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2023年12月7日至9日,以“中文服务世界,开放引领未来”为主题的2023世界中文大会在北京举办。近年来,中文标识日渐成为海外一道风景线。在俄罗斯、法国等国家的部分机场中文已成为“驻场语言”,机场不仅配有中文标识,还有中文广播。中文应用日趋广泛(     
①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②决定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
③凸显了我国优秀文化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
④对防止文化渗透、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 . 安徽省级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歙县汪满田“鱼灯”,通过培养鱼灯技艺工匠,壮大传承人队伍;将“鱼灯”植入影视、动漫等文旅新业态和新产品,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汪满田“鱼灯”的继承与发展表明(     

①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                    ②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价值
③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并产生重大影响             ④非遗保护过程中只有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浙江省沟溪乡余东村,因画而兴、因画而名,凭借农民画的蓬勃发展,沟溪乡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画好一幅画】

农民画的发展,在余东村始于二十世纪60年代末。村中自古多出能工巧匠,工匠们的精工美艺和匠心精神代代相传,为余东农民画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业余美术创作学习班的举办,让绘画爱好者的专业能力有了不小提升,也让余东农民画的种子在田间地头发芽。2003年,余东农民画创作协会成立,越来越多的农民画爱好者加入协会,学习创作。这批土生土长的村民从当地民间墙围画、灶头画等艺术形式中汲取养分,开展农民画创作。“白天拿锄头,晚上拿笔头,把卧室当画室,把门板当画板”——当地的顺口溜正是“余东画村”里“乡村毕加索”的生动写照。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用画笔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丰富精神生活的追求。

【建强一个村】

新时代以来,余东农民画与新农村建设一路同行,村里的文化艺术氛围越来越浓郁。余东村用农民画装点村庄,既保留了乡村建筑文化肌理,也促进了文化艺术与生态环境的有机融合,也构建起了一整条以农民画为底色的农文旅融合发展产业链条,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由2019年的6万元跃升至2022年的112万元,农民画相关产业产值达到2000多万元。农民画不仅为余东村注入生机活力,还促进了产业发展、村庄和谐、文明提升,极大增强了乡村凝聚力。

(1)有人认为,农民的实践为农民画提供了丰厚的土壤。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的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农民画的发展在当地新农村建设中的功能。
(3)结合材料,运用质量互变的辩证思维方法,以“乡村毕加索点墨成金,妙笔绘就共富路”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00字左右。
4 . 作为百工之祖代表人物的鲁班,不仅在中华大地家喻户晓,而且在世界范围内日益为人们所熟知。共建“一带一路”10年来,中外共合作创办20多所鲁班工坊。鲁班工坊弘扬工匠精神,助力共建“一带一路”,成为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技术驿站,架起了中外人文交流、民心相通的重要桥梁。鲁班工坊的建设,说明(     
①借用历史文化符号才能促进经济发展
②中华文化唯有通过传播方显其价值
③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代具有现实意义
④推进文化交融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由之路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3-11更新 | 35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控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深化文旅融合,照亮“诗和远方”。近年来,安徽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不断加快文旅融合步伐。黄山与徽州文化,天柱山、九华山与皖江文化,八公山与淮河文化等,山因文显,文以山传。优质的文化资源不断赋能安徽旅游事业高质量发展。深化文旅融合(     
①适应大众旅游时代新要求,推进旅游为民
②反映了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
③应以经济效益为导向,提升安徽文化竞争力
④助力文化产业发展,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2-12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芜湖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控政治试题
6 . 近年来,宝丰县推动汝瓷产业高质量发展。目前,该县清凉寺村的汝瓷产业辐射带动周边农村从事汝瓷产业链的群众达2000多人,2022年全村生产汝瓷20多万件(套),成功入选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和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亿元村。由此可见(     
①文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②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   
③要大力发展特色文化产业,繁荣农村文化市场   
④要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7 . 非遗工坊,由脱贫攻坚时期的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发展而来,是非遗赋能乡村振兴以及乡村非遗活态保护的重要抓手。非遗工坊拉近了城乡距离,促进了村民的居家就业和离乡人员的返乡创业,在繁荣乡村经济的同时,也让源自乡土的非遗项目在城乡互联的环境中活态发展。这体现了(     
①文化与经济存在相互交融的关系
②传统文化因经济效益而获得生命
③文化具有服务社会与推动发展的功能
④文化发展要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6-30更新 | 435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高考三模文科综合组织试题
8 . 2022年,10个中国手工艺群体与10位国际大师合作“留住手工艺项目”融入了可持续与现代设计的理念,充分尊重并创新传承中国文化,获得了艺术创意行业、国潮复兴青年爱好者的关注。路易·威登创意总监尼古拉·盖斯奇埃尔携手福州髹漆,将承载中国漆艺精华之一的髹漆皮具技艺和与传统硬箱工艺融合呈现在箱包上;迪奥对大利侗族挑花图案情有独钟,在经典时装上全新诠释了这些图案等等,使得当地乡村参与这一项目的近172位妇女的年收入增加了近万元。这表明(   
①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产品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
②促进文化与经济的相互交融,提升人民的生活品质
③推动传统工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④发挥文化的基础性作用,实现乡村振兴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9 . 从电影《我和我的祖国》《长津湖》,到电视剧《觉醒年代》《山海情》《功勋》等等,2021年,一批主旋律影视作品纷纷“出圈”。在视频网站的弹幕、留言中,在各类社交网站上,社会公众尤其是年轻人关于主旋律作品的讨论越来越多了。让主旋律电影走进群众生活旨在(     
①引领价值追求,坚定理想信念
②凝聚精神力量,激励责任担当
③丰富群众生活,拉动经济发展
④推动文化创新,增强文化自信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9-01更新 | 21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A10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政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北京冬奥会,可以看到中国的未来。”在见证了冬奥会筹办工作后,不少外国媒体记者发出这样的感慨。北京冬奥会不只是“冰雪之约”,更折射出中国当前实力与未来前景的“发展之约”。这个约定,传递着“人民至上”的温度。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比赛场馆在满足冬奥会、冬残奥会以及其他赛事需求的同时,都制定了赛后服务冰雪普及、服务全民健身的长远规划,确保实现举办精彩奥运与赛后场馆可利用、可经营、可持续的双目标。冬奥会进一步推动了全民健身广泛开展,人民群众关心的“去哪儿健身”等难题正在破解,发展体育事业,最终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促进全民健康和人的全面发展。

材料二   2021年,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成为热词。专家指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不仅包括人们拥有精神文化资源的富裕程度,也包括人们内在精神生活是否充实、精神境界是否更高,这体现了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质量。

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多层面的,既包括物质内容,也包括精神内容;既要有量的丰富,更要有质的提升。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民比以往更加向往美好的精神生活。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又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随着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实现,中华文明必将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向世界彰显中国精神、中华文化的巨大吸引力!


(1)乘着冬奥“东风”,我国冰雪运动奏响“四季歌”、全民健身按下“快进键”,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谈谈你的理解。
(2)结合材料,运用“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的相关知识,谈谈如何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
(3)请你为发展冰雪运动拟定两条推介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20个字以内。
2022-06-03更新 | 29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2022届高三最后一卷文综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