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4 道试题
1 . 2021年是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发掘100周年。为了使中国及全球观众了解古人类发展进化的重大历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法国国家电视集团合拍纪录片《北京人:人类最后的秘密》,运用中法两国最新科研成果和科技手段,重现亚洲直立人一“北京人”的史前故事。中法合拍纪录片(     
①有助于加深中法两国文明间的交融互鉴②增强了中法两国人民对彼此文化的认同
③能够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④通过国际化表达促进了中华文化的传播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文化抗疫成为举国上下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一道特色风景,彰显了文化力量。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疫情期间,由中国文联、中国视协、中国影协创作的抗疫主题MV《坚信爱会赢》在多个网络平台上线。北京龙在天皮影剧院创作的皮影戏《孙悟空大战病毒妖》,把孙悟空降妖除魔的传统形象与白衣战士抗击疫情、消灭病毒巧妙结合,受到观众喜爱。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文艺志愿服务队唱出了“最炫民族风”,联系澳洲等留学生加入,对土家文化山歌、南曲、渔鼓、花姑子戏等“旧瓶装新酒”,创作出各类宣传宣讲视频。广大文艺爱好者创作话剧、戏歌、诗歌、小戏小品、戏曲微电影等记录、讴歌抗疫一线各行各业凡人英雄的事迹,起到了强信心、鼓士气、暖人心的作用。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文化抗疫“以文化人”,凝聚起中华儿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强大精神力量。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说明文化抗疫是如何凝聚起中华儿女强大的精神力量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
2021-04-17更新 | 210次组卷 | 26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十五县(市)十六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政治试题
3 . 2020年10月,由中央文史研究馆推出的国家级精品项目“中华文化大讲堂”在北京正式启动。该项目以研究中华文明、推广中华文化为核心目标,历时两年筹备,邀请130余位文史研究馆馆员、特约研究员和馆外特邀专家参与。大讲堂活动坚持“在场、在线、在地”的全方位理念,运用5G、云技术和各种新媒体传播方式,突破物理空间的限制,使沉睡在库房里的典籍文物、凝固在文字中的智慧哲思鲜活起来。“中华文化大讲堂”精在(     
①以研究中华文明、推广中华文化为核心目标,彰显世人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可
②面向大众、服务群众坚持了为人民服务的方向
③名家会集,内涵丰富反映了“中华文化大讲堂”是中华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创新了文化传播方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1-04-15更新 | 213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十六县(市)2021届高三二模政治试题
4 . 伟大的古老文明都是相似的、相知的,更是相亲的。2000多年前,古代中国、古代希腊的文明之光就在亚欧大陆两端交相辉映。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希关系发展彰显了文明古国在现代社会互利合作的勃勃生机。我们要促进文化交流合作,从两国悠久的文明中汲取源源不断的滋养,让古老文明的智慧照鉴未来。加强文明对话,有利于(     
①彰显个性、尊重差异②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③交流互鉴、交相辉映④兼收并蓄、共同繁荣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1-03-19更新 | 124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
5 . 中国和东盟山水相连、血脉相亲,友好关系源远流长。中国与东盟的文化交流合作拓展到影视创作、期刊出版、动漫游戏、文博展览、考古、申遗等多个领域。随着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往来不断深化,双方文化交流合作也在提质升级,不断增进文明互鉴,促进民心相通,也让东盟能够多渠道、多角度地认识中国。这表明中国与东盟文化(     
①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特点②借助商业贸易得以交流互鉴
③促进民心相通,增进政治互信④交流借鉴,渐趋融为一体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1-02-21更新 | 86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文)
6 . 大型文化季播节目《上新了·故宫》第三季一经推出,受到热捧。本季节目以青年设计力量为突破,集结全国设计类高校学子、优秀青年设计师竞争上岗,共同为故宫文创上新助力。同时,节目还立足全民视角,通过新技术新手段,解密这个时代故宫的发展与变化,用生动鲜活的电视语言讲述中华文化、故宫文化的与时俱进。《上新了·故宫》受到热捧,是因为(     
①借助了最直观最常见的传媒方式讲述故宫文化②紧跟时代发展要求,对接了民众的文化需求
③以传统文化为根基,以青年为文化创造主体④依托现代传媒手段,展示了故宫文化变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我国的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我们要加强考古工作和历史研究,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全社会历史文化滋养。高度重视考古工作有利于(     
①研究社会历史的演进,保持世界文化多样性
②加深了解中华文化,增强对自身文化价值的认同
③借助国际研讨手段,推动中外考古工作交流互鉴
④讲述好中国历史,用史实证明中华文化的优越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2-21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政治试题(文)

8 . 11月26日,历时20天的第四届湖北地方戏曲艺术节圆满落幕。展演作品题材内容鲜活、艺术形态多样,既有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作品,也有展现抗疫故事的作品。据统计,本届艺术节展演现实题材剧目44台(出),占参演作品总数86.3%。

在湖北十堰、云梦、潜江等地,深入基层的惠民演出也纷纷如期举行,经典传统剧目获得满场叫好,现代原创新剧令戏迷大开眼界。不仅如此,本届艺术节还首次采用了“云上展演”与现场演出相结合的方式,让远近戏迷不论昼夜、阴晴都能看戏、听戏。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统计数据显示,本届艺术节线下惠民2万余人次,各网络平台线上展播吸引观众逾2000万人次。

近年来,湖北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规划,全省14个剧种20多个戏曲院团新招收900余名学员,青年戏曲人才队伍正在不断壮大,湖北戏曲振兴的脚步正劲。


结合材料,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湖北地方戏曲艺术节成功举办的原因。
9 . 汉字从产生的那一刻起,就担负承载中华文化的重任。早在东汉时期,许慎在《说文解字·叙》里就作出了“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的著名论断。这表明汉字是(     
A.沟通和凝聚民族情感的纽带B.中国与世界各国友谊的桥梁
C.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D.书写传承人类文明的基本载体
10 . “礼者,天地之序也。”回顾新中国成立71年的历史不难发现,国家重大纪念日举行阅兵和群众游行已是制度化安排,通过行为符号(阅兵、游行、升旗)、物件符号(花车、领导人巨幅画像)、声音符号(鸣放礼炮、奏国歌)、语言符号(领导人讲话和标语口号)等仪式展演方式强化了民众的政治参与意识,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忱。由此可见(     
①阅兵和群众游行活动显示了大众传媒的强大功能
②文化符号是文化的物质载体,创新了文化传播的途径
③形式多样的纪念活动有利于增强人们对祖国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④仪式展演可以提升群众的参与度,说明爱国主义是具体而非抽象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2-07更新 | 90次组卷 | 36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南康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大考政治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