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哲学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0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并对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提出明确要求。2023年10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遵循爱国主义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规定了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聚焦保障和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广泛深入持久有效开展,在规定面向全体公民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突出学校和家庭对青少年和儿童的教育,并对公职人员、企业事业单位职工、村居民等不同群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分别作出相应规定。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法,旨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如何把爱国主义教育更加科学合理、规范有效地融入法律制度中,人民群众无疑是最有发言权的。全国人大常委会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采取各种形式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来自一线的群众智慧、基层办法如源头活水般喷涌而出,源源不断地汇聚至国家立法机关,为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的制定、修改和完善提供了重要参考。

(1)结合材料,运用中华民族精神的知识,分析新时代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法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作用。
(2)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的知识,分析爱国主义教育法的制定为什么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
(3)假如你所在的学校要向全体学生征集关于学校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活动方案。请运用文化的相关知识,设计一个关于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活动方案。(要求:活动方案要有新时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具体目的、意义以及活动的具体内容;150字左右。)
2024-03-18更新 | 275次组卷 | 7卷引用:考点16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2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近日,在北京举办的2024数字“一带一路”文化出海高峰论坛,旨在通过数字化的技术创新,把展现大国气质、体现时代精神的作品在海外线上渠道传播,让更多的海外民众听到中国声音。

技术革新、载体更新、话题创新,文化出海成果丰硕。良渚、宋韵、诗词,从风雅颂歌到梅兰人竹菊……借助第19届亚运会等国际赛事平台,向世界展示和传播中华文化魅力。同时,网文、网剧、网游等新载体,承载着东方神韵,在全球刮起“中国风”,成为文化出海“新三样”。

电视剧《人世间》反映了上世纪60年代以来中国真实的变迁和飞跃,满足了当下世界迫切了解和认识当代中国的需要。全球风行的《三体》系列小说,借用古典文学、神话等元素,形成了独特的叙事风格,展现了对于人类未来的忧患意识与历史担当。在某网游中,全球玩家可以在游戏世界里体验“彩鹞栉春风”的浓浓中国风情。这些能在世界范围内流行的文化作品,本质上诉诸的是全人类共同价值,以及最朴素的、最具通约能力的情感。这些作品既有民族性又有跨语言跨文化的全球性视野,受到全球欢迎。

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不同情况令出海有着不同的策略,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然是“最大公约数”。文化出海,并不是单一维度的传播,而是要真正在世界范围内直抵人心,跟全球用户形成情感共鸣。

(1)结合材料,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分析中国文化是怎样成功出海的。
(2)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我国文化出海的意义。
(3)如何通过更多优秀文化产品,讲好中国故事、反映中国时代变革,始终是文化出海的重要使命。请从唯物论的角度为文化出海走得更好更远提两条方法论建议。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

材料一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并对深化爱国主义教育提出明确要求。202310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法律旨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该法遵循爱国主义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规定了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聚焦保障和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广泛深入持久有效开展,在规定面向全体公民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突出学校和家庭对青少年和儿童的教育,并对公职人员、企业事业单位职工、村居民等不同群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分别作出相应规定。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法,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结合材料一,运用价值观的知识,说明制定和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正确性。

材料二   为培育爱国主义精神,2023年“七一”期间,各地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延安革命纪念地、遵义会议会址、井冈山等著名红色景点吸引了大量的年轻人前去“打卡”。红色旅游“寓教于游”“寓游于教”,让人们在旅游中感悟红色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承载于其上的红色精神,体验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带来的精神震撼,传承红色基因,补足精神之“钙”,让更多年轻人从党的百年历史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红色旅游已成为超越一般旅游业态的新业态,预计2023年,我国红色旅游出游人数超过1亿人次,红色旅游综合收入达到万亿元。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发展红色旅游的时代价值。

材料三   中国航天人始终以发展航天事业为崇高使命,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情怀。从蓝图绘梦到奋斗圆梦,几代中国航天人奋斗不息,攀登科技高峰,终于建成中国自己的空间站。空间站建设覆盖十四大系统及上百个分系统,参与单位多达上千家,涉及数十万科研工作者。我国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各部门、各单位、各环节有机联结,密切协作,共同筑起了中国人的航天梦。

(3)运用辩证思维知识,概括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过程中所运用到的思维方法,要求思维方法和材料信息相对应。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10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遵循爱国主义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规定了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聚焦保障和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广泛深入持久有效开展,在规定面向全体公民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突出学校和家庭对青少年和儿童的教育,并对公职人员、企业事业单位职工、村居民等不同群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分别作出相应规定。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法,旨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如何把爱国主义教育更加科学合理、规范有效地融入法律制度中,人民群众无疑是最有发言权的。全国人大常委会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采取各种形式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来自一线的群众智慧、基层办法如源头活水般喷涌而出,源源不断地汇聚至国家立法机关,为爱国主义教育法草案的制定、修改和完善提供了重要参考。

(1)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对民族复兴具有深远的意义。运用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并运用唯物史观知识,说明在爱国主义教育的法治建设中是如何贯彻群众路线的。
(3)响应《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的要求,增强爱国之情,中学生应做出哪些实际行动?例举两条加以说明。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3年10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该法遵循爱国主义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规定了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聚焦保障和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广泛深入持久有效开展,在规定面向全体公民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突出学校和家庭对青少年和儿童的教育,并对公职人员、企业事业单位职工、村居民等不同群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分别作出相应规定。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法,旨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1)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对民族复兴具有深远的意义。运用民族精神的有关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材料二   2023年暑期,国产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火热出圈。整个影片就是一场充满文化底蕴的穿越旅行,李白、高适、杜甫等大唐豪杰群贤毕集,唐风唐韵、诗词歌赋、音乐绘画、舞蹈书法陆续呈现,让整个大唐都活了过来。对于孩子来说,《长安三万里》提供了“打开传统文化”的另一种方式。全片出现的48首唐诗均入选中小语文课本,当《静夜思》《登黄鹤楼》等唐诗在片中展现时,影厅立刻热闹起来,不少孩子情不自禁跟着吟诵,大银幕内外的“对诗”成为独特的观影体验。《长安三万里》上映近一个月累计票房破16亿,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和骄傲是其口碑和票房双丰收的关键,也激励了更多动画电影创作者们参与相关题材的创作。

(2)《长安三万里》口碑和票房双丰收,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运用矛盾同一性的知识对此加以阐释。
(3)中国古诗词中往往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智慧,请写出两句包含哲学思想的中国古诗词,并分别指出其体现的哲理。
6 . 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全会指出、党的二十大对深化机构改革作出的重要部署,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意义重大而深远。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     
①体现了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组织原则
②表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主要通过改革来解决
③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
④旨在使上层建筑更好地适应经济基础,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7 . 2023 年10月24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这部旨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法律,共5章40条。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法,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该法的制定体现的唯物史观道理是(     

①上层建筑的变化发展离不开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

②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③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需要就能推动生产力水平提高

④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近年来,长沙市教育系统结合劳动教育现状及国家开展劳动课程建设的要求,全域推进劳动教育。各学校纷纷以劳引育,寓教于劳,让孩子们亲身体验、亲手操作,挥洒汗水,体验收获,理解劳动的意义,达到教育转化的目的。推进劳动教育旨在最终引导学生(     
①在实践中感悟劳动精神是财富和幸福的源泉
②在劳动这一基本实践活动中提升智力和体力
③成为具有劳动精神和创造精神的时代建设者
④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以便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2013年至2023年十年间,“一带一路”倡议历经风雨,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逐步发展为精谨细腻的“工笔画”,成为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最大规模的国际合作平台。截至2023年8月,中国已与152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形成3000多个合作项目,拉动近万亿美元投资规模,打造了一个个“国家地标”“民生工程”“合作丰碑”。共建“一带一路”既是中国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旨在以更高水平开放促进更高质量发展,与世界分享中国发展机遇;也是破解全球发展难题的中国方案,旨在推动各国共同走向现代化,推进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的经济全球化进程,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国人民。2023 年 10 月 18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郑重宣布了中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方案。作为长周期、跨国界、系统性的世界工程、世纪工程.,共建“一带一路”走过了第一个蓬勃十年,风华正茂,务当昂扬奋进,奔向下一个金色十年! 站在新的起点上,各方坚守初心、携手同行,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建设一个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同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的知识,分析共建“一带一路”的意义并说明如何实现下一个金色十年的愿景。
2024-03-01更新 | 20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学情检测政治试题

10 . “江河战略”法治化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古老而伟大的中华文明。黄河流域是我国西北、华北地区的重要水源,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2022年9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以下简称“黄河保护法”)。该法是继长江保护法后,我国的第二部流域法、保护“母亲河”的专门法,在中华民族治水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1.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对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全面部署。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2022年10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黄河保护法的通过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坚持(     
A.依法治国B.科学执政C.民主执政D.治国先治党
2.国务院司法部通过组织召开专家论证会和黄河九省区立法座谈会,进行实地调研,形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草案)》,后经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37次会议表决通过,保护黄河从此有法可依。这表明,我国在立法过程中坚持(     
A.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B.严格按照法定职权,依法开展立法工作
C.拓宽民主协商渠道,广泛采纳公众意见
D.遵循立法工作规律,规范科学立法技术
3.(多选)黄河保护法建立在对黄河流域基本问题逐步清晰的判断和发展蓝图日益完善的科学谋划之上,引导全社会共同关注,并把保护黄河转化为自觉行动。这表明(     
A.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B.建设法治中国需要推动全民守法弘扬法治精神
C.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并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D.生产力领域的变革必然会引起生产关系的革新
4.(多选)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黄河保护法”的制定旨在实现(     
A.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B.生态和经济效益统一
C.突出各地优势和特色D.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
E.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5.(多选)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和摇篮。助力传承黄河文化,可以(     
A.策划红色实景演出《黄河大合唱》
B.申报“晋陕大峡谷”世界自然遗产
C.吸引境外客源拓展国际旅游市场
D.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和博物馆
6.《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第一百一十九条第一款规定“在黄河流域破坏自然资源和生态、污染环境、妨碍防洪安全、破坏文化遗产等造成他人损害的,侵权人应当依法承担侵权责任。”此处的侵权责任指,不论主观上是否有过错,都要承担侵权责任,应适用(     
A.过错侵权责任B.过错推定责任C.无过错侵权责任
7.为了加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推动高质量发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根据党中央决策部署,全国人大常委会着力推进立法任务,在制定“黄河保护法”过程中多次进行立法调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于2023年4月1日起正式施行。
对此,有专家认为:这部法律的制定实施,为在法治轨道上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从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角度,谈谈你对该专家观点的理解。(知识链接: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2023-09-06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建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等级班政治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