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影响的来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化全民国防教育。

为了让信仰的种子在青少年心中扎根,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暨百校“红军班”活动:在全区100所学校中筛选出100个“红军班”。每年寒暑假,“红军班”学生都要进行一天的军营体验活动,与官兵同吃、同训练、同学习。教室里,学生们坐姿端正、认真听课;操场上,队列整齐、口号响亮;寝室里,内务整洁、被子方方正正……每一名学生都能在这里找到自信,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身边的同学。在红色文化的浸润下,学生的国防意识大大增强。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开展红色文化进校园的原因。
2 . 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根据中西方社会结构和社会文化的特点,将西方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喻为团体格局,如一捆一捆的柴,捆与捆之间有着明确界限;将中国社会的人际关系喻为差序格局,像是以每个人为中心推出的一圈一圈的水波纹,圈子由近及远,关系由亲及疏。这体现了(     
A.中西方社会文化差异所形成的影响无法抹去
B.中西方的人际交往格局带有各种的文化印记
C.社会环境不同导致人们的交往方式完全不同
D.文化决定人们实践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
2023-01-08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高中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3 . 共同富裕,教育为本。作为共同富裕的样板村,浙江省宁波市滕头村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风貌,在全国乃至全球具有示范性和代表性,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现实题材和生动案例。近年来,滕头村先后投入3亿多元,新建改建了滕头乡村振兴学院、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滕头展览馆、世博滕头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一批具有题材优势和地方特色的教育平台,通过以案例剖析+观摩实践+互动交流为主的沉浸式教学模式,学员可按需开展红色党史、产业发展、美丽乡村、社会治理等个性化教学,深入领略乡村振兴发展成果,感受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深刻变化。20多年来累计教育培训中小学生520多万人次,成为展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窗口。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说明该村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培养时代新人的作用。
2022-12-19更新 | 18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4 . 数千年来,桑蚕业一直是我国最具特色的传统优势产业之一,不仅为中国农耕社会的国泰民安作出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也孕育了灿烂辉煌的中国农桑文化。2022年9月16日,“牢固树立大食物观,满足人民美好生活——桑蚕丝绸文化展”在某校图书馆开幕。展览通过图文、实物介绍,让桑蚕丝绸文化走进校园,向同学们展示桑蚕丝绸文化的魅力。本次展览(     
①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桑蚕丝绸文化
②在潜移默化中对参观同学产生了深远持久的影响
③能够使同学们形成稳定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④属于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0年,站在历史的重要节点上,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全民族的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得到激发,中国的文化强国之路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年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提出要扎实推进革命文物工作,深化革命文物价值挖掘阐释传播,进一步发挥革命文物服务大局、资政育人和推动发展的独特作用。上世纪80年代以来,广西自治区党委、政府对红军长征过广西的纪念设施、遗址遗存持续进行抢救性保护。2019年是红军长征湘江战役发生85周年,广西全州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设施落成,将成为缅怀革命先烈、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阵地,成为红色旅游新的资源。

材料二   为了弘扬红军精神、继承广西革命传统,广西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编写了中小学地方教材——《红色广西》,突出介绍了湘江战役等广西红色革命文化内容,宣传革命战争历史事件的深刻意义和现实价值,通过“红色革命文化进校园”,引导广大中小学生重温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继承红色基因,学习艰苦奋斗、勤劳勇敢、不怕困难、无私奉献的优秀品格。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与社会”的有关知识,谈谈发掘保护革命文化的重要性。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广西推进“红色革命文化进校园”的原因。
2022-11-06更新 | 8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峨眉第二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题
6 . 在成都市某区,24小时留灯书屋全天候留灯不打烊,安静温馨的阅读环境里,一杯茶、一本书的阅读盛景,已逐渐成为群众生活的日常。该区开设留灯书屋旨在(     
①让阅读成为风尚,逐步提高居民的文化素养
②用书香浸润城市文明气质,构筑起精神归途
③通过有形的文化氛围,影响人们的思想行为
④推动文化作为精神力量自然转化为物质力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7 . 高二三班小秦同学喜欢历史,他自己购买了《史记》《资治通鉴》《明朝那些事》等历史著作,进行研读,还撰写了三十多篇历史小论文。小秦同学的热爱体现了(     
A.人们总是会选择能对自己产生利益的文化活动
B.人们选择文化产品的标准是自己的兴趣爱好
C.人们对文化生活的选择是自觉的和主动的
D.文化对人的影响取决于人们的选择
2022-10-24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富平县蓝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阶段检测政治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读万卷书”遇到“行万里路”,碰撞出一种新的旅行方式和学习方式——研学游。曾经,书本是孩子的世界;现在,世界是孩子的书本。暑假,孩子们纷纷走进研学大课堂,主动学习,探索世界,追逐精彩,一路成长。数据显示,暑期研学游强劲复苏,2022年7月研学游订单量环比6月增长4倍。

暑期以来,江苏省南京市的“雨花石研学”“小农夫研学”“军事夏令营”“江豚拯教A计划”等研学产品几乎每期都满员。“江豚拯救A计划”以保护江脉为主题,通过调研江豚生存环境、走访江豚保护站、采访护豚人等形式,提升了青少年探索自然、关爱环境、增强生态保护的意识,研学还融入了野外生存技能、救生技巧、地质科考、环境监测、长江保护等综合体验,颇受学生和家长青睐。在北京香山公园,青少年寻访红色印记,聆听红色故事,参与红色文化研学游活动,感悟革命精神。在山东三孔景区的研学活动中,学生们通过参加祭孔朝圣、体验“六艺”、背诵《论语》、寻源考古等活动,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作用的有关知识,分析研学游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分析青少年参与研学游的必要性。
(3)某校拟开展“重走长征路”教育研学活动,请你拟定一个学习主题并说明活动目的。
2022-09-08更新 | 31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西部联考文科综合政治试题
9 . 某校开展“新劳动教育”,组织学生参加农场劳动,引导学生遵循“二十四节气”传统历法设计农场耕种计划,在不同时令种菜、养蚕、收割……在此过程中,学生获得了智慧,懂得了担当,体悟了感恩,磨炼了意志。这表明(  )
①人只有在接受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才会受到文化的影响
②劳动教育是“二十四节气”等优秀传统文化的唯一来源
③劳动教育是传递劳动观念,培养劳动技能的重要途径
④人们在参加劳动教育的过程中能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7-07更新 | 299次组卷 | 4卷引用: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步练习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近期,某县学校开展戏曲、书法、传统体育进校园活动启动仪式。

此次活动通过名家投课、专题讲座、现场指导等多种形式,向在校中小学生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授艺术精髓,引领广大师生感悟优秀传统文化魅力。当天,在启动仪式结束后,与会人员在书法教室观摩学习、交流心得。书法家协会的指导老师与同学们一起现场创作书法作品,并对作品进行点评,手把手指导学生书写软笔字,讲解执笔方法和运笔过程,让同学们在自然淳朴的氛围中感受并领略书法的独特魅力,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精神内涵形成更加深刻的认识,在潜移默化中润物无声,产生净化思想、滋润心灵的效果。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的作用的知识,说明学校开展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的意义。
(2)为学校开展戏曲、书法、传统体育进校园活动写两条宣传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