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春分时节,三湘大地,绿野耕耘,万物争春。2024年3月18日至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

材料一   2024年3月2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湖南省长沙市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要一以贯之抓好党中央推动中部地区崛起一系列政策举措的贯彻落实,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合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力谱写中部地区崛起新篇章。

【中部崛起战略提出经过】

中国东部地区在中国国家政策的支持下,率先发展起来,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等高度发达的城市群和经济增长极。之后,中共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由于中部地区长期未能得到国家的关注,其经济发展严重滞后。中国中部地区由于其地理位置“不东不西”,加以人口众多、基础薄弱,成为了中国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

中部崛起是指促进中国中部经济区,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西6省共同崛起的一项中央政策。中部六省包括华中地区三省、华东地区两省以及华北地区的山西省。

中部有肥沃的土地资源,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在能源原材料方面,山西、豫西、湖北、安徽等地有丰富的煤炭资源。200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部崛起是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二   三湘大地,十步之内,必有芳草。2020年赴湖南考察时,总书记动情地说,湖南是一方红色热土,大批共产党人在这片热土谱写了感天动地的英雄壮歌。要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发扬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今年再到湖南,总书记指出,要保护好、运用好红色资源,加强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发扬优良传统、赓续红色血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时代新风新貌。湖南是文化大省,孕育了经世致用、兼收并蓄、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湖湘文化。这次湖南之行,总书记提出两道重要的“融合命题”。一是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形成更多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二是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守护好三湘大地的青山绿水、蓝天净土,把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情转化为旅游业的持久魅力。

3月21日,在听取湖南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总书记的一席话可谓响鼓重锤。他说,湖南要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展现新作为。

(1)结合材料一,运用“联系的多样性”的知识,说明中部崛起战略提出的依据。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谈谈湖南如何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展现新作为。
2 . 2024年电影春节档既有合家欢的喜剧元素,又有对当下现实的关照与表达,励志与温暖的底色更加鼓舞人心,契合了档期观影氛围,票房不俗。截至2024年2月18日9点30分,2024年全年票房已达110.81亿元,其中国产影片票房占比为96.75%。可见,春节档电影的成功在于(     
①立足社会实践,坚守人民立场
②唱响社会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③打造国产品牌,弘扬爱国主义
④将文化功能与经济价值相交融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3年10月16日,京津冀三地共同签署了《深化区域市场一体化商务发展合作协议》

京津冀协同发展建立在各自的优势上:天津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越的地理位置,同时拥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天津市发挥区位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要增强一体化意识,加强各项改革举措的系统集成和协同配合,共同推动区域市场一体化,促进京津冀市场规模扩容。

同时要把握重点,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抓好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切实保障北京市场供应,抓好雄安新区市场体系建设,从而带动区域市场一体化。

(1)结合材料,运用“把握世界的规律”的知识,对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举措加以说明。

材料二   2024年武清区联合京冀两地,以传承“通武廊”三地同出一脉的运河文化为主线,策划通武廊文化和旅游交流季暨第二届运河文化节。

武清区作为今年“通武廊”的轮值方,全年将组织文化互通、游玩互赏、产业互融等活动。通过设置特色农产品街、非遗文创街,在“两馆一院”打造古诗词游园会、博物馆奇妙夜实景剧本杀等新玩法,用潮流元素,塑造年轻新业态旅游。此次活动,武清为社会奉献文化大餐的同时大大提升文旅产业发展。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分析武清区在此次活动中的做法。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木棉花是广州市市花,也称“英雄花”。

材料一   木棉树形高大,雄壮魁梧,枝干舒展,花红如血,硕大如杯,盛开时叶片几乎落尽,远观好似一团团在枝头尽情燃烧、欢快跳跃的火苗,极有气势。木棉花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生长,直面阳光,即使在干旱和炎热的条件下也能坚持开放,展现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顽强的生存能力,其花朵鲜红如血,凋谢后仍保持鲜红,象征着英雄的气节和精神,历来被人们视为英雄的象征。木棉花精神,鼓励着人们奋勇前行。

材料二   2024年3月,广州中山纪念堂举行第三届木棉文化节,文化活动亮点纷呈。“红棉研学走进中山纪念堂”通过学自然科普、走生态游径、游革命史迹、体验非遗手作等方式开展研学活动;市国画协会画家以木棉红和广州的红色景点为题材创作国画作品进行展出;中山纪念堂的红棉舞台举办主题文艺活动,包括舞蹈、音乐会、戏剧等,为市民游客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

(1)结合材料一,运用“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的哲学知识,说明人们为什么会把木棉花视为英雄象征。
(2)某地为深度挖掘木棉花的价值,拟举办相关实践活动,请从文化知识角度,再提两条合理建议。
2024-05-28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九师联盟高三下学期5月联考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浙江省沟溪乡余东村,因画而兴、因画而名,凭借农民画的蓬勃发展,沟溪乡入选“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画好一幅画】

农民画的发展,在余东村始于二十世纪60年代末。村中自古多出能工巧匠,工匠们的精工美艺和匠心精神代代相传,为余东农民画的发展奠定了一定基础。业余美术创作学习班的举办,让绘画爱好者的专业能力有了不小提升,也让余东农民画的种子在田间地头发芽。2003年,余东农民画创作协会成立,越来越多的农民画爱好者加入协会,学习创作。这批土生土长的村民从当地民间墙围画、灶头画等艺术形式中汲取养分,开展农民画创作。“白天拿锄头,晚上拿笔头,把卧室当画室,把门板当画板”——当地的顺口溜正是“余东画村”里“乡村毕加索”的生动写照。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地用画笔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丰富精神生活的追求。

【建强一个村】

新时代以来,余东农民画与新农村建设一路同行,村里的文化艺术氛围越来越浓郁。余东村用农民画装点村庄,既保留了乡村建筑文化肌理,也促进了文化艺术与生态环境的有机融合,也构建起了一整条以农民画为底色的农文旅融合发展产业链条,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由2019年的6万元跃升至2022年的112万元,农民画相关产业产值达到2000多万元。农民画不仅为余东村注入生机活力,还促进了产业发展、村庄和谐、文明提升,极大增强了乡村凝聚力。

(1)有人认为,农民的实践为农民画提供了丰厚的土壤。运用探索认识的奥秘的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说明农民画的发展在当地新农村建设中的功能。
(3)结合材料,运用质量互变的辩证思维方法,以“乡村毕加索点墨成金,妙笔绘就共富路”为主题撰写一篇短评。
要求:①围绕主题,观点明确;②论证充分,逻辑清晰;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④总字数在200字左右。
6 . 江西省积极推动非遗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通过举办“江西非遗购物节”,汇聚全省11个设区市180个非遗项目、500多位非遗传承人,集中展示江西非遗保护传承的成果,让游客畅享非遗购、探访非遗味、共赴非遗游。江西省此举(     
①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多样性、优越性
②促进了文化与经济在时代进程中相互交融
③丰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
④旨在发挥优秀文化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5-13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九师大联考高三下学期4月教学质量检测(二模)政治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4年4月7日,记者从省文化和旅游厅市场管理处、省文化和旅游研究院获悉,2024清明小长假,我省入赣游客与今年元旦小长假相比,增长24.6%,广大游客祭扫先辈、缅怀先烈,红色旅游彰显家国情怀,主要以休闲踏青、文博游、都市休闲为主。同时,庐山、滕王阁、龙虎山间机客流排名全省前三;景德镇夜珠山消费带、陶阳里御窑、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迎来全省前三客流;南昌、赣州、上饶成为纳客最多的3个设区市。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当文化“遇上”旅游,文化产业价值被重塑。假如你是江西文旅局长,请你任选一红色旅游胜地,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完成下列推广策划方案(包括推广目的、推广形式)。
要求:①围绕主题,自拟标题。②学科术语使用规范。③不得透露个人信息,150个字左右。
①景区名称:_____________
②推广目的:_____________
③推广形式:_____________
2024-05-09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高三下学期二模政治试题
8 . 因白居易名作《琵琶行》得名的琵琶亭,是长江国家文化公园(九江城区段)内的文化地标。近年来,以琵琶亭景区为核心,以文化、光影、数字、商业、艺术相融合打造出的大型数字视听沉浸式灯光秀,将琵琶亭点缀成为一片亮丽的海洋,已成为九江市民游客的网红打卡地。这表明(     
①文化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来呈现
②中华文明具有连续性和包容性
③文化创新使文化富有生机活力
④文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进步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4-03-06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重点中学联盟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政治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会宁县立足红色资源禀赋,以建设旅游文化城市为统领,以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为抓手,创新农文旅融合,红色旅游发展全面开花,旅游产业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出发在红色驿站,参观在会师旧址,瞻仰在大墩梁、慢牛坡,体验在胜利景园、红军村、红军路、红色街区,受教育在干部学院、红军小学……会宁县充分发挥“旅游+”模式,培育旅游新业态,促进产业融合发展,逐步形成了一条成熟的红色旅游精品闭环路线。同时,会宁县还深入挖掘全县研学旅游资源,丰富研学旅游产品,开发了红色教育研学游、乡村记忆研学游、历史人文研学游、金色教育研学游等研学游线路。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近年来,会宁县文化产业增加值、接待游客数量和旅游收入均实现大幅突破,红色之城的品牌效应不断放大,“红色+文旅”在会宁遍地开花。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和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意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Citywalk被一些爱好者翻译成“城市漫游”。其本意是以行走、骑行的方式在城市中无目的地漫游,亲自丈量城市,如今也包括在专业的讲述者的介绍下或在地图的指引下,有计划地沿着路线行进。

材料一城市漫步无论怎么进行,都绕不开一个前提:城市有“料”。或是深厚的历史遗迹,或是新潮的街区,或是静谧的图书馆和博物馆,既可以了解历史文化底蕴,又能感受到热气腾腾的现代生活。当旅行者学会用脚步丈量自己站立的地方,城市的地理肌理和文化脉络也更加清晰地浮现,比如,在山城重庆,如果不亲自在城市里走一走,游客就无法充分感受“8D”城市的独特地理魅力。城市漫步旅行方式的走红,说明更多人摒弃浮光掠影的打卡式旅行,追求融入个人思考和审美取向的深度游、主题游。

材料二长沙,一座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城市。长沙市某中学学生设计了一条长沙老巷城市漫步路线:白沙街→天心阁→都正街。从白沙街出发,走进街口便能非常直观地感受到老长沙人生于斯、长于斯所留下的烟火气。一路向北走到天心阁古城墙下,踏上青石板路,仿佛一秒穿越回老长沙;天心阁旁边的简牍博物馆,也是国内首座集简牍收藏、保护、研究和陈列展示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家一级博物馆。随后,穿过都正街,古朴的湖湘建筑在街道两侧展开,把市区的高楼大厦隔离开来,让人有种小隐隐于市的感觉。

(1)结合材料一,运用“联系的多样性”的知识,说明如何更好开启一段城市漫步,领略城市之美。
(2)结合材料二,调用所学知识,就如何保护好白沙街的“烟火味”、天心阁的“历史味”、都正街的“隐士味”提出建设性建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