经济发展、关乎人民根本利益。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亿万人民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

201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将“确保我国粮食安全”放在首位,强调“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

2020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粮食多一点少一点是战术问题,粮食安全是战略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粮食安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不能认为进入工业化,吃饭问题就可有可无,也不要妄想依靠国际市场来解决。要未雨绸缪,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始终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速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要未雨绸缪,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请你运用“价值观导向作用”的知识分析说明。
2024-05-25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民族历来讲求天下一家,自古尊崇仁德博爱。千百年来,古丝绸之路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当今世界人类文明发展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和挑战,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截至2023年6月底,中国与五大洲的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形成一大批标志性项目和惠民生的“小而美”项目。蒙内铁路对肯尼亚经济增长贡献率达2%,中欧班列累计运输货值超3000亿美元,菌草技术在100多个国家创造了数十万个绿色就业机会,澜湄甘泉行动计划为7000多名居民提供安全饮水保障,中老铁路实现了老挝从“陆锁国”到“陆联国”的夙愿,“鲁班工坊”帮助塔吉克斯坦等国家年轻人掌握了职业技能…世界银行预测,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相关投资有望使共建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2023年10月,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时指出:“我们深刻认识到,人类是相互依存的命运共同体。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

(1)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如何彰显文化自信的。
(2)共建“一带一路”的实践证明,“世界好,中国才会好;中国好,世界会更好。”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的知识予以说明。
(3)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具有深厚的中华文化底蕴。请列举两个与此相契合的名言或名句。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

始建于元末明初的S村,曾因雕版印刷业而盛极一时。从空中俯瞰,一栋栋老屋相连,犹如一柄打开的巨型折扇。近年来,该村深入挖掘历史,再现雕版印刷过程,呈现当年生产生活状况,每逢旅游旺季都有展示古时生活场景的活动,成为不少人旅游观光的目的地。

当地某土木工程师用10年时间,寻访有故事的老屋,并对其进行修缮保护。一批喜爱优秀传统文化的人不断聚拢而来,由此发展起文旅民宿、文化沙龙等产业。2022年9月,当地公开招募古建筑认领保护人,进一步促进古建筑向展览陈列、艺术文创、特色民宿等方面转型。如今这些老屋经过专业修缮,融入文化元素,呈现多彩人文风情,焕发新光彩新生机。从整修老屋到修缮古村,从当地群众住得更舒适到现在共同参与旅游发展中增加收入,人们充分认识到,保护老屋既要尽可能保留原址原貌以留住“筋骨肉”,又要挖掘好历史文化价值以传承“精气神”。

(1)老屋“活”起来,激活了文化遗产的综合价值。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研究特别是基础研究的出发点往往是科学家探究自然奥秘的好奇心。”好奇心是指个体在认识世界过程中对未知或新异事物进行积极探索的心理倾向或内部动机。在众多诺贝尔奖得主的获奖感言或传记中,人们无一例外地发现,好奇心是他们成功的内在动力。正是靠着对未知放射性物质的好奇,居里夫妇花费近4年时间,在极其简陋的环境中,从数吨沥青铀矿渣中提炼出氯化镭。大学本科期间对量子物理产生好奇的潘建伟,潜心研究量子技术、建设科研团队,终于在量子纠缠领域形成了世界级研究成果,成为我国量子卫星首席科学家。

为解决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高水平人才紧缺问题,教育部近年来在部分高校推出了"强基计划",加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将好奇心驱动与国家需求驱动结合,吸引具有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成为科技人才后备力量。

(2)结合材料二,运用意识作用的知识,说明好奇心驱动对科学探索的作用。
(3)某校高二年级将召开“科学精神与社会发展”主题班会。请就如何发扬科学精神,促进社会发展列出两条发言要点。
2024-05-10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5月6日)-高中政治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旷古冰原,求索未知,这座以中华民族祖脉命名的考察站,点亮了冰封大陆新坐标,打造出极地建筑新标杆,注定将为造福人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秦岭站将填补中国在南极罗斯海区域的考察空白。秦岭站建筑面积达5244平方米,面对南极暴雪、飓风等极端天气的考验,建造团队在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南极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采用装配式、模块化的建造体系,在国内就已经量身定做了装配式钢结构件和功能模块,南极现场拼装后即可“拎包入住”,大大减少现场施工时间,实现短暂窗口期的快速施工。为应对超大风载荷,建造团队因地制宜调整建筑形态和布局,并通过凤洞与吹雪试验等,对薄弱部位进行加强。为解决钢材“冷脆现象”,国内厂商采用特制轻质高强的技术与材料,生产出能抵抗零下60摄氏度超低温和海岸环境强腐蚀性的钢材。针对南极干燥易燃环境,采用智慧火眼消防系统,10秒内可精准识别火情……

结合材料,运用联系客观性的相关知识,说明秦岭站成功建造的原因。
2024-04-28更新 | 22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