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与经济的关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2023高二·全国·专题练习
1 .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长江承载的是民族发展大计。2023年8月3日至 5日,由长江文化促进会主办的“新时代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实践探索与展望”研讨会在湖北省宜昌市三峡坝区举办,会议就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重难点问题、挖掘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建立健全跨区域跨部门协作联动机制等形成共识。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要(     
①立足长江文化的物质载体,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
②加强资源整合和共建共享,重点挖掘经济价值
③挖掘和弘扬长江文化内涵,提高长江文化“走出去”水平
④全面推进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发挥文化引领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某村按照以德治村、文化兴村理念,修缮书院、讲经台等文化遗迹,将人文轶事与文创旅游、教育培训等产业结合,打造集国学文化传习、耕读文化体验、室外文化课堂教育于一体的耕读小镇。如今该村文明习惯薪火相传,文明善举随处可见,崇德学法蔚然成风,产业发展方兴未艾。这启示我们要(     
①推动文化与经济交融,以文化促进乡村振兴
②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乡村文明新风
③以社会实践推动文化发展,打造文化新样态
④丰富农村文化形式,满足农民各种文化需求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2-10更新 | 449次组卷 | 6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3 .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特色文化展示活动于2022年9月1日在服贸会文旅服务馆开幕。巴基斯坦、特立尼达等参展国家都奉献了非常具有民族风情的文化演出。此外,还有30余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驻华使馆及国际组织现场“摆摊”,介绍各自国家的文旅资源、特色产品,促进各国的文化贸易交流。这说明(     
①不同文化中凝结着各民族的价值观念
②各国文化个性中蕴含着世界文化共性
③文化差异不应成为不同文明间的障碍
④文化多样性能够促进各国经济的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被称为“中国式健身”的广场舞,以其欢快的串烧音乐和自娱自乐的编排,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身体好了”“心情美了”“朋友多了”,活跃在广场上的受访者给出了这样的答案。事实上,饱满的热情,高昂的兴致,矫健的身姿,充满活力的模样,已经是最好的回答。这说明文化能(     
①推动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       
②引导风尚,提升人们的文明素养
③教化育人,提高国家文化竞争力          
④服务社会,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某镇依托红色资源、大力实施“产业振兴、红色旅游”主题乡村游,打造特色小镇,推动乡村全面振兴,让红色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承,由此可见(       
①文化和经济相互交融、二者相得益彰       
②文化事关民族凝聚力,能助力经济发展
③先进、健康的文化可以促进社会发展       
④要提高文化软实力,提高乡村的竞争力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中强调,创新是文艺的生命。

材料一   随着综合国力增强,有线电视、互联网迅速普及,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观众审美品味日益提升,39年来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从线下晚会到线上晚会,晚会内容和形式从单一到丰富多彩。虎年春晚原创文化最大亮点:聚焦奏响新征程上的迎春曲,坚持温暖热烈的主基调,以新颖别致的文艺精品深情反映建党百年、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冬奥盛会、中国航天等重大主题,艺术呈现上兼具中华文化底蕴和时代审美追求,注重科技与艺术的深度融合,有机融合了XR、虚拟、全息等前沿科技,展现出春晚旺盛的创新活力-记录式综艺、和诗以歌、场景演绎、720度弧形屏幕给现场观众“沉浸式”体验,在喜气洋洋、欢乐吉祥中为海内外华人奉上一台“欢笑、优美、惊艳、泪目”的春节文化大餐。

虎年春晚创作者秉持“守正创新、出新出彩”的创作原则,坚持群众路线,深耕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积极拓展选题思路,在文艺作品表现形式、叙事手法等方面,以文化传承、情怀传递贯穿的观众参与互动模式,把美的价值注入美的艺术之中,使春晚节目的思想和艺术相得益彰,打造出了满足广大观众需求、时代感与互动性强的文艺作品,实现了优秀文艺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思想性与艺术性观赏性的有机统一。

材料二   文艺创新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固步自封、陈陈相因谈不上传承,割断血脉、凭空虚造不能算创新。要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学古不泥古、破法不悖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的知识,分析说明央视晚会文化发展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请你阐明对“把握传承和创新的关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的理解。
(3)结合材料,请你为“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文艺创新的重要源泉”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
2022-05-06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第九次考前适应性训练文综政治试题
7 . 2021年6月26日,庆祝建党百年大型融媒体传播活动——“点亮广东红色地图”正式启动。通过开展“寻访红色印记”重温奋斗历程“品味南粤风华”等系列策划,以丰富多彩的融媒体报道讲好广东故事。开展“点亮广东红色地图活动”意在(   
①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发展合力       
②活跃文化市场,促进经济发展
③弘扬传统文化,建设文化强省       
④提振民族精神,增强精神力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 . 劳动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养成劳动习惯的教育,是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2021年,某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启动。展示技能创造美好生活、劳动教育“融入经济、汇入生活、渗入人心、融入文化”的改革发展成果,进一步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重视劳动教育能(       
①彰显新型教育观念的多样性②弘扬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
③发挥文化对经济的推动作用④培育时代新人,进一步丰富立德树人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目前我国中等收入群体有4亿人,1.4亿个家庭。未来几年,将有2亿技能劳动者将成为中等收入者,使我国中等收入者群体增加50%。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提高合法收入是人生价值的重要体现②劳动是幸福的源泉,努力奋斗让梦想成真
③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创造幸福生活的基础④只要劳动和贡献就能实现人生全部价值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9-24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师大附中2022届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卷文综政治试题(三)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六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市参加牧民那达慕大会时,首次明确提出“蒙古马精神”。在今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提出弘扬“蒙古马精神”。这既是对草原人民的嘱托,更是对全国人民的激励。

“吃苦耐劳、一往无前,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蒙古马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时期,无论面对怎样的艰难困苦,经历怎样的曲折坎坷,蒙古马精神始终是激励草原儿女为家乡、为祖国的繁荣发展奋斗不息、开拓进取的伟大精神力量。回首走过的路,正是靠着蒙古马精神这种不懈的斗志、不屈的毅力、不倦的初性,内蒙古从百废待兴到今天昂首阔步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时代变革的洪流中乘风破浪,战胜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实现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要进步,离不开强大的精神动力。今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艰巨繁重,再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做好全年工作难度更大、要求更高。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需要“吃苦耐劳”的初劲和“勇往直前”的干劲,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刻都更需要“蒙古马精神”这样的精神力量。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作用的相关知识,分析“蒙古马精神”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作用。
10 . 历史地理学家将地名比作人类历史的活化石。循着地名,人们可以跨越时间之河,探寻到当地的历史渊源和背后故事。重视地名文化,规范地名使用,不仅会让中国的地名更富有传统文化味,也将让人们更能记得住乡愁。由此可见(       
A.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集中表现B.文化反作用于经济和政治
C.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和享用文化D.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