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遗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5 道试题
1 . 2023年9月17日,“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成为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景观位于云南省普洱市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惠民镇,古老的茶树与原始森林交错,林茶共生、人地和谐,历经千年的保护与发展形成,是目前发现的连片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年代最久远的人工栽培型古茶园。申遗成功,有利于以古茶林为核心的茶产业和古茶树景观、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成为云南省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的途径、模式和亮点。这表明(     
①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是我国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
②申遗成功有助于提供精神指引,提高道德实践能力
③惠民镇群众是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世界文化遗产建设者和享受者
④全球首个茶主题世界文化遗产标志着云南省顺利实现了新时代乡村文化振兴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024-03-11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文综试题-高中政治
2023高二·全国·专题练习
2 .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长江承载的是民族发展大计。2023年8月3日至 5日,由长江文化促进会主办的“新时代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实践探索与展望”研讨会在湖北省宜昌市三峡坝区举办,会议就长江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重难点问题、挖掘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建立健全跨区域跨部门协作联动机制等形成共识。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要(     
①立足长江文化的物质载体,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
②加强资源整合和共建共享,重点挖掘经济价值
③挖掘和弘扬长江文化内涵,提高长江文化“走出去”水平
④全面推进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发挥文化引领作用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 . “普洱景迈山古茶林文化景观”项目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5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通过审议,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古茶林呈现出“远看是森林,近看是茶园”的独特景观。而发源于古茶园的“茶马古道”,穿越陇西走廊、藏彝走廊、苗疆走廊三大民族走廊,凭借其发达的道路系统,成为民族间传统文化交流的大通道、各民族交融的大舞台。材料表明( )
①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茶马古道”是承载茶文化的重要载体
③列入名录是为了提升文化软实力
④“茶马古道”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纽带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11-15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教育学业质量监测政治试题
4 . 湖北省博物馆推出融入编钟音乐的手游,故宫博物院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各类文创产品……通过一个个精巧的创意,古老的“非遗”不再“养在深闺人未识”,而是主动呼应人民群众的需要,活化成为一种潮流样式。这反映了“非遗”的传承(     
A.沿袭传统,才能繁荣发展B.淡化本色,才能常创常新
C.占领市场,才能实现价值D.服务人民,才能焕发生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5 . 1000年前,意大利翁布里亚人利用山地丘陵地貌,开创了橄榄梯田耕作系统;700年前,北非沙漠中的游牧民族将独特的水资源管理方法与沙漠知识相结合,形成了绿洲农业系统……今天,各国都在加强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进一步挖掘其价值。这表明(       
①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②文化多样性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③农业文化遗产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       
④每一种文化都扎根于本民族本国家的土壤中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1-11更新 | 6385次组卷 | 35卷引用:云南省下关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2年7月18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在浙江青田开幕。习近平强调,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璀璨的农耕文明,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责任。中国积极响应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倡议,坚持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不断推进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由于农业文化遗产的活态性,自然遗产划定核心区严禁人员进入、文化遗产“修旧如旧”等方式,显然并不适用。对于农业文化遗产,不能追求“一成不变”的“冷冻式保存”,而要根据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变化适当调整。但是,遗产系统的基本结构、功能及重要的物种资源、农业景观、水土资源管理技术等不能变,与之相关的民族文化与传统知识也不应有大的改变。发展是以保护为前提和目标的,农业生产应“小而精”,生产和旅游都应以生态承载能力为基础,不能以丧失文化本色、生态底色和农业特色为代价。


(1)中国坚持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不断推进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实践。结合材料运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之间的关系。
(2)本次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大会的主题是“保护共同农业遗产,促进全面乡村振兴”,请你就农业文化遗产如何促进乡村振兴提出两点具体建议。
7 . 2021年11月6日,大型抒情组诗《百年诗颂》在京首发。该书包括“波澜壮阔”“万象更新”“翻天覆地”“走向富强”四个篇章,用绝句、律诗、词、曲、赋、古风等多种体裁,聚焦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史中的重大事件、重要人物、关键决策及辉煌成就。《百年诗颂》的创作(  )
①说明优秀文艺作品都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
②有利于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③表明文学艺术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④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创新性成果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8 . 长城、黄河、大运河、长征涵盖了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文明。长城是民族的脊梁,黄河是民族的魂魄,大运河凝注了中国三千年的兴衰史,长征则是新中国兴旺发达、民族复兴的精神履历和源头。国家明确提出,要建设长城、黄河、大运河、长征等国家文化公园。2022年1月,我国又正式启动了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这有利于(     
①展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彰显中华文化优越性
②赋予中华文化全新内涵,推动相关区域经济发展
③保护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维护人类文化的多样性
④推动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 . 良渚、陶寺、三星堆等实证文明起源绵延的大型遗址,黄河、大运河等纵横古今千载、贯穿华夏经纬的国家文化公园,敦煌云冈等印证文明交流互鉴的丝路瑰宝,南湖红船、沂蒙老区等深藏红色基因的革命圣地文化遗产留存着沧桑辉煌的过往,见证着蒸蒸日上的当下,亦昭示着伟大复兴的未来。这告诉我们(     
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改变了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
②保护文化遗产能增强人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③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源泉和动力
④文化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0年来,几代考古人筚路蓝缕、不懈努力,取得了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建设了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

从100年前的仰韶文化遗址,到近年来的浙江余杭良渚遗址、三星堆遗址、河北张家口邓槽沟梁遗址,中国考古人运用洛阳铲、碳十四和遥感技术等对黄河、长江、辽河等流域的中心性遗址及周边聚落群开展大规模考古调查和重点发掘,实证了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距今5000年前后,一些文化和社会发展较快的地区已经出现了早期国家,跨入了古国文明的阶段;从距今5500年开始,在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和辽河流域等地的社会上层之间,形成一个交流互动圈,形成对龙的崇拜,出现以具有各地特色的某几类珍贵物品(多为精美玉器)彰显持有者尊贵身份的礼制;早在1万年前,黄河、长江流域就开始种植粟、黍和水稻,并在距今4500年前后,开始向西亚地区传播栽种技术。同时期,西亚地区发明的小麦、黄牛、绵羊和冶金术相继传入黄河中游地区。


(1)结合材料,运用“人的认识从何而来”的知识,说明中国考古人对中华文明发展探究所做的努力。
(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我国重视对考古成就进行社会利用的原因。
(3)请以“考古进校园”为主题,为学校开展中华考古文化教育提两条建议。
2022-01-19更新 | 23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文综政治试题(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