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1 道试题
2024·黑龙江·三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3年7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强调要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着眼当前和长远,持续扎实推进。只讲速度,不讲质量,发展速度不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就会缺乏后劲;没有量的增长,经济稳健运行就难以得到保障。

因此,实现发展质量和速度、规模和效益相统一,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推动经济以量变的积累实现质变。同时要坚持以质取胜,效益优先,大力增强质量意识,视质量为生命,以高质量为追求。以量的合理增长去推动质的有效提升,通过质的有效提升保证量的合理增长,把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这一政策导向转化为具体的政策举措,促进经济在稳健发展中提质增效。

经济的高质量离不开有着丰富内涵的企业文化。总书记强调,自主创新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爬坡过坎、发展壮大的根本。由此可见,发展企业、建设企业文化,都要把创新摆在核心位置。

(1)结合材料,运用“事物发展的形式或状态”的知识,分析如何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知识,简要阐述企业重视文化创新的价值。
2024-05-21更新 | 20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三模)政治试题变式训练之哲学与文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据初步统计,2024年春节假期全国举办“村晚”戏曲进乡村、新年画、图书馆里过大年等群众文化活动约15万场,线上线下约6.69亿人次参与;春节假期全国营业性演出场次1.63万场,同比增长52.10%;春节假期国内旅游出游4.74亿人次,国内游客出游总花费6326.87亿元。这主要得益于(     
①文化旅游深度融合,文旅产业经济效益增长
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居民收入水平持续增长
③国家旅游资源丰富,特色年俗旅游的成本低
④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提升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5-21更新 | 12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德阳市高三下学期“三诊”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政治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浙江省沟溪乡余东村,因画而兴、因画而名,凭借农民画的蓬勃发展,沟溪乡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画好一幅画】

农民画的发展,在余东村始于二十世纪60年代末。村中自古多出能工巧匠,工匠们的精工美艺和匠心精神代代相传,为余东农民画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业余美术创作学习班的举办,让绘画爱好者的专业能力有了不小提升,也让余东农民画的种子在田间地头发芽。2003年,余东农民画创作协会成立,越来越多的农民画爱好者加入协会,学习创作。这批土生土长的村民从当地民间墙围画、灶头画等艺术形式中汲取养分,开展农民画创作。“白天拿锄头,晚上拿笔头,把卧室当画室,把门板当画板”——当地的顺口溜正是“余东画村”里“乡村毕加索”的生动写照。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用画笔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丰富精神生活的追求。

【建强一个村】

新时代以来,余东农民画与新农村建设一路同行,村里的文化艺术氛围越来越浓郁。余东村用农民画装点村庄,既保留了乡村建筑文化肌理,也促进了文化艺术与生态环境的有机融合,也构建起了一整条以农民画为底色的农文旅融合发展产业链条,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由2019年的6万元跃升至2022年的112万元,农民画相关产业产值达到2000多万元。农民画不仅为余东村注入生机活力,还促进了产业发展、村庄和谐、文明提升,极大增强了乡村凝聚力。

(1)有人认为,农民的实践为农民画提供了丰厚的土壤。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的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农民画的发展在当地新农村建设中的功能。
(3)结合材料,运用质量互变的辩证思维方法,以“乡村毕加索点墨成金,妙笔绘就共富路”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00字左右。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繁荣发展乡村文化。

近年来,通过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广播电视村村通、送戏下乡、建设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我国乡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文化产品供给日益多样化,文化服务效能显著提升。但“送文化”是单向的文化输送,农民欣赏文化只是被动接受。目前,不少地方已在乡村有组织地开展“种文化”活动。如,有的地方把喜欢吹拉弹唱的农民组织到一起成立农民乐队,有的地方帮助农民成立书画、音乐、山歌等文艺类协会,还有一些地方支持农民举办自编自导自演的“村晚”。一些地方大力发展文旅演艺产业,引导农民从田间走上舞台,既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也提升了他们的文化自信。某图书馆了解到村民缺乏种养技术等指导,便与“农家书屋”合作,送去有关的图书资料,帮助村民们解决了种养技术难题。不过,也有一些地方“种文化”的活动存在着形式化、任务化的倾向和简单化、“一刀切”的问题。如,有的地方在培训乡村文艺骨干时,培训内容缺乏专业性、实用性,照本宣科念课件的多,结合实际讲专业的少;有些地方的“种文化”活动,沦为小圈子的自娱自乐等。

(1)“种文化”能够为乡村振兴赋能。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知识,说明应如何“种文化”以繁荣发展乡村文化。
(3)结合材料,请你为繁荣发展乡村文化拟定两条宣传标语。要求言简意赅,每条标语限20字以内。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2-23高一·全国·期末
5 . 在国家自然博物馆参与夜宿之旅、夜游梁启超纪念馆感受梁氏家风、走进李叔同故居沉浸“叔同之夜”、于天津民俗博物馆体验“天后宫福缘夜”…越来越多博物馆推出夜游服务,游客在“越夜越美丽”的氛围中感受着文化与艺术的共生,共同点亮城市的文化灯塔,助力夜经济蓬勃发展。一个个案例无不告诉我们(     
①文化在现代化生产力格局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②当今文化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日益凸显
③文化与经济交融有利于提升消费者的体验                    
④只有为商品注入文化因素才能提高其价值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5-01更新 | 45次组卷 | 3卷引用:专题1 文化与生活
6 . 文旅产业发展呈现人间烟火气。烟火气连着地气,各地不同的风土,符合中国审美创造和审美接受的传统心理;烟火气连着人气,游客与居民共创共享、线上与线下共情共鸣;烟火气连着心气,城市的好口碑得到传播,当地居民的精神面貌受到洗礼,民心凝聚力得到提升。这说明(       
①促进文旅产业创新发展,要抓住不同地区风土特征
②促进城市文旅融合,要把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首要任务
③文旅城市火爆出圈,要主客共享,线上线下暖心互动
④发展文旅要注重口碑传播,因为“流量”是“留量”的基础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4-10更新 | 377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东城区高三一模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湖南常德河街复原老街风貌,打造集旅游、商业、文化、历史于一体的记忆古街。常德高腔、常德丝弦等传统非遗元素、民间的风味小吃等走进这条新生的老街,唤醒了历史的记忆和人们的乡愁。

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吸引老匠人入驻,推动老手艺传承,构筑有气质底蕴的陶阳里文化空间:推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实现了陶瓷文化保护与文旅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同时,借助短初频等社交媒体平台、构建顺应时代要求的新媒体传播矩阵,让国内外游客在民俗传统与时代发展中更深切感受到中华文化之美。

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活化历史文化街区、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阐释活化历史文化街区的意义。
2024-04-08更新 | 491次组卷 | 9卷引用:考点11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2023高二·全国·专题练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新质生产力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创新。

早在202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尔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就提出,“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2024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再次强调,“新时代,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各地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先立后破、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的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顺应新时代需要。”

在湘绣文化传承的过程中,非遗传承人利用湘绣数字化技术,采集湘绣文本图像,用数字手段记录湘绣针法,通过高科技赋能发展湘绣产业新质生产力;在中医诊疗领域,中医诊断模型、六经辨证系统、中医脉诊仪、舌诊仪等中医药人工智能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一些文旅景区利用前沿科技,打造更丰富的消费场景,满足游客更多样的需求,助推文化产业发展;对教育系统来说,人工智能也是把“金钥匙”,将培养一大批具有数字素养的教师,把人工智能技术深入到教育教学和管理全过程、全环节,让学生更加主动的学,让教师更加创造性的教………文化新质生产力正在蓬勃发展。

(1)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知识,阐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原因。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经济的关系原理,谈谈你对文化新质生产力正在蓬勃发展的理解。
(3)教育、科技、人才是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三个关键要素(如图所示),发展新质生产力,应着力打通束缚其发展的堵点卡点。请你为劳动者如何提升新质生产力提两条可行性建议。(要求:表述清晰,逻辑严谨)

9 . 某专辑推出之后,便引起轰动。该专辑的旋律都是在我国民间小调的基础上,巧妙地将现代流行音乐元素融入其中,不仅有古典诗词的韵味,而且韵律感很强,很接地气,可谓文学与艺术兼备,高雅与通俗共存。该专辑的成功说明(     
①文艺工作者要善于融通古今各种文化资源
②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让文化更具魅力
③文艺的变化发展与社会实践的变化发展同步
④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变革与进步的力量源泉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10 . 针对旅游消费呈现出的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等新特征,一些地方在丰富文旅市场供给方面做足了功课,北京故宫文创,西安“盛唐密盒”、长安十二时辰沉浸式街区等一度成为热点头条。这些不断涌现的爆款文旅产品(     
①推动文化消费,为文旅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②立足社会实践,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
③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优秀传统文化绽放异彩
④作为文化的载体,是对传统文化的真实再现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3-28更新 | 88次组卷 | 4卷引用:必修四《哲学与文化》100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