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4 道试题
1 . 2022年5月10日,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央视频道、人民网、新华网等各大媒体全程同步直播、全国各族人民线上观看庆祝大会、深刻感悟建团100年来的红色基因传承和磅礴青年力量。由此可见(     
①现代科技进步推动了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②媒体直播拓宽了文化传播的途径和方式
③网络直播能最大限度克服时空局限传播文化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形式的文化活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展柜、实物、说明牌是博物馆的“老三件”,河南博物院跳出“三大件”,探索新表达,玩转新技术,推出新文创,成为文旅融合创新发展的排头兵,让文化焕发活力。河南博物院利用技术手段制作优质的内容资源,通过《中原藏珍》《红色记忆》等带有生动讲解的短视频,让观众即可欣赏到从未谋面的珍宝。《中原藏珍》每集讲述一个文物故事,每周推出一期,深受观众喜爱。为了让更多文物为人所知,河南博物院还陆续利用学习强国、微信公众号、微博、B站等平台,形成新媒体传播矩阵,频上热搜话题。此外,在2020年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上,兼有古朴和现代之美的百花奖LOGO引发网友热议,该LOGO的设计灵感源于举办地郑州出土的商代青铜器-杜岭方鼎上的兽面纹;2021年初,一支5分钟的舞蹈《唐宫夜宴》火遍全网,从历史中穿越而来的“美人”原型取自1959年河南安阳张盛墓出土的隋代乐舞俑,这些文物均是河南博物院的馆藏文物。

在2021年全国双创周上,河南博物院数字考古盲盒亮相郑州双创街区,用户进入支付宝“一起考古吧”小程序,不仅可以在虚拟考古工地里体验洛阳铲、毛刷等考古工具,还可以了解所挖到的宝物故事。目前已有80多款文物上线。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说明河南博物院为什么能让文物焕发活力。
3 . 《国家宝藏》节目以“国宝+文艺再创作”的形式,为观众奉献了全新的、符合当下审美的新作品,促成艺术价值的多元融合与升华。该节目在审美体验方面映射了古今美学哲思,在类型生态方面平衡了娱乐体验与文化内涵,在数字传播方面推动了线下演出和线上云演出共发展。该节目视频在微博累计播放1000万次,被多家媒体转发点赞。这表明该节目(     
①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体现
②充分发挥了大众传媒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功能
③以创新传播手段作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前提
④通过大众传媒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05-16更新 | 610次组卷 | 7卷引用:江西省临川第一中学暨临川一博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4 . 2023年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二课在中国空间站开讲,本次太空授课活动继续采取天地对话方式进行,由航天员在轨演示太空“冰雪”实验液桥演示实验、水油分离实验等,介绍与展示空间科学设施,传播普及空间科学知识,激发广大青少年不断追寻“科学梦”,实现“航天梦”的热情。“天宫课堂”的开讲(     
①提升科普效果,创新空间科学知识
②表明教育已成为文化传播主要手段
③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促进了文化传播
④创新教育方式增强了科学的感召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 . 微刻是中国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讲究在毫厘中最大程度地展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我国许多微刻流派通过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外开设展览等方式让人了解。可这门精细的传统技艺,因为时间成本高、题材陈旧、传人难继等问题已经濒临失传,日渐趋向“小众”。将微刻技艺发扬光大,应该(     
①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寻找和培养微刻技艺接班人
②立足社会实践,推动文化创新,为微刻注入时代精神
③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展示中华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创造力
④发挥大众传媒的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作用,增强微刻影响力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6 . 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冰立方”运动主题动画中,设计团队通过宣纸水墨手绘和数字水墨笔刷两种形式进行了人形绘制,并用中国传统“现象取意”方法提炼出运动人形内在的“神情”“妙意”。这种水墨艺术与数字科技相融合的方式,将中国文化融入五环升起的经典场景,既有东方底蕴,又有现代科技表达。这一做法的成功之处在于( )
①善于推陈出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生机和活力
②运用现代科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凸显极大优越性
③借助现代传媒,赋予了中华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
④坚持融会贯通,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7 . 电视剧《人世间》以平民子弟周秉昆的生活轨迹为线索,塑造出众多劳动者、建设者、改革者、创业者等人物群像,从他们充满悲欢离合的跌宕人生中展现了近50年来中国社会的巨变,其中既有中国社会发展的“光荣与梦想”,也直面了改革开放进程的艰难与复杂,堪称一部“平民史诗”。从茅盾文学奖小说到爆款大剧,《人世间》无疑成为文学改编影视的成功案例。材料表明(     
A.现实主义题材是文艺创作的基本方向
B.传播手段创新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
C.不同文化形态融合接轨是该剧成功的关键
D.以大历史观唱响主旋律能激发观众情感共鸣
2022-03-25更新 | 314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临川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5月实战演练冲刺文综政治试题
8 . “天宫课堂”第一课2021年12月9日正式开讲了!“太空教师”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为广大青少年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的细胞学实验、物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神奇现象,并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天宫课堂”能够( )
①产生深远持久影响,印记永不磨灭
②促进入的全面发展,激发科学兴趣
③普及探索太空知识,厚植青春梦想
④创新文化传播手段,展现科技魅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 .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对演出行业的巨大冲击,“云剧场”这种新型演出模式应运而生。中国歌剧舞剧院在2021年1月推出“舞动中国·中国歌剧舞剧云端演出季”,通过海外社交平台直播演出经典原创民族舞剧《孔子》《李白》《祝福春天文艺演出》和《春华国韵民族音乐会》。演出季活动相关视频和帖文在海外社交平台的覆盖量达到1.3亿,视频播放量超过2500万次。疫情可以阻断人员往来,但阻挡不了中华文化的魅力,阻挡不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潮流。这说明(   
①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促进了文化传播
②社会实践的需要推动了文化创新
③现代传媒的发展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内容
④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1-26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抚州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生学业质量监测政治试题
10 . 第四届澜湄国际电影周于2021年12月5日-9日在昆明举行。澜湄国际电影周活动是针对澜沧江湄公河流域中国、缅甸、老挝、柬埔寨、泰国、越南六国在电影领域的合作而创建的国际性电影交流活动,已成为澜湄流域国家及南亚东南亚国家电影界极具影响力的电影文化盛宴,有力推动了区域各国电影文化繁荣。电影周的举行说明(   
①不同文化的共性是推动文化交流的基础
②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③中外文化具有相似的悠久历史和文化传统
④文化互鉴能够为民族文化发展提供养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