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遗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4 道试题
1 . 代表性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掌握着相关遗产的重要知识和技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关键。为鼓励和支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发挥示范作用,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水平,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贵州实际,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对《贵州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试行)》进行了修订。此举有利于(     
①坚持古为今用,在全面继承基础上发展传统文化
②立足省情实际,赋予贵州地方文化新形式新内涵
③完善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展示民族历史文化成就
④坚定文化自信,夯实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 . 2024年2月7日晚,提线木偶戏、南音、高甲戏等多个来自中国福建泉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集中展演。数百名当地民众驻足观看,一些人亲自动手体验安溪竹藤编和木偶头雕刻,感受中国春节文化。除泉州非遗展演外,还将举办浙江婺剧演出、除夕夜嘉年华、新春音乐会等丰富活动。材料表明(     
①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要加强遗产保护
②要坚定文化自信,积极承担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责任
③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要促进文化交流互鉴
④文化具有多样性,要在实践中增强对彼此文化的认同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3 . 2021年9月13日至14日,习近平在陕西省榆林市考察期间,来到绥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馆,观摩石雕、绥德平安书、剪纸、民歌、泥塑等展示,对当地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工作表示肯定。我国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涉及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增进民生福祉的重要内容。这给我们的启示有(     
①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信心
②保护文化遗产才能更好延续民族文化根脉
③立足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是文化传承发展的基本途径
④文化遗产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大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力度,加强城乡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

始建于元末明初的S村,曾因雕版印刷业而盛极一时。从空中俯瞰,一栋栋老屋相连,犹如一柄打开的巨型折扇。近年来,该村深入挖掘历史,再现雕版印刷过程,呈现当年生产生活状况,每逢旅游旺季都有展示古时生活场景的活动,成为不少人旅游观光的目的地。

当地某土木工程师用10年时间,寻访有故事的老屋,并对其进行修缮保护。一批喜爱优秀传统文化的人不断聚拢而来,由此发展起文旅民宿、文化沙龙等产业。2022年9月,当地公开招募古建筑认领保护人,进一步促进古建筑向展览陈列、艺术文创、特色民宿等方面转型。如今这些老屋经过专业修缮,融入文化元素,呈现多彩人文风情,焕发新光彩新生机。从整修老屋到修缮古村,从当地群众住得更舒适到现在共同参与旅游发展中增加收入,人们充分认识到,保护老屋既要尽可能保留原址原貌以留住“筋骨肉”,又要挖掘好历史文化价值以传承“精气神”。


(1)老屋“活”起来,激活了文化遗产的综合价值。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此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运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知识,说明S村的做法对乡村建设中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启示。
(3)某地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大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宣传力度,请你为其提供两条宣传标语,要求言简意赅,每条标语限20字以内。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2022年11月29日,我国申报的“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数千年来中国人通过制茶、泡茶、品茶,培养了平和包容的心态、形成了含蓄内敛的品格。“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申遗成功(     
①让世界人民更了解中国悠久的文明和灿烂的文化
②彰显了中国茶的独特魅力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③旨在肯定中国茶文化对促进世界文化繁荣的贡献
④实现了世界各国对中国传统制茶技艺习俗的认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6 . 2022年10月6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公布(第九批),中国江苏省兴化垛田、四川省通济堰、浙江省松阳松古灌区、江西省崇义上堡梯田4个工程全部申报成功。至此,中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已达30项。中国古灌溉工程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①体现了中华文化既是本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能集中展示中华文化,为世界提供灌溉经验
③表明世界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高度的认同感
④能展现中国历史成就,丰富世界文化多样性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7 . 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岁月中,中华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国务院决定从2006年起,将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设立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我国重视文化遗产保护是基于(     )
①保护文化遗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②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③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④文化遗产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 . 千年古城泉州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是宋元时期中国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被誉为“东方第一大港”。它作为宋元中国与世界的对话窗口,展现了中国完备的海洋贸易制度体系、发达的经济水平以及多元包容的文化态度。泉州融合了诸多文化源流,形成独具特色的南音、南戏、南拳、南建筑、南派工艺的“五南文化”,这些灿烂的文化从古代一脉传承,历久弥新。如今,在这座传统依然鲜活的古城里,红砖古厝、南音古乐、民俗古礼,都有千年海潮的回音,悠远文明的投影,斑斓岁月的温度。2021年7月,“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五十六项世界遗产。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分析泉州申遗成功所包含的道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近年来,我国各地纷纷采取措施,让城市文脉融入现代生活,让历史“活”起来。

对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存来说,守护不仅意味着原汁原味保护,更要融入现代生活,继续为城市发展和居民生活发挥作用。福州市以“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保护城市特色风貌”为目标,在全市启动15个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建设。打造反映资源禀赋、文化特征、地域特色、文脉传承的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同时在尊重传统功能的基础上,完善街区公共服务设施,提升街区整体活力。每逢传统节日,举办一系列民俗展示、体验活动,延续街区原有的使用功能,传承了街区所包含的文化血脉与精神。

让历史“活”起来,需要活化利用而不是呆板死守。保护历史文化,并不是将古迹封存,放在玻璃橱窗里,而是盘活历史文化资源,将其与现代社会功能衔接,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比如近些年,杭州市利用历史文化遗存,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为古建筑增添了城市发展转型的新印记。


(1)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让城市历史文脉融入现代生活的积极影响。
(2)结合材料并运用矛盾基本属性的知识,说明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与利用的关系。
(3)请就如何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提出三条建议。
2022-03-03更新 | 13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义龙新区(包含顶效镇)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政治试题
10 . 巴米扬大佛深藏在阿富汗的山谷中。2001年,巴米扬大佛在内乱中被毁。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遗址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此后该组织强调,如果要保留世界文化遗产的称号,巴米扬遗址内的文物、古迹必须只能是“古物保护、维修”,不能有用新材料建造成的新的东西。也就是说,如果用新的材料去建造一个全新的巴米扬大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会承认其文化遗产的身份。此后诸多艺术家纷纷想用各种方式来“重建”巴米扬大佛。德国的考古学家认为可以对几千个大佛碎片进行沉积特征分析。这种相当于“地质DNA分析”的方式,可以确定每个碎片在佛像上的位置。日裔美国艺术家计划用激光束打在大佛的遗址上以恢复其本来面目;2015年,来自中国的张昕宇和梁红夫妇及其侣行团队,利用先进的建筑投影技术,成功对53米高的大佛进行了光影还原,并以此方式向中阿两国友谊致敬。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出(     
①巴米扬大佛是该国乃至该地区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因此不能轻易用新材料重建
②多国艺术家计划修复大佛,是为保护大佛这一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和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与普遍的规律,所以艺术家们达成了修复手段的共识
④我国张昕宇和梁红夫妇尊重其他民族文化,通过光影技术修复大佛重视了文化多样性
A.②④B.②③C.①④D.①③
2022-01-20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贵州铜仁伟才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