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影响的来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 道试题
1 . 2019年伊始,很多人的朋友圈被一个5分钟短片《啥是佩奇》刷屏了,一个深山中什么都不懂的老爷子,为了满足孙子的愿望,开启了一段艰难的“寻找佩奇”之路,最后竟然做出了一只动画片上的“小猪佩奇”。很多人被这个故事狠狠地戳中泪点,因为一切都比不上那份用心,那份执着,那份对亲情的守护。材料说明(     
①“小猪佩奇”作为文化现象,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透过老爷子的行为,可以看到中国传统孝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③文化决定和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
A.②③B.③④C.①③D.①④
2021-08-12更新 | 131次组卷 | 31卷引用:山西省应县一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2 . “礼者,天地之序也。”回顾新中国成立71年的历史不难发现,国家重大纪念日举行阅兵和群众游行已是制度化安排,通过行为符号(阅兵、游行、升旗)、物件符号(花车、领导人巨幅画像)、声音符号(鸣放礼炮、奏国歌)、语言符号(领导人讲话和标语口号)等仪式展演方式强化了民众的政治参与意识,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忱。由此可见(     
①阅兵和群众游行活动显示了大众传媒的强大功能
②文化符号是文化的物质载体,创新了文化传播的途径
③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有利于增强人们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④仪式展演可以提升群众的参与度,说明爱国主义是具体而非抽象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2-07更新 | 88次组卷 | 36卷引用:广西北海市北海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文)试题
3 . 成语典故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文化生活道理。对下列成语典故所蕴含的文化生活道理表述不正确的是(     
A.孟母三迁一一要重视文化活动对人的影响
B.固步自封一一固守本民族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外来文化
C.耳濡目染一一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强制的
D.乡音难改一一经久形成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
2021-02-06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孝义市2018年—2019年高二上学期政治期末试题
4 . “决胜全面小康--第二届全国农民画作品展”,在杭州富阳开展。近年来农民画创作题材不断丰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已成为农民画的创作旨要。只有当农民画创作者的创作意识自然地浸润于生活时,才能激发其创作灵感,留住农民画的地域之美、个性之美、艺术之美。由此可见(       
①农民画是在人们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②农民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环境④文化决定人们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远离都市车马喧,偷得浮生半日闲”,近年来,很多寺庙开展住宿旅游项目,游客参加寺庙住宿旅游远离都市喧嚣,清晨听着鸟儿的鸣叫醒来,看僧人进行早课、禅修、抄经、冥想等活动,在体验佛教文化的过程中使自己的身心得到释放。这说明(   
①对优秀的传统文化要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②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能够培养积极向上的精神
③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可以化人的心灵、陶冶情操
④人们对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的选择是自觉的能动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0-10-13更新 | 91次组卷 | 22卷引用:山西省怀仁市重点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6 .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这说明(       
①人的成长会受文化环境的影响②外部环境决定着人的发展
③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是有形的④文化会潜移默化的影响人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7 . 2019年6月25日,一列满载着《守望初心》《共产党员的力量》等主题教育学习书籍的列车,从湖南长沙市地铁4号线罐子岭站发车驶向杜家坪站。作为全国首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读书专列,它让文化在车厢里传递。开通“书香地铁”,是基于(       
①物质条件的改善就意味着精神文化水平的提高
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0-08-05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8 . 2020年5月20日,以“耕读传家兴文化,脱贫攻坚小康年”为主题的“新时代乡村阅读季”活动启动。活动以“我爱阅读100天”、“小康年读书乐”视频分享、新时代乡村阅读盛典等为载体,展现新时代乡村文化建设成就。举办这一活动(       
①赋予农村文化以时代内涵,使小康社会与农村文化相适应
②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推动乡风文明建设和乡村文化振兴
③更好地培养农民阅读习惯,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④旨在体现对高尚精神境界的追求,提高人们科学文化素养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 . “凡往见人,入门必问主人食否”原是北宋时的乡约,说的是不管到谁家去,进门先要问吃了没有,以示对主人的尊重。明朝《泰泉乡礼》沿用了这条乡约,到了清朝,“吃了吗”已成为流行的交往礼仪和习惯,并延续至今。由此可见(       
①乡约是在人们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                 ②乡约礼仪是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③人们创造礼仪文化的同时也被它塑造                 ④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0-07-11更新 | 3462次组卷 | 80卷引用:山西省朔州市怀仁市一中云东校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近日,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国文联联合印发《关于2019年元旦春节期间广泛开展“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活动的通知》。

《通知》明确指出各级宣传文化部门要动员组织文化文艺小分队下基层,开展系列惠民、为民、乐民的文化服务项目,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创作生产适合城乡基层需求的特色文化产品,将欢乐和文明送到千家万户,将党的声音和关怀传递到百姓心间,营造欢乐祥和、喜庆热烈的浓厚节日氛围,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凝聚团结进取、奋发图强的强大精神力量,为决胜全面小康,实现中国梦做出应有的贡献。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分析为什么要开展“文化进万家”活动。
2020-04-20更新 | 160次组卷 | 4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