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民族性与多样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30 道试题
1 . 202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提出全球文明倡议。他指出,我们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提出全球文明倡议是基于(     
①相互借鉴认同是尊重文化多样性的要求
②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交融而丰富
③推进文化交融有利于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④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 . 中华颜色一眼万年,惊艳岁月。“苍莨”是春天竹子出生时的青绿;“月白”是月光洒下的一片青白;“海天霞”是海霞灿烂里云朵和天空被染上的那层浅红;“暮山紫”是黄昏时刻山间烟雾与夕阳落照交织的紫色…… 中国色从自然中寻找色彩的气韵,充满中国人的感知力与想象力。可见(     
①气韵雅致的中国色具有鲜明独特性,蕴含着中华传统文化基因
②中国色能够派生出丰富色彩,是现代色彩艺术实践的理论源泉
③中国色融合自然具象与人类心灵意象,在触类旁通中创新色彩表达
④中国传统色彩体系虽历经千年,但人们对色彩的认识始终不会改变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9-23更新 | 465次组卷 | 20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2023-2024学年新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政治试题
3 . 第六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以“沟通世界: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为主题,旨在推动沿线国家和地区文化融合、思想融汇、感情融通,为丝路文化交融搭建相通之桥,合力奏响美美与共的华彩乐章。由此可知(     
①在推动文化发展中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
②面对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要以我为主
③认同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以美美与共
④丝路文化因交流而多彩,因交融而丰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4 .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是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的题中应有之义。自“智慧国博”建设启动以来,国家博物馆利用先进的高精度三维扫描设备、精准的纹理映射算法,实现对文物的三维建模,为文物的数字化保护与利用提供了有力支撑。这说明(     
①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中华民族的基因血脉
②科学技术是促进文化交流传播的重要手段
③保护文化遗产可以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④文物是承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④
5 . 有人说,法国人是用心吃饭:法国菜的制作选料之讲究、做工之精细、色彩之搭配均堪称世界之典范。日本人是用眼吃饭:日本饮食风格是少而精,做得量很少,但食材选择和器皿非常讲究。中国人是用嘴吃饭:中国美食的烹饪最讲究口味,酸、甜、苦、辣、咸,各有其风味。这一差异表明(     
①不同国家的文化难有相通之处
②文化多样性表征文化存在的丰富程度
③民族文化的差异性体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④世界文化的繁荣推动着民族文化的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论语·子路》中记载,“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其中蕴含包容大度的处世智慧;《礼记·中庸》中云,“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认为和合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史上,“八音克谐”“兼容并包”“海纳百川”等思想,无不彰显我国自古以来尊重差异而追求多样性统一的文化传统。

习近平指出:“不论是中华文明,还是世界上的其他文明,都是人类文明创造的成果。”“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宽广的地球足够容下不同文明各自发展、共同繁荣。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的文化道理。
7 . 央视文化节目《遇鉴文明》,以传统建筑、文学、器物等中外文明载体为主题,精选一中一外两个文明符号,进行中外文明交流对话。如第二期《道器之合:瓷器与玻璃器》,以器物为载体,带领观众揭秘中国百窑难出一件的郎窑红,同时还原西方玻璃器的杰出代表作古罗马波特兰花瓶。《遇鉴文明》(     
①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增进文化互信
②坚持国际创作导向,展示世界文化的魅力
③体现不同的艺术形式能够赋予文化不同的内涵
④融通中外文化资源,展现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 . 央视春晚的“一带一路”主题创意歌舞节目《节日》荟萃了非洲歌舞、埃及藤杖舞、东方舞、西班牙响板舞、阿根廷探戈、俄罗斯民俗舞等,让观众领略了异国文化的多样魅力。《节日》的成功说明了(     
①文化交流与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前提
②文化多样性是实现文化繁荣的要求
③文化因交流而多彩,因交融而丰富
④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以我为主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7-16更新 | 14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9 . 2023年2月15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工作会上通报了云南晋宁古城村遗址考古工作的最新进展。该古城村遗址距今3600至2500年,厚达数米的螺壳堆积以及大量独具贝丘遗址特色的遗迹的发现,再现了湖滨古代先民泛舟滇池、捞螺捕鱼的场景,为全面探讨古滇池地区的聚落形态、生业模式、族群构成等重要问题提供了关键性证据。可见,“考古中国”的价值在于(        
①推动中华文明演进的研究,增进文化认同  
②真实复原先民的社会生活,延续文化基因
③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坚定文化自信  
④挖掘文化遗产的经济价值,彰显文化力量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0 . 2021年以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学堂梁子遗址进行了系统的考古发掘,发现迄今欧亚内陆同时代最为完整的直立人头骨化石,命名为“郧县人3号头骨”。“郧县人3号头骨”是探讨直立人演化及其在中国乃至东亚地区起源与发展的重要证据。该头骨的发现(     
①为解决人类起源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②说明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基本特征
③实证了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特征
④为探讨直立人的演化提供了有力证据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6-03更新 | 56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玉林市博白县2023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考试文综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