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2014年央视春晚,由匈牙利人演绎的舞蹈《符号中国》,以其独特的创意和充满中国元素的画面,令我们倍感亲切又耳目一新。这说明(  )
①各国文化既相互交流又逐渐趋同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和发展的先导            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18-06-30更新 | 60次组卷 | 10卷引用:2015届福建福州第八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质检政治试卷
2 . 2016年11 月30日, “二十四节气”通过审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测太阳周年运动,认识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对“二十四节气”认识正确的是
①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④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具有独特性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018-06-03更新 | 123次组卷 | 28卷引用:2017届福建省建瓯市第二中学高三4月模考文科综合政治试题
3 . 中华文化绵延数千年,彰显了其顽强的生命力和存在的合理性,其中许多人文故事、哲学思想、典章文稿,之所以为世人所津津乐道,其根本原因在于其不仅有着鲜明特色和独特魅力,还蕴含着宝贵智慧和正确的价值理念。
曾经,我们出现了意识上的偏差,盲目追寻西方文化。年轻人热闹地庆祝西方情人节、圣诞节,中国的元宵节、七夕节等传统节日却倍受冷落。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不同民族的文化既要面对彼此之间的冲突,也要共同面对如何适应社会生活急剧变化的挑战。不同民族文化既要保持自己的特色,又要加强交流,借鉴和吸收其他文化的合理价值。
开放的中国在品尝别人带来的文化快餐时,不应忘了备好自己的文化盛宴去款待客人。民族的复兴首先是文化的复兴,文化的复兴需要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自觉,我们需要更加珍视和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保持和发扬民族文化的独特风格和独特气派。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论证“要增强文化自信,就应保持民族文化的特色这一观点的合理性。“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自信的民族不能没有偶像。”请你给我们这个时代真正需要的“偶像”下一个定义。(要求不超过60字)
2018-02-20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安溪第八中学2018届高三年上学期15周质量检测政治试题
4 . 2017年中国话剧迎来了110周年。话剧来源于西方,但中国话剧经过110年的发展,逐渐成为一门有中国民族文化特色的艺术。这表明()
①文化传播的手段具有多样性和相对稳定性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对待传统文化应该坚持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④借鉴外来文化必须以我为主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5 .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9月4日晚,西湖之上,月光之下,G20峰会文艺演出“最忆是杭州”震撼盛放,《春江花月夜》《采茶舞曲》《梁祝》《高山流水》《天鹅湖》《月光》《我和我的祖国》《难忘茉莉花》《欢乐颂》向世人讲述西湖元素、杭州特色、江南韵味、中国气派和世界大同的故事。“最忆是杭州”的震撼,诠释的是
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包容性
③文学艺术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标志
④传统文艺对今天中国的社会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17-04-28更新 | 669次组卷 | 17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六中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6 . G20杭州峰会晚会《最忆是杭州》实景演出交响音乐会以天为幕、以桥为景、以湖为台,各种诗情画意的画面、融汇中西文化的精彩表演,不仅惊艳了国人,更惊艳了世界。材料可以看出
①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前提
③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特点
④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得到融合与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7 . “石头、剪子、布”游戏起源于中国,然后传到日本,韩国等地,随着亚欧贸易的不断发展传到了欧洲,到了近现代逐渐风靡世界。这体现了
①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传统文化有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       ④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途径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16-12-13更新 | 190次组卷 | 16卷引用:福建省尤溪县第七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周学习清单”反馈测试政治试题
8 . 记忆中,爆米花是道流淌的风景线:一个简易的小火炉、手摇吹风、旧式葫芦形的铸铁炒锅中间粗两头小,一头还连着一块压力表、自制的长筒麻袋……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老手艺虽然已经渐渐消失,但是依然被我们眷恋和守望。这是因为(  )
①老手艺能对人产生持久的影响       
②老手艺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老手艺承载着民族情感的传承       
④老手艺应该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016-12-13更新 | 145次组卷 | 17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政治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习近平强调,要通过建立和增强各族人民的价值认同、情感认同、文化认同、制度认同,来筑牢民族团结的思想根基。实现“四个认同”,要求我国各族人民在文化上应该
①既要保持各自文化的民族性,又要增强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       
②在相互包容的前提下实现文化统一       
③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维护本民族文化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④互相借鉴和吸收,共同实现中华文化繁荣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④
2016-11-26更新 | 260次组卷 | 34卷引用:2016届福建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政治试卷
10 . 近年来,中国民乐在欧洲的主流音乐厅多次上演,为欧洲听众带去了充满中国韵味的音乐享受,受到了较高的评价。这表明()
A.不同民族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
B.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
D.文化既是通俗的又是高雅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