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青花瓷杯,茉莉花茶,马耳他圣玛格丽特中学的“中国角”,同学们在沏茶和品鉴中体验中国茶道。这一小小“中国角”,已成为当地学生了解中国的一扇窗。创办者阿佐帕迪老师,去年代表师生们给习近平主席写信,他引用《礼记》中“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表达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认同。上述材料表明(     
①优秀民族文化的世界性搭建了不同国家民众交流的桥梁
②世界文明具有普遍性,推动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③教育与生活相融合,对中华文化的传播具有独特价值
④青花瓷杯、茉莉花茶蕴含的茶道文化获得各国的认同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 . 2023年5月10日,“蓝带之夜·世界会客厅”暨中法文化交流活动在上海成功举办。法国MOF大奖主厨团队联合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餐大师团队采用中国时令食材,将中华美食烹饪手法与法国料理技法融会贯通,全面展示了中华美食、精致法餐的鲜明特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活动符合全球发展倡议,增进中法两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②活动可以促进中法文明交流互鉴及世界文明的繁荣进步
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成为促进中法文化共同发展的源泉
④中华美食、精致法餐力证了以文化共存超越了文化优越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3 . 20世纪上半叶,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曾赴日、美、苏演出,引起轰动。京剧表演艺术由此得到这些国家的持续关注和研究,与这些国家的戏剧观念发生碰撞和融合,对这些国家的戏剧及其他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由此可知(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文化交流构成了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③文化交流互鉴应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④中国传统文化是在批判中不断发展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1-11更新 | 6506次组卷 | 36卷引用:云南省2023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模拟政治试题
4 . 在2020年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的战役中,中国接受了来自世界多个友好国家的物资捐助。其中,日本在捐赠给武汉的物资上印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字样,一时间在微博、朋友圈刷屏。这句话曾绣于日本长屋亲王赠送大唐的千件袈裟上。鉴真大师被此打动,因此决心东渡弘法。由此可见(     
①中日两国文化同根同源,并无差异
②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③文化认同是不同民族文化交流的前提
④不同民族的人民具有共同的人文情怀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2021-10-19更新 | 804次组卷 | 29卷引用:云南省2020届高三适应性考试文综政治试题(A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雨果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中强烈地谴责了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强盗行径,指出岁月创造的一切都是属于人类的,应该珍视人类文明成果,尊重人类文明的创造者。由此可见( )
①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具有民族性和世界性
②保护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③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间有趋同性,可以共生共融
④中法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借鉴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6 . 梦回唐朝,千古一梦……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唐朝一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唐朝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而在当时的都城长安,说胡言、穿胡服、跳胡舞,成为朝野的时尚,唐代的这种生活景观反映出
①不同地域的文化有不同的特性
②中华文化是一种世界文化,不具有民族特性
③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④中华文化求同存异,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19-09-28更新 | 48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9年云南省陆良县高三一模政治试题
7 . 海明威、马丁·路德·金、电影《西雅图不眠夜》、美剧《纸牌屋》……这些美国人熟知的历史人物和大众文化被习近平主席引用到访美的演讲中,以美国听众易于接受的方式倾心交流,“习式语言”以真诚再次展示其独特魅力。这说明
①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③中华文化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④文化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19-09-28更新 | 330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9年云南省陆良县高三一模政治试题
8 . 上海民族乐团在伦敦、巴黎等8座城市上演音乐会版《海上生民乐》,奏响人类最早的乐器——骨笛,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最美音符,受到了国外观众的喜爱。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中华文化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
③骨笛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
9 . 2016年11 月30日, “二十四节气”通过审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测太阳周年运动,认识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对“二十四节气”认识正确的是
①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④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具有独特性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2018-06-03更新 | 123次组卷 | 28卷引用:云南省临沧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10 . 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先生在国内外出版译著《诗经》《楚辞》《李白诗选》《西厢记》《红与黑》《包法利夫人》《追忆似水年华》等六十本,是有史以来将中国历代诗词译成英、法韵文的唯一专家。许老先生尽毕生之力所做的,就是向世界传播中国 文化之美,似无止境。中外名著互译共存说明:                                                
文化是民族的,文化又是世界的        
不同民族文化相互融通,趋向一致
个性寓于共性之中,并通过共性表现出来  
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睦相处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
2017-05-08更新 | 1213次组卷 | 21卷引用:云南省云天化中学2017届高三下学期定时训练政治试题15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