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消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6 道试题
1 . 需求侧改革是我国近期关注的工作重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十四五”规划、发展新格局等重大决策规划中都提出要在继续紧紧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的同时注重需求侧管理,着力打通堵点,畅通循环,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通过强化需求侧管理对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路径是(     
①调整产业结构,扩大生产规模
②扩大消费需求,推动消费升级
③提高供给效率,提升供给质量
④形成供给与需求高水平良性互动
⑤增加居民收入,健全社会保障,增强消费信心
A.③→④→①→②B.①→⑤→②→④C.③→②→⑤→①D.⑤→②→③→④
2022-11-26更新 | 1079次组卷 | 32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五县一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2 . 材料一   2012-2021年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精况

全国

城镇

农村

2021年

35128元

47412元

18931元

2012—2021年累计增长

112.8%

96.5%

125.7%

材料二   2012-2021年我国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化情况

全国

城镇

农村

2021年

29.8%

28.6%

32.7%

2021年比2012年下降(百分点)

3.2

3.4

3.2


概括上述材料所反映的近10年来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发生的变化,分析收入水平与恩格尔系数之间的经济联系,并预测未来恩格系数变化的趋势。
2022-11-19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抽测政治试题
9-10高一·内蒙古包头·期中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3 . 甲省和乙省的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5.3%和36.1%,这表明(     
A.从收入水平来看,乙省城镇居民略高于甲省城镇居民
B.从收入水平来看,甲省城镇居民略高于乙省城镇居民
C.从生活水平来看,乙省城镇居民略高于甲省城镇居民
D.从生活水平来看,甲省城镇居民略高于乙省城镇居民
2022-04-07更新 | 167次组卷 | 54卷引用:2012-2013学年江苏省徐州市第五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4 . 下面两幅图分别为2020年12月—2021年12月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和居民消费价格上涨情况。据此,我们可以看出(     


①2021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居民消费价格均呈上涨趋势
②2021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总体上呈现出上升的趋势
③价格是影响消费的重要因素,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受价格变动影响
④2021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速度总体上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世纪疫情冲击下,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为此必须实施好扩大内需战略,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下列传导路径符合这一要求的有(     
①规范收入分配秩序→提高居民的收入→增加居民的内生需求
②发挥有效投资的作用→增加高质量供给→创造新的消费需求
③增加公共物品的供给→淘汰落后产能→发挥消费对经济的决定作用
④积极引导增加储蓄→增加转移性收入→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新动能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1-21更新 | 22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抽测政治试题
6 . 根据下图我们可知,超前点播(     
A.遵循了自愿原则,符合市场交易规则
B.贴合用户的需求,提供VIP会员服务
C.涉嫌捆绑销售,漠视消费者的选择权
D.透支用户信任,应制定统一收费标准
7 . 2021年,随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扎实推进,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有效实施,经济运行有望保持在合理区间,推动高质量发展也会不断取得新的成效。下列对其作用过程描述正确的是(     
①实施新的结构性减税政策→降低企业税费负担→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②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境内市场美元供给增加→人民币升值压力降低
③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居民消费意愿→发挥消费对经济的基础性作用
④健全对新业态的包容审慎监管→发挥市场决定作用→营造宽松的创新环境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8 . 气候变化是全人类的共同挑战。应对气候变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关乎人类前途命运。

中国高度重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克服自身经济、社会等方面困难,实施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措施和行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国采取一系列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不断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应对气候变化取得了积极成效。

自“十二五”开始,中国将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碳排放强度)下降幅度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中国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以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和应用为重点,引导绿色消费,积极培育绿色市场,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2011年10月启动碳排放权交易地方试点工作。截至2021年9月30日,7个试点碳市场累计配额成交量4.9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成交额约119.78亿元。

综合运用政治和经济知识,结合材料说明我国是如何取得应对气候变化积极成效的。
2021-11-17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抽测政治试题
9 .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火热,大学生借助“校园网贷”进行消费的方式悄然“走红”。但一段时间以来,“校园网贷”引发的借贷纠纷甚至债务悲剧也不时见诸媒体。这警示我们(     
A.要反对追求与众不同、标新立异的消费B.要避免贷款消费
C.要避免只重物质消费忽视精神消费倾向D.要做理性消费者
2021-08-19更新 | 495次组卷 | 106卷引用:江苏省邳州市明德实验学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政治试题
10 .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一定的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碳中和”是十四五规划的重点内容,中国已经多次公开表态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实现“碳中和”目标如期实现我国需要(     
A.推动全社会节能提效,全部使用新能源
B.对污染严重的企业收取高额的税收,使其自觉减产
C.引导低碳生产和生活,放弃使用汽车等燃油交通工具
D.不断完善碳捕捉技术、碳排放权交易手段,减缓温室效应从而实现减排的目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