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劳动和就业的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劳动精神,提倡通过诚实劳动来实现人生的梦想,反对一切不劳而获、投机取巧、贪图享乐的思想。大力弘扬劳动精神是因为(          )。
A.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B.只要踏实劳动,就能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C.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任何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劳动
D.要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6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将5G牌照颁发给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四家公司,中国正式进入5G时代。5G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其应用不再局限于手机,它将面向VR/AR、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车联网、无人驾驶、智能家居、智慧医疗、智能教育、商业物流等诸多方面,5G产业链涉及电信、设备制造、芯片软件和终端服务等产业。据推算,我国5G商用前五年直接带动经济总产量将超过10万亿元,经济增加值将超过3万亿元,直接新增就业岗位将超过300万个,并且将开启新一轮信息产业技术革命,给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5G大规模商用还面临着许多“拦路虎”。一是目前在研的5G手机性能并不稳定,5G手机的功耗高,要求最先进的芯片处理技术,5G终端在5GMIMO(大规模天线)系统的设计、信号完整性、热设计等方面的技术难题仍然没有被彻底解决;二是5G网络投资巨大,建设周期比较长,预计中国5G投资周期十年,总投资金额1.6万亿元;三是供应链全球化依赖程度比较高,智能手机和基站摆脱不了对欧美和日韩厂商的依赖,国际竞争极其激烈,没有一家企业能够独立完成5G商业化的所有环节。


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5G商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就政府如何加快5G商用步伐提出合理建议。
9-10高二下·吉林·期中
3 . “文化蕴藏着巨大的力,这种‘力’不同于物理学上的‘力’。物理的‘力’,是人类用来‘化’自然界的;文化的‘力’用来‘化’人类自身的。”这一说法强调了
A.文化是历史进步的源泉
B.文化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C.文化是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D.文化具有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
2020-04-11更新 | 534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0年吉林东北师大附中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卷
12-13高一上·安徽滁州·期末
4 . 如果一个社会10个人中只有4个人就业,另外6个人失业,社会保障体系就要用4个人的收入支持另外6个人的保障;如果一个社会10个人中有9个人就业,只有1个人失业,那么,社会保障体系就能很容易而且高质量地建立起来。这说明
A.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
B.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需要经济发展为其奠定物质基础
C.就业是民生之本,我们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D.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是每个劳动者的正确选择
2019-09-30更新 | 245次组卷 | 16卷引用:2013-2014学年吉林省田家炳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2019年1月20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2019—2022年)》。到2022年末,要普遍组织新生代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普及职业技能培训课程资源,普惠性补贴政策全面落实,提高各方主动参与培训的积极性。这一举措的依据是(   )
①劳动者就业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
③促进就业是我国分配制度的基本要求
④就业有利于劳动者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9-12-28更新 | 262次组卷 | 16卷引用:【市级联考】吉林省吉林市普通高中2019届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通过劳动教育,使学生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务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之所以在学生中进行劳动教育,弘扬劳动精神,是因为(       
①劳动教育源于伟大的劳动精神,是人类特有的物质性活动
②劳动教育具有综合育人价值,是促进学生成长的必要手段
③劳动精神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劳动精神鼓舞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 . 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当前我国重视劳动教育是基于( )
①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②劳动是社会历史的起点
③劳动有助于培育正确的社会意识
④劳动是生产力的主导因素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8 . 拥有某项技能,通过网站或者APP找到愿意为之付钱的用户,于是在全职工作之外,增加了一项临时工作,这就是互联网时代新的用工方式--“零工”,由此形成的经济形态被称为“零工经济”。这种经济形态(       
①降低了劳动就业成本,能够大幅度提高劳动者的工资收入水平
②增强了劳动者就业的灵活性,但也会增加劳动者维权的风险性
③推动了创新经济的发展,也对相关法律和政策的完善提出挑战
④解放了人的时间和创造力,改变了当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20-09-12更新 | 98次组卷 | 63卷引用:吉林省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政治试题
9 .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广大劳动者实现体面劳动、全面发展。以下做法有利于贯彻落实这一要求的是(       
①为广大劳动者营造自由、公正、安全和有尊严的工作环境
②关注农民工群体的社会保障和在城市生存发展环境等问题
③对农民工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推动竞争上岗,实现优胜劣汰
④推进和完善工资支付保障制度,促使劳动者从事体面的职业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德国人秉承财富创造以倾情投入、勤劳实干为本,职业技能注重实践,经验传承与科技创新相辅相成,这些特质为德国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稳定持续的能量。一批德国“农二代”从父辈手中接过“最接地气”的产业,100万农民创造了500亿欧元产值、人均产值5万欧元的奇迹。这表明(  )
①劳动者是生产劳动的主体,是生产力发展的主导力量
②提高劳动者技能是发展农业生产的前提
③农业作为一种新型产业,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
④劳动者自身素质是增强农业竞争力、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2020-03-28更新 | 81次组卷 | 26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