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遗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洪涝来袭,古桥告急。两座见证古徽州历史人文的古桥——安徽省宣城市的乐成桥和黄山市的镇海桥均被洪水冲毁,虽然属于不可抗力,但其实古桥保护,一直存在多重“软肋”。一些地方过度扩建沿河民居,开发旅游资源,挤占了古桥生存空间;部分古桥在修复时没有注意保护古桥本身的结构特征,科学化有待加强等。对此,长期研究古桥遗产保护的专家们建议要重视对古桥的日常“体检”“会诊”,对小问题及时修缮。此外还要尽快制定针对性的全国性古桥保护法规;还需文物部门与水利、住建、城规、交通等多部门,明确各自的维保责任;还应建立古桥数据库和智能检测预警系统,推动古桥安全保护与科技融合等,从而全面提升古桥保护能力。


运用《哲学与文化》相关知识,说明古桥保护的文化价值及应遵循的辩证法智慧。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红色水利遗产是革命、建设和改革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克服重重困难建成的各类水利设施,是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国首批革命文物名录收录了河南林县(今林州市)红旗渠、江西上犹县红军渠、西藏札达县英雄渠等86处红色水利遗产。红色水利遗产承载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具有恒久生命力。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知识,说明为什么红色水利遗产承载的文化精神具有恒久生命力。
(2)燕赵大地英雄辈出,红色文化光辉灿烂。请聚焦一处河北红色文化遗产,运用创新思维方法为传承红色文化提一条建议。要求:主题鲜明,具有创新性、合理性。
2023-12-01更新 | 4093次组卷 | 14卷引用:真题重组卷03(天津专用)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3 . 1000年前,意大利翁布里亚人利用山地丘陵地貌,开创了橄榄梯田耕作系统;700年前,北非沙漠中的游牧民族将独特的水资源管理方法与沙漠知识相结合,形成了绿洲农业系统……今天,各国都在加强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进一步挖掘其价值。这表明(       
①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根基       
②文化多样性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③农业文化遗产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载体       
④每一种文化都扎根于本民族本国家的土壤中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1-11更新 | 6384次组卷 | 35卷引用:天津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4 . 一件打满补丁的旧睡衣,反映出领袖朴实、节俭的崇高风范;一根用过的扁担,展现了官兵一致、同甘共苦的精神;嘉兴的红船,记录着开天辟地的历史时刻;延安的窑洞,彰显着无私无畏的责任担当……无论是平常的日子还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节假日,革命文物像磁石一般吸引着观众走近那段激动人心的岁月。为此,我们应该(     
①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
②丰富革命文化的时代内涵,创新其表达形式
③挖掘革命文物的内涵和价值,讲好红色故事
④拓展革命文物的数量和种类,改造革命文化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2021-08-25更新 | 350次组卷 | 25卷引用:天津市红桥区2020届高三二模政治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杭州良渚古城遗址是20世纪中国考古的重大发现,于2019年7月6日成功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良渚古城申遗成功的文化价值在于(       
①集中展示民族文化②引领世界文化发展潮流
③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④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1-08-15更新 | 144次组卷 | 3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政治试题(合格班)

6 .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2021年3月三星堆遗址文物“上新”的消息连连霸屏热搜,这个古老神秘的遗址再次轰动世界。金面具残片、眼部有彩绘铜头像、青铜神树等,种类丰富多元,造型精美华丽。牙璋、陶盉、镶嵌绿松石铜牌饰等多有中原地区风格,表明古蜀文明和中原夏商王朝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实证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2021年是中国考古学诞生100周年,经过几代考古人的筚路蓝缕、接续奋斗,我国考古工作成果丰硕,成就辉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考古工作是展示和构建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文明瑰宝的重要工作。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



文物不言,自有春秋。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谈谈国家高度重视考古工作的理由。
7 . 阅读材料,问答问题。

考古学,是根据发掘出来的或古代留传下来的遗物和遗迹来研究古代历史的学科。

中华文明探源、“考古中国”等重大考古项目以考古资料实证了中华大地拥有5000年文明,具备“多元一体、兼容并蓄、绵延不断”的总体特征。这些重大考古成就延伸了我国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半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

当今中国正在进行的伟大实践创新,必须建立在历史发展规律之上,必须行进在历史正确方向之上。因此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强调,要高度重视考古工作,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


结合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谈谈“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的意义。
2021-05-07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1届高三一模政治试题
8 . “你来自泥土,头微微扬起,仿佛仰望天空……人头壶,红陶材质,仰韶文化,制作于6000 至6500 年前……。”这就是央视推出的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人头壶—最初的凝望》。这部纪录片在每集5 分钟的讲述中,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与观众交流,让文物“诉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传奇。该纪录片(       
A.借助大众传媒来诠释中华传统文化,使其成为文化创新的动力
B.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C.诉说了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
D.以短小精悍、有内涵的方式讲述国宝,是中华文化四海传播的见证
9 .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奔腾到人间”。央视综艺频道推出的特别节目《“黄河之水天上来”国宝音乐会》,以文艺的形式展现了自巴颜喀拉山下的黄河源到山东东营的入海口,5000多公里的征程中,黄河的清冽、碧绿、温柔、奔腾、咆哮……千百年来生生不息的黄河文化火起来了,同时,也为大家带来了关于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思考(   
A.开发黄河文化遗产是保护、传承黄河文化的首要选择
B.优秀的黄河文化有相对的稳定性
C.保护黄河文化遗产的实质在于挖掘其经济价值
D.对黄河文化遗产应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021-05-04更新 | 69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河东区2021届高三一模政治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京津冀非遗动漫沉浸式体验展以“跨越千年的相遇”为主题,围绕“非遗传承”设立创“遗”市集。该市集展出了包括北京鬃人、天津工艺毛猴、丰宁满族剪纸等30多个京津冀三地非遗精品。创“遗”市集既是非遗文创作品的展示区,又是售卖区,市民可以亲身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真正让非遗“飞入寻常百姓家”。


依据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设立创“遗”市集的文化价值。
2021-05-02更新 | 145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十二校2021届高三二模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