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当地时间2023年12月22日,第78届联合国大会将春节确定为联合国假日。春节作为中国传统民俗节日,不仅是阖家团圆、辞旧迎新的日子,更传承着和平、和睦、和谐等中华文明理念,也承载着家庭和睦、社会包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全人类共同价值。许多国家和地区把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全球约五分之一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春节。春节成为联合国假日(     
①充分展现了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
②促进世界不同文明走向融合统一
③体现了多元、包容的文化价值理念
④增强世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2 . 2023年9月27日。国民神话史诗电影《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亮相第土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闭幕式。电影还原了三千年前独属于中国浪漫的神话史诗故事,中国文化的融入、当代视角的解迹、先进技术的使用,使影片引起国内外观众广泛共鸣。该电影之所以取得成功是因为(     
①中国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保障了新时代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③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赋予新的形式表达
④中国文化在交流中发展,在交融中创新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 . 下表是将中国古诗词翻译为英文的比较呈现
原文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
——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译文WithasillywishIheldmyself,Tobea
goodservantinEmperorscourt.
Ifyouhavefriendswhoknowyourheart,
Distancecannotkeepyouapart.
比较
译成了一首没有情感色彩的叙事诗,实在是难以表达出中国诗原有的意境。
译的韵律、表意,都令人叫绝。古诗诉之不尽的绵长韵味,丝毫没有因为语种的转换而折损,把诗词字里行间流淌着的中国人的情感、意志与品性,真正传递给了西方读者。
据此,要更好地传播中华古诗词就应(     
①创新中华古诗词的传播路径,增强中华文明的影响力
②研究中西诗词意境取向之差异与融通,探寻文化共识
③以认同和吸收国外语言文化为主,提高语感和诗词素养
④挖掘中华古诗词的精神内核,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向往
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
2023-01-14更新 | 1411次组卷 | 22卷引用: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月考政治试题
4 . 11月20日,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开幕。当天,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发言人华春莹在推特上连发8条推文,以图文并茂的方式介绍世界杯“随处可见的中国元素”。“中国元素”如满天繁星,在这届世界杯大放光彩。这给中国企业品牌设计的文化启示是(     
①大量吸纳他国文化元素,消除我国与他国的文化差异
②尊重文化共性和普遍规律,调适企业品牌设计
③理解、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并加以创新应用
④强化文化交流,以他国文化元素为品牌设计的基础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年来,中国兴起了一股“拉美文化热”,跳拉丁舞、吃拉美烤肉等渐渐融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与此同时,中国的绘画、美食、针灸和武术等在拉美国家广为传播,受到当地人民的喜爱。中拉文化交流掀起新热潮,基于(     
A.中拉有相同的文化发展历程
B.中拉两地人民对彼此的文化认同
C.中拉在文化交流中达到融合统一
D.中拉在社会实践中拥有的文化共性
6 . 近年来,中国兴起了一股“拉美文化热”,跳拉丁舞、吃拉美烤肉等渐渐融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与此同时,中国的绘画、美食、针灸和武术等在拉美国家广为传播,受到当地人民的喜爱。中拉文化交流掀起新热潮,基于(     
A.中拉有非常相似的文化发展历程B.中拉两地人民对彼此的文化认同
C.中拉在文化交流中达到融合统一D.中拉在社会实践中拥有文化共性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这一理念已写入联合国有关决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一宣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面对当今世界形势和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对国际关系和人类前景的基本主张。

当代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深入交往,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紧密融合时,相互之间多一些文化尊重,多一些文化基因的“链接”,其积极作用不言而喻。中国人民希望睁开眼睛看世界,希望更多地了解世界,学习、吸收和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同时,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西方国家,也需要更多地了解中国梦,了解中国文化中“天下观”“和谐观”等观念的深刻内涵,了解中国人倡导建立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本源。如此,西方国家将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发现新的机会,共同分享发展的成果。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交流与文化交融的知识,探究中国与世界上其他国家多一些文化基因“链接”的意义。
2021-09-28更新 | 423次组卷 | 26卷引用:重庆市万州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8 . 2019年,网上走红的《一百万个可能》原唱克丽丝叮首登《经典咏流传》的舞台。融合中国哲学,将自己对于“庄周梦蝶”的理解与感悟演绎出来。令评委康震忍不住感慨“拥有非凡想象力的庄子,也很难想象几千年以后,一位美国青年站在中国的舞台上唱着他梦见的那只蝶。”由此可以看出(       
①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②世界文化由不同民族、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
③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其共性和普遍规律                 ④不同民族和国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各具特色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9 . 2019年7月6日,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良渚古城遗址”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我国重视世界遗产的申报与保护工作,是因为文化遗产
A.是本民族独享独有的文化财富
B.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C.对于展现我国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
D.是—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10 .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曾经的丝绸之路,是东亚强盛的象征,如今的“一带一路”,则承载着新的历史使命:聚集经济合作与人文交流,实现沿线和各国经济与文化的繁荣。“一带一路”能推动沿线各国文化的繁荣,依据是(   )
①拓宽文化交流的途径,促进文化交流
②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能与文化相互影响 
③各国文化在交流中可以相互认同,共同发展
④各民族文化具有世界文化的共性,遵循普遍的规律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①④
2019-11-30更新 | 283次组卷 | 52卷引用:重庆市万州新田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