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9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重在体制机制的创新,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拓展国际数据服务、推动实施贸易数字化便利化、推动伙伴国间信息共享和互联互通方面率先开展创新性的探索试点,为“丝路电商”发展提供更多制度型公共产品。将在上海自贸试验区、红桥商务区分别打造中心功能区和辐射引领区,建设跨境电商集散分拨中心、优化服务供应链和专业服务供给。将结合伙伴国设立“丝路电商”国际智库联盟、数字技术应用中心,推动产业互促、平台合作、资源共享,打造一批促进“丝路电商”伙伴国共同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

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全球化”知识,分析上海市创建“丝路电商”合作先行区对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意义。
2 . 2023年,我国外贸规模稳中有增,质量优中有升。22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合计进出口增长2.7%,海南自由贸易港年度进出口连续三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得益于科技创新、场景创新、数字化技术设施迭代升级,我国装备制造业出口占我国出口总值的比重提升到56.6%。由此可见(        )
①发展高水平对外贸易需要提高科技创新的贡前率
②出口贸易已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
③数字经济有利于增强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竞争力
④我国构建了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是2015-2023年9月我国稻谷及大米进口数量及均价走势图

备注: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商品展望》指出,2023年全球大米价格较去年同期平均上涨28%,预计2024年将继续上涨6%。《全球商品展望》分析称,此次大米价格提高,主要原因包括极端天气厄尔尼诺的威胁,全球重要大米出口国采取贸易限制措施,以及大米生产、出口的地理与市场过于集中。

材料二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大米生产国,水稻产量常年稳定在2亿吨以上,占全球大米产量的28%左右,储备充足,消费相对稳定,自给率超过100%,在全球大米市场发挥着“压舱石”的作用。从用途来看,我国进口的大米主要是碎米,基本用于饲料加工,一小部分的食用大米也主要是用于品种调剂;从进口来看,我国大米进口来源地主要集中在越南、基国、巴基斯坦、柬埔寨、缅甸、印度等国家,为了确保大米进口稳定性,我国持续推进大米进口来源地多元化,提高全球大米议价能力,确保大米买得到、买得起、运得进。

确保粮食安全还须解决许多重大问题,这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明确要求。为了避免国际低价粮冲击国内市场,确保国内大米产业安全,多年来我国对大米进口实行配额管理,大米进口配额一直保持在532万吨,配额内进口关税低,配额外进口关税高,这相当于为国内大米市场建立起“防火墙”。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我国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以国内供给的稳定性应对国际市场的不确定性。

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解读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全球化”的相关知识,分析如何守好“米袋子”,确保粮食安全。

4 .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给中国制造增添了新亮色。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已连续8年稳居全球第一,2023年我国每出口3辆汽车就有1辆是电动载人汽车,全年出口177.3万辆,增长67.1%。光伏组件产量已连续16年位居全球首位,生产了全球90%以上的多晶硅和约98%的太阳能硅片、85%以上的太阳能电池、80%以上的光伏组件。中国申请的动力电池专利占据了全球的74%,已成为驱动电机最大的生产国,2023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前十企业中,中国企业占据六席,市场份额超过60%。我国“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1.06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大关,增长了29.9%。

“新三样”出口值已连续14个季度保持两位数增长,在全球市场一枝独秀,但要进一步释放增长潜力,面临许多挑战。贸易保护主义,经济“脱钩”“去风险”以及全球经济放缓带来的市场萎缩挑战仍将存在。欧盟《新电池法》规定,自2024年7月起,动力电池必须申报产品的碳足迹;法国、韩国等国家均对进口光伏产品的碳足迹提出了严格要求等。

有观点认为,“新三样”应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出口量以保持竞争优势。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对该观点加以评析。
5 .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动汽车生产及出口国,阿拉伯国家拥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以及广阔的电动汽车市场。因此,中国和阿拉伯国家应加强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等方面的合作,从贸易、生产、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积极拓展新能源汽车“新版图”。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产能合作(     
①通过要素流动→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发展活力
②基于比较优势→深化国际合作→拓展发展空间
③聚焦货物贸易→释放外需潜力→共建贸易强国
④贯通供需两端→满足国际需求→主导全球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2-29更新 | 916次组卷 | 15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政治试题

6 . 2023年以来,中国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中国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以制度型开放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在全球跨国投资低迷的背景下,中国吸收外资保持基本稳定。

商务部数据显示,2023年1至11月,我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8078家,同比增长36.2%。高技术产业引资规模达3866.5亿元,占全国吸引外资比重为37.2%,比2022年全年水平提升1.1个百分点。其中,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27.6%和5.5%,研发与设计服务领域外资增长9.1%。近年来,中国的外国直接投资收益率达9.1%,远高于世界其他经济体。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全球化知识,分析中国对全球投资者有强大吸引力的经济动因,并分析外商投资给中国带来的积极影响。
7 . 第四届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与创新合作大会于2023年8月16日至20日在昆明举行。电子信息、生物技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十年来,以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中心等合作平台为依托,各类覆盖南亚各国的技术转移让创新合作开出科技惠民“国际花”。这表明(     )
①我国加快服务贸易发展,努力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
②我国提升贸易投资质量,维护多元稳定的经贸关系
③作为全球发展的贡献者,中国以自身发展惠及世界
④中国正加快引进来的步伐,推动建设创新型世界经济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必须调整经济结构。我国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结构调整对科技创新提出更高要求。具体来说,就是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推动的产业变革和结构调整,是实现质的有效提升的最大动力,并通过拓展经济增长空间,助推经济可持续增长,为量的合理增长提供有利条件。

聚焦科技创新,重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使我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占据更加有利地位,实现关键共生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的创新与突破,依托科技创新提升产业竞争优势。通过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着力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助力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

(1)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的知识,分析扎实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对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扎实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9 . 历史尘烟越丝路,互联互通相携远。

2023年是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10周年。提出这一倡议的初心,是借鉴古丝绸之路,以互联互通为主线,同各国加强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为全球发展开辟新空间,为国际经济合作打造新平台。

十年来,我们坚守初心、携手同行,推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从无到有,蓬勃发展,取得丰硕成果。我们致力于构建以经济走廊为引领,以大通道和信息高速公路为骨架,以铁路、公路、机场、港口、管网为依托,涵盖陆、海、天、网的全球互联互通网络,有效促进了各国商品、资金、技术、人员的大流通,推动绵亘千年的古丝绸之路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

十年历程证明:共建“一带一路”站在了历史正确一边,符合时代进步的逻辑,走的是人间正道。我们要有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本着对历史、对人民、对世界负责的态度,携手应对各种全球性风险和挑战,为子孙后代创造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美好未来。

结合材料,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的知识,以“新时代的伟大倡议”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50字左右。
2024-02-27更新 | 86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10 . 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提出以来,得到了中亚各国的热烈回应和积极参与。10多年来,中国同中亚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先试先行、硕果累累:政策沟通深对接,设施联通广开路,贸易畅通促增长,资金融通有亮点,民心相通润无声。这一系列成果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①中国与中亚各国坚持务实合作、共谋发展          ②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则得到共建国家的认可
③各国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实现了均衡发展       ④全面开放的中国市场提供了良好的营商环境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