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26 道试题
1 . 2020年12月,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2020年度十大媒体流行语”,抗疫、复工复产、网课、双循环、嫦娥五号等入选。流行语是社会的产物,凝聚了时代的缩影,不仅勾勒出人们身边发生的大事小情,也传达着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这表明(     
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创造、获得和享用文化
②一定的文化是对一定时代经济政治的反映
③流行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④源于实践的文化决定着时代的潮流和走向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 . 随着“一带一路”的不断延伸,一大批优秀国产电影、电视剧和纪录片也纷纷走红世界。这些作品让中国精神、中国价值直抵人心。刷新了海外观众对中国文化的认知,有效传播和建构着中国的国家形象。这表明(       
①文化作品是形成文化认知的重要载体
②文化产业对国家形象具有塑造和传播功能
③文化影响力是一个国家国际影响力的基础和核心
④一个国家的文化影响力与经济影响力是同步增强的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在江西省博物馆的馆藏文物中,有一件表情惟妙惟肖的北宋青白釉胡人牵马俑,是当时蜚声海内外的景德镇瓷器对外贸易的真实写照,对研究海上陶瓷之路的历史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这表明(     
①文物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②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③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④文物因展出而具有价值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2021-01-20更新 | 76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2010高一·湖南岳阳·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礼仪是交往的产物,语法是说话的产物,逻辑是思想的产物。人们长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规范,无非是人类知识和经验的总结。这表明(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实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
③文化素养是逐步培养起来的
④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021-01-14更新 | 360次组卷 | 83卷引用:2014-2015学年安徽省淮北师大附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卷
5 . 中国的书房承载了满满的先贤智慧,中国书房文化悠久深邃。书架上的经史典籍如同麾下百万铁骑,冥冥之中带给人强大而神秘的能量与动力。与拥有别墅豪车相比,拥有书房更加受到人们的尊重。从文化生活的角度,“拥有书房的人更加受到人们的尊重”是因为(     )
①书房是文化的载体、中华优秀文化的宝库
②能获得更多的文化滋养、能提高文化素养
③自觉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丰富精神世界
④拥有书房是文化素养及社会地位的象征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为此,要培育挖掘乡土文化本土人才,开展文化结对帮扶、引导社会各界人士投身乡村文化建设,繁荣农村文化市场,丰富农村文化业态。繁荣农村文化市场表明(   
①文化与经济是相互交融的
②文化是对经济的正确反映
③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
④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A.①④B.①③C.②③D.②④
7 . 55年来,河北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范例。这表明(       )
①文化由人所创造、为人所特有,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通过实践活动能透视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精神追求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8 . 中央美术学院在贵州省兴义市雨补鲁村设立教学实践基地,通过改造古村落建筑内部空间,让村民享受现代生活同时保留建筑外部风格,把传统风貌延续传承下去。以文化艺术的力量,提升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层次,促进了古村落文化的传承。“艺术十乡村”发展之路表明(       
①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②文化对人和社会发展起积极促进作用
③优秀文化是人们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④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 . 作为数亿网民赖以生存的第五空间,互联网必须源源不断地提供网上精神食粮,然而,精神食粮有好坏之分,正能量的东西才是网民最需要的。对网络正能量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正能量最有凝聚力,激励人们向真向善创造美好生活
②正能量需要好载体,应打造网民喜闻乐见的优秀网络作品
③正能量是必需品,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起决定作用
④正能量最有感召力,筑牢理想信念提升科学文化修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1-01-05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东至县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12月政治试题
10 . 2020年10月17日,国内首部抗疫题材民族歌剧《天使日记》在武汉琴台大剧院首演。该剧高度还原战“疫”真实场景,展示白衣天使向死而生、逆行出征的感人事迹,弘扬“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抗疫精神,深深吸引了现场观众。材料表明(       
①人民群众既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享用者
②抗疫精神是推动文艺创作创新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③优秀文艺作品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使人产生共鸣
④立足实践讲好战疫故事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