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影响的来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225日上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获得者颁奖并发表重要讲话。汪洋宣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的决定》指出,为隆重表彰激励先进,大力弘扬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脱贫攻坚精神,充分激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干事创业的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授予毛相林等10名同志,河北省塞罕坝机械林场等10个集体“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说明党和国家表彰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的原因。
2023-03-15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神木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四次月考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某中学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营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园文化氛围,深入开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主题教育和“节粮、节水、节电”专题教育活动,加强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民族传统、礼节礼仪等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引导作用,着力创造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校园文化。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对“良好的教育环境对学生健康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的观点加以分析说明。
2021-09-22更新 | 187次组卷 | 16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6月月考政治试题
3 . 目前,我国某些农村地区还存在着“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家里现代化,屋外脏乱差”的现象,与美丽乡村的人居环境要求相距甚远。改变这种状况,除了要有资金投入和规范管理,更需要当地居民转变观念,这主要是因为(     
A.文化是政治经济的反映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
C.文化的发展需要实践创新D.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环境
2021-08-24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2020-2021学年7月吴氏方向性测试政治选考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8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氛围。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习近平重要指示精神,从启动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到发起吃尽盘中餐的“光盘行动”、掀起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餐桌新风,一系列有力整治举措推动“舌尖上的浪费”现象有所改观,全党全社会厉行节约的良好风尚正在形成。同时也应当看到,一些地方餐饮浪费现象仍然存在,有的甚至触目惊心、令人痛心。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既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又绷紧粮食节约这根弦,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推动实现节用裕民、节俭兴国。

值此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光荣的历史使命、宏伟的奋斗目标、复杂的内外环境,都呼唤我们大兴艰苦奋斗之风,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与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加强宣传教育,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光荣”氛围的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从2005年开始陆续有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两会”上提议设立国家公祭日。在社会各界的呼吁下,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2014年12月13日,习近平主席与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等一万名各界人士同佩白花,共同出席国家公祭仪式。材料表明(     
①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方向保证
②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是民主决策的主要参与者
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离不开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021-07-12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新蔡县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一6月月考政治试题
6 . 当今时代,不少青少年患上了情感冷漠症。情感冷漠症患者对外界的刺激往往缺少相应的情感反应,严重时甚至任何事情都无法让他们的情感发生改变。专家指出:“治疗情感冷漠症患者,可以让他们多听悦耳的音乐,到人群中去转一转。”这一治疗方案是基于(     
①性格孤僻是患情感冷漠症的主要原因
②优秀文化能激发内心隐藏的情感
③特定的文化环境可以影响人的交往方式和心理状态
④参加特定的文化活动是提高文化素养的主要途径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1年是党的百年华诞,一部百年党史,就是一部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史。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新时代的高中生学生是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中坚力量。某校为引导青少年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决定开展以“知党情·强信念·跟党走”为主题的党史教育活动。


请你为开展此教育活动写一份策划书。
要求:①阐明活动的目的意义;
②方案要素的设计要紧扣活动主题;
③150字左右。
8 . 某学校将闲置土地改造成阳光农场,为学生提供种植、采摘、烹饪的校本课程。学生对此兴趣盎然,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为农作物除草、浇水、施肥,在学校厨房烹饪自产的农产品。该校开展这一校本课程是基于(     
①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是学生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②亲历农场劳动过程有助于提高学生们的劳动技能
③参加农场劳动比课堂教学更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④培养劳动精神是一个主动接受、潜移默化的过程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9 . 在数码相框四周镶上天然的粗木枝,摆放在居室合适的位置,可以把现代信息工业的气息与大自然的原始古朴融合在一起,身处居室中,艺术的氛围和温馨的感觉也会油然而生。这说明
①一定的文化需要依托一定的物质载体     ②科学技术水平决定文化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而又深远持久的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 . 行走中的国人,给世界的发展带去了巨大的商机,也给文明的传播留下了难言的诘问。我们总想给世界带去中国话语、中国形象、中国价值,其实,最有效的传播、承载和代表,恰恰是最普通的中国人的一言一行。这启示我们(     )
①旅游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 ②思维方式具有相对稳定性
③文明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力量 ④行走是文明的展示和汲取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