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旗袍、源自满族旗人的长袍,后融合了旗袍马甲和文明新装的特点,并结合了西式裙装的配伍形式,被视为20世纪中国女装的典型代表和中西交融的设计典范。材料表明
①各民族文化既有个性也有共性                       ②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征
③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达                    ④不同文化在借鉴吸收中逐渐趋同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19-01-30更新 | 2729次组卷 | 104卷引用:河南省郑州市嵩阳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九次阶段检测政治试题
2 . 上海民族乐团在伦敦、巴黎等8座城市上演音乐会版《海上生民乐》,奏响人类最早的乐器——骨笛,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最美音符,受到了国外观众的喜爱。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②中华文化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同
③骨笛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
3 . 作为G20领导人杭州峰会重要的欢迎活动,一台中西合璧、美轮美奂的大型水上情景表演交响音乐会《最忆是杭州》在美丽的西子湖畔上演。经济峰会辅以文化盛宴,中国故事,国际表达,引起巨大反响。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
②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③音乐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④科学技术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4 . 2016年新年第一天,中英联合摄制的大型纪录片《孔子》开播。国际化的视角、平民化的叙事,摆脱了孔子塑造刻板单一的窠臼,让孔子从“至圣先师”的神坛回归生活。中英合作的制作方式,是对孔子“和而不同”理念的一次饶有趣味的表达,也是对“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这一命题的积极探索。这一做法有利于(   )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和民族性,全面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②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促进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推动文化创新; ④展示中华文化包容性,引领各民族文化的发展方向。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 . 2016 年 10 月 9 日晚,央视一套《中国民歌大会》迎来收官之夜。作为国庆期间陪伴了观众 8 个夜晚的一档综艺节目,《中国民歌大会》在圆满完成节目使命的同时,收获观众好评无数。民歌作为文化的一种承载形式,是民族精神的积淀,也是民族性格的诠释。中国 56 个民族,每个民族都因为地域和生活环境的不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歌文化。一个个富有民族韵味的节目明快奔放、异彩纷呈。这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由于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中华文化呈现着多种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④中华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6 . “最忆是杭州”,2016年9月4日晚,一台精彩纷呈的文艺演出在西子湖畔震撼上演,古典诗词的巧妙融入,中西文化的水乳交融,让世界的目光齐齐聚焦二十国集团(G20)杭州峰会。从国家主席习近平的公开演讲及致辞,到由张艺谋执导的《最忆是杭州》文艺演出,随处可见的中国元素,信手拈来的文学经典,令人无时无刻不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人说,学好古典文学,才能看懂G20上的文艺之美。这说明(        
①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独领风骚,引领世界
②传统文化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③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其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  
④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由此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④
2016-12-13更新 | 329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南省延津县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普通班)上学期第三次间周考政治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习近平强调,要通过建立和增强各族人民的价值认同、情感认同、文化认同、制度认同,来筑牢民族团结的思想根基。实现“四个认同”,要求我国各族人民在文化上应该
①既要保持各自文化的民族性,又要增强对中华文化的归属感       
②在相互包容的前提下实现文化统一       
③抵制外来文化的影响,维护本民族文化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④互相借鉴和吸收,共同实现中华文化繁荣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④
2016-11-26更新 | 260次组卷 | 34卷引用:2017届河南省息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政治试卷
8 . 始于1983年的春晚已经成为家家户户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项目。一家人围在电视机前边看春晚边吃团圆饭,等候午夜12点钟声的响起,伴随着震耳的鞭炮声迎来崭新的一年。随着时代的变迁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除了春晚之外,互联网红包成为人们新的庆祝春节的方式,它让年味变得更浓,让亲人朋友间温润的情感在红包的收发之间得以传达。我们的春节(  )
①集中展示了民族文化,集中表达了民族情感
②反映民族文化的共性,体现出民族文化差异
③展示文化的历史和现实,反映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④呈现文化相互激荡之势,奏响大众文化的主旋律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10-11高二下·内蒙古赤峰·期末
9 . “竖大拇指”在北美一般被认为是“做得好”的意思,但在澳大利亚就成了无礼的肢体语言;吃面条时发出声音,日本人和韩国人觉得很正常,而英国人可能感到不舒服。这类现象表明
A.各地的文化几乎没有共同性
B.一种行为是否影响人们的交往取决于特定的文化背景
C.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同一行为的评价是不同的
D.同一行为在不同的文化中会有不同的含义
2016-11-26更新 | 479次组卷 | 36卷引用:河南省济源市第四中学2019届高三入学考试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