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影响的来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前贵州省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跨越这一关口,出路就在于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让创新真正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贵州省“十四五”科技创新规划》提出:到2025年,以主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创新突破带动全局,推动经济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基本建成开放、协同、高效的科技创新体系。

——科技创新整体实力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科技投入持续加大,创新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创新平台体系更加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明显提升,一批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开放式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全方位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军民协同创新体系更加完善,人才、技术、资本等创新要素加快汇聚,创新资源开放共享程度明显提高,参与国内外科技合作的能力进一步增强,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显著提升。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创新资源加速向企业集聚,以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为重点的创新型企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创新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和产业集群。

——科技创新生态进一步改善。激励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法规更加健全,基本实现科技创新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科技与金融结合更加紧密,科学精神进一步弘扬,全社会科学文化素质明显提高,基本形成尊重知识、崇尚创新、激励创业、宽容失败的价值导向和社会氛围。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激励更多劳动者特别是青年一代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中国桥梁、中国卫星、中国高铁、中国超算…从“嫦娥”奔月到“祝融”探火,从“北斗”组网到“奋斗者”深潜,从港珠澳大桥飞架三地到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凤凰展翅…这些科技成就、大国重器、超级工程,离不开大国工匠执着专注、精益求精的实干,刻印着能工巧匠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身影。一位位高技能人才以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件平凡的事做好,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共同培育形成的工匠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匠精神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中,“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仔细、认真与执着;墨家弟子所提倡的“强力而行”的敬业精神;“庖丁解牛”所表达的“道技合一”的工作境界等等都是工匠精神的生动阐释。今天的中国要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离不开工匠精神的支撑。因此,国家必须凝聚社会共识,深入贯彻“职业无贵贱”的观念意识,营造尊重劳动、尊重劳动者的氛围,积极引导劳动者摒弃功利主义意识。


(1)结合材料一,“贵州跨越经济发展的关口需要创新这个第一动力”。运用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对此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在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过程中应该如何传承工匠精神。
(3)“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目前,你所在的班级正在举办“青春·奋斗”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请你就此写一篇发言提纲,至少列出两个发言要点。

2 . 2019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州木里县境内发生森林火灾。31日下午在扑火行动中,受风力风向突变影响,突发林火爆燃,30名扑火队员牺牲。救火英雄,一路走好。

英雄者,国之干,族之魂。礼赞英雄从来都是最动人的乐章。一个国家不能没有自己的英雄,一个时代当有自己的楷模。中华民族的历史闪耀着英雄的光辉,因英雄而精彩;民族复兴的伟业呼唤着英雄的精神,因英雄而出彩。一个能哭着微笑的人不会被打倒,一个饱受屈辱还能泪眼望远的民族不会停下脚步。只要英雄的情结和精神尚存,英雄的血性和气概还在,散落一地的基因和细胞就会聚合成钢筋铁骨,用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作用”的相关知识对此进行说明。
2020-10-19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永济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入学考试政治试题
3 . 将钱存进银行,是财富思维,而能让银行里的钱再生钱的是资本思维。互联网的发达给现代商业带来了多种可能性,没钱创业的可以靠众筹获得第一桶金。当你开始尝试用资本思维思考问题的时候,会发现借钱并没有什么,关键是投入产出比。由此可见(       
A.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
B.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C.文化增强人的认识广度
D.文化为国家发展提供方向保证
4 . “凡往见人,入门必问主人食否”原是北宋时的乡约,说的是不管到谁家去,进门先要问吃了没有,以示对主人的尊重。明朝《泰泉乡礼》沿用了这条乡约,到了清朝,“吃了吗”已成为流行的交往礼仪和习惯,并延续至今。由此可见(       
①乡约是在人们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                 ②乡约礼仪是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人们创造礼仪文化的同时也被它塑造                 ④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0-07-11更新 | 3462次组卷 | 80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新康国际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北京市教委在全市中小学生中积极开展“四个一”活动。“四个一”即全市每名中小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都能够参加一次天安门升旗仪式,参观一次抗日战争纪念馆、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深化爱国主义教育。开展这一活动的依据是
①特定的文化活动和文化环境影响人
②文化与经济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③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④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影响综合国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当代中国思想文化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传承和升华。要认识今天的中国与中国人,就要深入了解中国的文化血脉,准确把握滋养中国人的文化土壤。材料表明
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有形的
③文化影响人的实践、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④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