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劳动和就业的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18—2022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状况


材料二   2023年3月15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的经济增长5%左右的预期目标是综合考虑了各方面的因素,符合当前经济发展的实际和需要。由于受疫情影响,过去三年中国经济平均增速为4.5%,就业压力比较大。面对这样的困难,5%的经济增长目标高于过去三年经济平均增速,有利于解决这一问题。经济增速如果过低,可能导致经济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暴露,风险就会增加。如果经济增速设定过高,会导致各方面资源条件比较紧张,不利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从这些方面来看,5%的预期增长目标符合当前发展情况。此外,从体制保障和当前经济运行情况,以及资源要素支撑条件来看,能够支撑5%左右的预期增长目标。


(1)解读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为什么我国政府确定2023年的经济预期目标为5%左右。
2023-04-12更新 | 375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名校青桐鸣2023届高三3月联考文综政治试题
2 .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22年4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强调,要聚焦制约经济循环的堵点和卡点,坚持问题导向、立破并举。

当前,我国市场体系仍然存在制度规则不统一、要素资源流动不畅、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等突出问题。从制度规则入手,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正是破解这些难题的重要举措。需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提高政策的统一性、规则的一致性、执行的协同性,着力解决突出矛盾和主要问题,加快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破除妨碍各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材料二   我国城镇就业规模显著扩大,党的十八大以来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3亿人;城乡就业格局发生历史性改变,2021年城镇就业人员占比达到62.7%,第三产业成为就业最大“容纳器”;重点群体就业平稳,十八大以来,8000多万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水平保持稳定,农民工总量增值2.9亿人;累计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5501万人,帮扶困难人员就业1768万人。贫困劳动力务工规模从2015年的1227万人增加到2020年的3243万人,三分之二以上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主要靠外出务工和产业实现脱贫。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为什么要坚持立破并举。
(2)结合材料二,请你围绕“道路自信”这一主题写一篇就业成就简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知识运用准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150—200个字左右。
2023-02-04更新 | 145次组卷 | 3卷引用:政治(全国乙卷B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口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也是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变量。据统计,2020年我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仅为1.3,人口增长放缓趋势显著,2021年全国人口净增长仅有48万人。随着低生育率而来的将是劳动人口供给和市场需求的变化,以及不断加快的人口老龄化进程等,这些都可能为经济社会稳定发展埋下系统性风险。因此,提高人口生育率,促进人口合理增长,是当下中国亟须解决的问题。

材料二   根据最新发布的《中国生育成本报告2022版》,中国家庭0~17岁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48.5万元,0岁至大学本科毕业的养育成本平均为62.7万元。而推高中国家庭养育成本的主要因素包括:首先,过于“内卷”的教育环境导致“砸钱式”养娃愈演愈烈,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就有了现在收费越来越高的各类早教机构和培训学校;其次,长期以来的房产投机炒作让房价高企,这掏空了年轻家庭的家底,造就了市场上一大批身家百万的“穷人”。这两大因素迫使大量年轻人“不敢生”“生不起”。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当下中国“提高人口生育率,促进人口合理增长”的依据。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就破解“大量年轻人‘不敢生’生不起”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根据国家统计局近期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1》显示,2020年我国净增人口数量创下了1962年以来的新低。从现有的情况来看,人口总量增加的动力缺乏,出生人口越来越少。

人口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也是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变量。人口多了不好,但也不是越少越好。如果生育率太低,规模降得太快,年轻人口缺乏,社会劳动力减少,人口趋向老龄化养老问题,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等就会很突出,这将削弱经济社会发展的活力,加重经济社会的负担。因此,要切实把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落到实处,大力构建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提高出生人口数量,改善人口年龄结构,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


结合上述材料,从《经济生活》的角度,阐释当前党中央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现实意义,并提出两项有利于应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有效措施。
2022-03-11更新 | 179次组卷 | 1卷引用:东北三省三校2022届高考3月一模文综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明确提出,以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为重点,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实现要素价格市场决定、流动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进入新时代,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改革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劳动力在各生产要素中是最活跃的,土地、资本只有通过劳动力才能激活与运转,技术、数据等可以说是复杂劳动的派生产物。因此,提高劳动力市场化配置水平,对整体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劳动力要素市场化配置还存在诸多问题:户籍、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等行政性分割,阻碍了劳动力公平竞争;分配制度不完善导致劳动者对某些行业的从业积极性不高;在技术要素配置方面,知识产权保护亟待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渠道有待进一步疏通。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提高劳动力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的原因及如何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来调动劳动者积极性。
2021-04-23更新 | 223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决胜新高考·名校交流“2021届高三模拟政治试题(3月份)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稳就业”不仅具有重要的民生意义,也有助于“稳增长”。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报告提出,“只要就业稳、收入增,我们就更有底气”。数据显示,2019年1-11月份,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79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16.3%,就业形势稳定。

2019年12月10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稳定就业总量,改善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要巩固和拓展减税降费成效,推动实体经济发展,发展新兴产业,多措并举保持就业形势稳定。

2019年12月24日,国务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意见》提出,要支持企业稳定岗位,加强对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规范企业裁员行为。要支持社区生活、家政、旅游、托育、养老等吸纳就业能力强的服务业发展。要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做实就业创业服务。


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稳就业”及其相关举措对于“稳增长”的意义。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

材料一


2018年农民工分布情况

东部地区

占总量54.8%

同比下降1.2%

中部地区

占总量21.0%

同比增长2.4%

西部地区

占总量20.8%

同比增长4.2%

材料二   面对新的经济形势,社会各界对我国劳动力市场“大变局”的讨论尤为热烈:一方面是随着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技术工人招聘门槛和薪资待遇不断提高,合格的产业工人供不应求;一方面是快递、外卖、网约车等新兴生活性服务业释放大量门槛较低、接单自由的工作岗位,虽然网约车司机、外卖员与平台之间基本上都是服务合同关系,而不是劳动关系,但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年轻人不愿意进工厂。


(1)简析材料一中蕴含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经济知识谈谈我国劳动力市场“大变局”的影响。
(3)某理工大学毕业生对进工厂当技术工人有点犹豫。请结合所学经济知识,联系材料和现实阐述三条理由,为其进工厂增添信心。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回望2018年,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人民生活持续改善,进一步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在经济发展推动和相关政策扶持下,我国中等收入群体规模持续扩大,为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内需消费之间的良性互动提供了有力支撑,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000万以上,绿色发展扎实推进,污染防治和节能减排取得积极进展,2018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上年名义增长8.4%......这些中国经济成就折射出的是中国一次次进步,也是2019年关键之路的可期之源。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概括推动经济稳步发展的驱动要素并分析对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背景下经济展望的作用。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S市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S市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启动建设一批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启动建设高端人才创业园;实施“领军团队”计划,招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高层次人才

S市围绕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出了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格局,做强做优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健康、先进装备制造、现代商贸物流等产业,大力发展上下游企业;优先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先布局现代服务业,优先布局量子通讯、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基因工程前沿先导产业


(1)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说明S市在人才工作中所采取举措的理由。
(2)结合材料和所学经济知识,分析S市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格局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义。
2018-10-10更新 | 234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省级联考】2018-2019学年全国I卷五省优创名校高三联考政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4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政策措施,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高质量发展;决定对职务科技成果转化获得的现金奖励实行个人所得税优惠,减轻税收负担,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速。加大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激励,有利于更大激发创新活力,提升经济竞争力,促进民生改善。会议指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既要有先进装备做基础,又要有劳动者素质和技能提升做支撑。国务院提出,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培训和多元投入机制等七条措施,用更加优质高效的职业技能培训,打造素质高、创新力强的产业工人队伍。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国务院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将对我国的劳动就业和经济发展产生什么影响。请你谈谈国家决定对职务科技成果转化获得的现金奖励实行个人所得税优惠的经济学依据。
2018-06-10更新 | 234次组卷 | 2卷引用:【全国省级联考】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前演练(六)文综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