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哲学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0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重大工程。目前,我国有长城、大运河、长征、黄河、长江五处国家文化公园。

【“国家”是鲜明底色】

国家文化公园需永葆“国家”底色,始终立足国家高度。从制度层面来看,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推动,国家层面印发了多个相关文件,确保其总体上的公益性基调。从形象选取而言,国家文化公园是整合具有突出意义、重要影响、重大主题的文物和文化资源。这些文化资源必须具有中华文化的深刻内涵和重要特征,能够代表国家形象、彰显中华文明,且具有国民认同度高等特点。

【“符号”是建设关键】

文化符号是人类特有的文化表达方式,依靠符号媒介,某种文化意义得到集中的表达和传播。无论是长城、大运河,亦或长征、黄河、长江都是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承载着最深层文化记忆的符号。国家文化公园将沿线众多文化子系统中的文化符号,如众多文化遗产和古迹、类文物、各种区域性文化等有机地联结起来,提炼出统一而宏大的文化符号,为全体国人提供共同的精神寄托和精神追求。

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突出文化共性,对内强调民族化和本土化,服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外适应国际化和普遍化,促进世界文化之的交往和文化多样性的保有与存续。

【“文化”是内在灵魂】

五大国家文化公园所包含的文化内容、种类十分丰富: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长城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分布范围最广、军防体系最复杂、规模最庞大的文化遗产,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勤劳与智慧,体现了热爱和平的民族性格。长城是中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的象征,凝聚了中华民族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以中国工农红军一方面军(中央红军)长征线路为主,兼顾红二、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长征线路,展现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反映了红色革命文化的强大感召力。

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包括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3个部分及其10个河段,包含了丰富的运河物质文化和运河非物质文化。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黄河流域9省(区)共有不可移动文物30余万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约900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多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300多处。

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长江浩浩荡荡300余公里,形成了羌藏、巴蜀、滇黔、荆楚、湖湘、赣皖、吴越等文化区,为中华文明的生生不息提供了不竭的源头活水。

(1)结合材料,运用“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相关知识,说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为什么需要始终立足国家高度。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相关知识,说明建成国家文化公园的积极文化作用。
(3)结合材料,运用辩证思维“分析与综合的辩证关系”相关知识,谈谈如何通过五大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进一步加深对于中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2023-09-20更新 | 217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政治试题(二)
2 . 2023年5月1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首届中国一中亚峰会上就建设一个什么样的中亚提出“四点主张”:即世界需要一个稳定的中亚,一个繁荣的中亚,一个和谐的中亚,一个联通的中亚。就如何建设中国一中亚命运共同体提出“四个坚持”:即“坚持守望相助”“坚持共同发展”“坚持普遍安全”“坚持世代友好”。习近平主席在主旨讲话中提出的“四点主张”“四个坚持”,为建设中国一中亚命运共同体指明了努力方向,为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了信心和动力,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这启示我们(     
①要立足整体,认识到中亚稳定对维护世界安全稳定的重要意义
②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重视量的积累,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③要重视部分,发挥中亚发展对世界和平稳定、发展繁荣的决定性作用
④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顺应世界大势和时代潮流作出正确的发展选择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7-18更新 | 209次组卷 | 2卷引用: 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3 . 2018年国庆节前夕,各地小学纷纷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这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们谨记父母和老师教诲,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做一个品学兼优,有伟大理想和崇高志愿的好少年。开展这一活动(        
①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②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③能够发挥优秀文化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作用
④旨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日,中意两国38家博物馆200余件(套)文物珍品在国博举办(无问西东从丝绸之路到文艺复兴》展,荟萃了诸多珍宝。既有中国在“丝绸之路”中的见证物,也有受到中国元素影响的西方物品,例如,中国和意大利在航海中使用的罗盘针碗、航海图和船只模型,青铜器、光器玻璃器皿以及充满西城风格的唐代陶俑等,此外,还有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黄公望《溪山雨意图》、倪瓒《水竹居图》,故宫博物院的《宋人耕获图》等。展览旨在还原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中的中国元素,以及中国艺术中的西方影响,呈现出不同文明之间彼此交融、共同发展、兼收并蓄的千年史诗,揭示多元文化交融共生、不同文明相互影响的历史脉络。
材料二 十九大在国家发展目标中,在富强民主文明和请后加入“美丽”二字。“美丽中国”,美在山川,是在文化,美在历史,更关在人文一最美的是人。美丽也需要我们每一个人踏踏实实去创造、去实政。分清身边的美与丑,节约身边的一滴水、拾起地上的一张废纸、扶起择例的老人、陶冶高尚……美丽就在这些细节当中。关丽中国需要我们去发现美、创造关,更需要呈现我们的遗德之美、人性之美。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相关知识,说明中意两国举办国博文化展对我国文化的积极影响
(2)结合材料二,从“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角度,说明做“最美的人”的意义。
2018-08-06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河南省驻马店市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5 . 材料一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核心和灵魂。
2016年9月15日中秋佳节之际,中国的“天宫二号”成功发射,再次引起了国民对中国航天的关注和热情。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以此为标志自2016年起,我国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设立“中国航天日”,旨在宣传我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一贯宗旨,大力弘扬航天精神,科学普及航天知识,凝聚实现中国梦、航天梦的强大力量。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设立“中国航天日”的意义。
材料二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会11月30日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世界遗产再添“中国符号”。“二十四节气”被称中国第五大发明,是中国古代先民根据太阳在一年中对地球产生的影响而概括总结出的一套气象历法,它自秦汉时期至今已经沿用了2000多年。在没有“天气预报”的中国古代,“二十四节气”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至今仍在影响国人,指导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自然观、生命观、宇宙观、哲学观的显现,也是中国人“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的体现。它的申遗成功是中华民族对世界的贡献,充分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可与尊重,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推广和传播,也有利于世界各国人民通过它认识和了解中华民族的理想、准则和精神,有利于增强国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信和敬畏。“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不是终点,应该是传承和保护的新起点。国家和地方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保护规划和保护措施。
(2)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国家为什么要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2017-12-30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云天化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定时训练政治试题17
6 .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党中央决定首次开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评选颁授,隆重表彰一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和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此举旨在()
①发挥榜样的示范引领作用,积极传播正能量②激励和影响广大中华儿女投身改革开放事业
③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基本遵循④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前,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逐步形成,但受持续反复的新冠肺炎疫情和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等因素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也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三重压力。有专家表示,化解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需要尽快形成科技驱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三者的良性循环。要紧紧围绕卡脖子融资需求,推动完善金融创新体系,特别是要发挥好资本市场推动科技创新的作用,支持健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互动的创新生态体系。


材料二   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必须更好发挥法治引领和规范作用。法律作为治国之重器,应当及时回应这个战略抉择,发挥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为双循环保驾护航,通过制度创新,释放出更多红利,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1)结合材料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的知识,分析实现“科技驱动、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三者良性循环的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法治国家的知识,说明国家应如何发挥法律对推动“双循环”建设的保障作用。
2022-03-31更新 | 990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2022届高三3月联考政治试题
8 .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呼唤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民之所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近年来,各种主题真人秀节目竞相上线,从“荧屏爆款”的《奔跑吧兄弟》到《我是歌手》,从刚开播的《板速前进3》到《花样男团》……,都以极高的牧视率取得巨大的商业回报,但节目的创意大多是舶来品。针对文化传媒的发展路径问题,有网友认为,只要大量引进国外节目创意,就能推动我国综艺文化的发展。
针对当前部分综艺节目粗制滥造、缺乏严肃性的现象,国家广电总局要求限制题材过度娱乐化。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该节目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诗词大会”引领人们感受诗词之美,并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进而内化为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肩负着文化担当和价值引领的重任,在制作过程中深入民间,挖掘典型,与时代要求相对接;在播出过程中节目采用“技术手段十艺术表达”的表现形式,运用舞美、动画、音乐等视听技术手段,对演播室进行360度意境营造,让诗词在演播室中“活”起来,让抽象主题具象展示,引导观众真正感悟到中华诗词的精髓。节目录制全程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打造出一场垒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
《中国诗词大会》这股“清流”唤起人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坚守。让古代经典成为民族文化基因,我们才能使之真正实现“活起来、传下去”。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和思想道德建设的知识,分析说明《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对个人成长的意义。
(2)请就材料中文化传媒的发展路径问题,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对网友的观点加以评析。
(3)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中国诗词大会》的成功对当前我国文化建设的启示。
(4)请就中学生如何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使之真正的“活起来、传下去”提两点建议。(要求:建议具体,可操作性强)
2017-08-01更新 | 249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9 .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深刻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历史和现实充分表明,全党有核心,党中央才有权威,党才有力量。这是因为(     
①整体具有各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
②关键部分对整体发展发挥着统率作用
③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
④核心部分的功能有时可以决定整体的功能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 . 材料   2016年9月15日中秋佳节之际,中国的“天宫二号”成功发射,再次引起了国民对中国航天的关注和热情。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以此为标志自2016年起,我国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设立“中国航天日”,旨在宣传我国和平利用外层空间的一贯宗旨,大力弘扬航天精神,科学普及航天知识,凝聚实现中国梦、航天梦的强大力量。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说明设立“中国航天日”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