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影响的来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

习近平总书记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节约习惯,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氛围。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习近平重要指示精神,从启动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养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到发起吃尽盘中餐的光盘行动、掀起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餐桌新风,全党全社会厉行节约的良好风尚正在形成。同时也应当看到,一些地方餐饮浪费现象仍然存在。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既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又绷紧粮食节约这根弦,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推动实现节用裕民、节俭兴国。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有关知识,说明加强宣传教育,在全社会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氛围的意义
2024-01-15更新 | 27次组卷 | 2卷引用:专题1 文化与生活

2 . 新冠肺炎闹得这么重,欧洲人为啥还是不愿戴口罩?

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欧美人对口罩如此抵制呢?从更深层次来说,欧美人对口罩的抵触心理也有文化背景在作祟。

受古希腊文化的影响,身体健康及其所散发出的自然的力与美就在西方被视为与道德相通的美德,中世纪的欧洲一度将生病视为一种“上帝的惩罚”,这些文化基因的相互作用,都让欧美人更容易将“体弱多病”视为一种羞耻。

另外,由于劳动保障体系和生活观念的差别,欧美人在感到身体不适时更倾向于选择请假不上班,欧洲各国目前出台的防疫政策中,也更愿意强调“若身体不适请在家休息”而不是“戴口罩出门”。像中国和日本等国一样,明明身体不适还要戴上口罩坚持上班的行为,在欧美看来非但不算是美德,反而显得有些匪夷所思。

总而言之,不管是出于现实政治考量、历史背景还是文化因素,欧美各国民众对口罩的偏见和抵制,恐怕都是在短时间内难以被打破的。


运用“感受文化影响”的知识,分析材料所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小学生不会剥煮熟的鸡蛋、不会拿扫帚扫地,大学生让家长定期到校洗衣服、请家政公司来宿舍搞卫生……类似报道频频引发社会热议。

2022年秋季学期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2022年版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显示,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健康、农业生产劳作等任务,将分别贯穿不同年级段。

对于劳动教育,社会上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比如,有家长就对劳动课的设置持保留意见,认为孩子去学校是读书不是去做体力劳动。不少家长替孩子包办除学习之外的一切事宜,甚至用“不努力读书,今后就去做苦力”等对孩子进行“恐吓教育”。这些错误的认识与教育方式亟须纠正。学校和家长必须意识到,义务教育阶段必须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如此方能为孩子未来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培养学生生活劳动技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劳动价值观,仅仅依靠修改课程标准、学校增加劳动课程是不行的。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这一观点的合理性。
2023-03-15更新 | 7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届河南省安阳市高三毕业班调研考试政治试题
22-23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主观题-开放性试题 | 适中(0.65) |
4 .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意识形态关乎旗帜、关乎道路、关乎国家政治安全。在意识形态领域,任何社会、任何国家都不会采取放任的态度。

材料一   一段时间以来,利用网络进行欺诈活动、散布色情材料、进行人身攻击、兜售非法物品的行为有所反复;借由网络鼓吹推翻国家政权、煽动宗教极端主义、宣扬民族分裂思想、教唆暴力恐怖活动的论调偶有出现。这些言论,不仅于个人无益,也会危害党和国家的事业发展,必须坚决制止、管控、打击,决不能任其大行其道。我们的网信事业必须积极引领舆论,营造天朗气清的网络空间。

材料二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强调,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设计制度规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1)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要加强党的领导。运用矛盾的相关原理加以说明。
(2)请就如何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在意识形态领域建设的主阵地作用提出三条建议。
2023-02-08更新 | 88次组卷 | 2卷引用:第9课作业设计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教材内容,充分探讨交流,画出关于文化的作用的思维导图,理顺文化对社会、文化对人的不同影响。

2022-08-17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课时2作业
20-21高二·全国·课前预习
6 . 【议题1】(6分钟)

议题:第一章.读书能丰富精神世界

议题情境:余秀华及其诗、余光中的散文,及其他优秀文学作品。

议题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商议、展示

议题任务:品评文化作品,感受优秀文化的影响。


活动:通过以上作品,我们发现读书有何意义?
2021-10-19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高二政治特色备课(人教版必修3):2.2文化塑造人生(议题式教学卡-学案)
7 . 【议题4

议题:我们需要哪种文化

议题情境:偶像与文化作品

议题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商议、决策、总结。


议学任务:
(1)请各小组成员合作,互问下列问题:你喜欢的偶像是怎样的?你愿意推荐哪些文化作品?你希望参与哪些文化活动?说说理由。
(2)我们的文化需求有着怎样的特点?怎样才能尽可能满足大家的需求?(组内问答结束后,可以组际相互交流互动)
2021-10-18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1年高二政治特色备课(人教版必修3):8.1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议题式教学卡-学案)
20-21高二·全国·课时练习
主观题-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今年6月25日,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各地群众赛龙舟、包粽子、赏民俗,通过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欢度佳节。

端午节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集祈福攘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相传是为了纪念受国诗人屈原而立。一千多年来,包粽子、赛龙舟等庆祝活动已深入人们的生活。一家人围绕饭桌,包包粽子,彼此间传递了亲情。举办龙舟大赛,磨练了人的意志。开展纪念屈原活动,让人们时刻感知到屈原的心忧家国、情牵百姓、清正高洁的人格魅力和思想精髓。

端午节期间通过各种传统民俗活动展演,既能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又能很好的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弘扬家国情怀。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各地举行端午节庆祝活动的文化价值。
2021-08-03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4限时练》9.3 文化强国与文化自信

9 . 黄山是党史资源大市,留下了许多珍贵的革命遗址,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优秀教材。现有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歙县陶行知纪念馆,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屯溪区中共皖南特委机关旧址纪念馆、徽州区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黟县西递镇敬爱堂和黟县柯村皖南苏维埃政府旧址。这5处教育基地既是市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是国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少先队教育的革命纪念馆。


阅读材料,从“文化的特点及影响”的角度,分析为什么要在我市珍贵的革命遗址上设立革命纪念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以典籍作舟,畅游华夏文明之河”。央视打造的大型原创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成为陪伴中国人民牛年新春的一场文化盛宴。节目组选取了享有“政书之祖,史书之源”美誉的《尚书》作为开场,讲述了以伏生为代表的“护书人”传承、守护《尚书》的流转故事和以“大禹治水定九州”“牧野之战”为代表的书中故事。节目组突破了电视文艺的传统形态,设立“历史空间”“现实空间”两大舞台创新节目形态,分别展开戏剧演绎和专家解读。同时,结合环幕投屏、AR、新媒体平台等技术的应用,在屏幕上生动展现了《尚书》的巨大魅力,实现了古今读书人之间跨越千年时空的对话,拉近了古代典籍与当代年轻人的距离。

节目组还将陆续把《论语》《孙子兵法》《楚辞》和《史记》等经典名篇搬上荧幕,捕捉典籍中的亮点,把“珍珠”串联成文化之链,构建成深刻、全面且有洞见的文化传播、交流的历史图谱,对中华文明脉络进行梳理借正展现其中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


(1)《典籍里的中国》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成功案例,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其成功的原因。
(2)请就学校如何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两条建议。
2021-05-28更新 | 248次组卷 | 7卷引用:云南师大附中2021届高三高考考前模拟文综政治试题(八)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