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劳动和就业的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近年来,全国高职院校单列计划招收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针对这些特殊群体实施不同的人才培养评价方案。针对扩招生源,各职业院校采用了“半工半读”“送教上门”“旺工淡学”等新方式进行教学。这一政策产生影响的路径是(       
①降低高职院校的培养质量和吸引力                  ②提高全社会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和技能
③提升教育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④推动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构建
⑤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⑥缓解中差成绩考生面临的升学压力
A.⑥→⑤→①→②B.①→⑥→④→⑤C.④→⑤→②→③D.③→④→②→⑤
2 . 就业工作位列“六稳”“六保”之首,是最大的民生。为稳就业、保就业,国家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①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激发大众创新创业活力
②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切实降低市场准入门槛
③实施积极就业政策,确立劳动者主人翁地位
④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201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对宏观调控进行了创新和完善,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就业政策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同驾并驱。政府强化重视就业、支持就业,是基于
①就业有利于实现社会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②就业使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相结合,创造财富
③就业可以扩大企业生产规模,降低用工成本
④就业可以增强劳动者竞争意识,提高素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强调要促进就业创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着力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我国就业形势一方面是就业难,另一方面是用工难。这“两难”是政府、企业和劳动者共同的困惑。能否清除认知障碍,平衡利益矛盾,决定着政府、企业和劳动者能否和谐“共舞”。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就“两难”问题的解决,谈谈政府、企业和劳动者应该如何做?
2017-11-17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玉溪市玉溪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为实施精准扶贫方略,2016年我国对120万个贫困家庭的新增劳动力进行职业教育培训,实现一人长期就业,全家稳定脱贫。这一举措的依据是(       
①劳动者就业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实现就业主要靠政府支持和帮助
③职业培训促进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
④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2017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去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4.5%。城镇新增就业预期目标比去年多100万人,突出了更加重视就业的导向。就业对劳动者本人的意义在于(  )
①可以取得劳动报酬,获得生活来源 
②能够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③能够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推动社会生产发展 
④有利于劳动者实现自身价值,丰富精神生活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17-11-16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7 . 要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就必须增加就业,而劳动者充分就业,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根据所学经济生活知识,下图中abcd处依次应填入

①劳动需求增加                      ②居民收入增加
③生产供给增加                      ④消费需求增加
A.①②③④B.②④③①C.②④①③D.③④①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从根本上来说在于
A.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创造良好就业环境
B.大力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岗位
C.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畅通就业信息渠道
D.提高职业技能,转变就业观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