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1 道试题
1 . 北京2022年冬奥会奖牌设计简约而不简单,广受各国媒体盛赞。奖牌由圆环加圆心构成牌体,五环同心,同心归圆、表达了“天地合·人心同”的中华文化内涵,也象征着奥林匹克精神将世界人民聚集在一起,共享冬奥荣光。奖牌与2008年夏奥会奖牌——“金镶玉”相呼应,展现了“双奥之城”的文化传承。北京2022年冬奥会奖牌的设计(     
①说明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②体现了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③说明人们的精神活动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中
④体现出设计者的文化自信和较高的艺术修养水平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②③
2022-05-28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考最后一卷文综政治试题
2 .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中国式浪漫让人动容:那朵由国家名字组成的“人类共同的雪花”,诠释了奥林匹克更高、更快、更强、更团结的新格言,从“我”到“我们”,一起向未来;24节气变身为倒计时器,诗意盎然;以高科技精彩演绎“黄河之水天上来”“水墨画”“武术”……让全球人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其中蕴含的文化道理是(     
①文化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②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在交流中融为一体
③讲好中国故事有助于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④利用大众传媒丰富和拓展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2-05-18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江淮十校”2021-2022学年高三第三次(4月)质量检测文综政治试题
3 .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大型青铜面具亮相虎年春晚舞台。2021年三星堆遗址义物“上新”的消息连连霸屏热搜,金面具残片、眼部有彩绘铜头像、青铜神树等,种类丰富多元,造型精美华丽;神树纹玉琮、兽面凤鸟纹玉方座、大型神坛、大型青铜立人神兽等一批文物相继出土。这些考古新发现(     
①是中华民族区别于世界上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
②是中华文化文脉赓续、博大精深的重要实物例证
③说明保护文化遗产是文化传承发展的根本动力
④展示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增强民族凝聚力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4 . 随着第三个“南非中文日”(每年9月17日)的到来,中国文化在南非掀起一股新的热潮。与此同时,中国也在积极引进南非语言教学。南非卡拉遗产学院主席马托勒·莫采卡博士认为,所谓的“文明冲突论”根本站不住脚,恰恰相反,不同的文明更应该交流借鉴,相互取长补短。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有(     
①表明汉语教学受到世界各国的一致欢迎
②表明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③体现了不同民族文化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④有利于促进中非文明求同存异共同繁荣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4-29更新 | 351次组卷 | 7卷引用:安徽省皖北县中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政治试题
5 . 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饮食习惯也有较大的差异。主食上有“南米北面”的说法,口味上则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材料表明(     
①不同地域的饮食文化难言共性
②我国饮食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③地理环境是饮食文化的决定因素
④我国的饮食文化具有多样性特点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6 . 不同文学艺术的价值内核都是真善美,所以,中国文艺需要通过讲述中国故事反映人们共同价值追求。海外读者阅读中国文学,一定也是被人物吸引,感动于人物的命运,惊讶于独特的审美旨趣,进而去感受文字背后的社会生活和价值追求,与作家情感产生共鸣。从中可以看出(     
①被海内外读者广泛认同是文艺创作的根本目的
②有价值的文艺创作助力提高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
③文艺创作应坚持通过文化的民族性展现文化共性
④反映时代精神的文艺作品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2-04-17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A10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期中联考文综政治试题
7 . 2022年2月4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取代传统的阿拉伯数字方式,变身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倒计时器”,从“雨水”开始一路倒数最终行至“立春”,每一个节气的背后都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古老诗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中华文化用它的极致浪漫点燃了国人浓浓的文化自豪,同时惊艳了全世界。由此可见(     
①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作品一定能得到世界认可
②优秀文化是不同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结果
③文化自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
④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既要不忘本来又要创新思路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 . 2022年春晚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以古典文学的叙事方式、传统艺术的当代表达,意念的流动构建起全剧的精神世界,通过人物的虚实交错、情感的古今交融,将悠远绵长的传统文化意象展现得淋漓尽致,获得海内外好评。这说明(     
①批判性继承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源泉
②不同国家的人民具有共同的人文情怀
③传承民族特色的作品更能唤起人们情感共鸣
④尊重文化多样性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必然发求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⑧④
2022-04-07更新 | 195次组卷 | 6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2022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文综政治
9 . 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美学的奇妙结合。倒计时的二十四节气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自信;大雪花中各个国家的美美与共,和而不同,凝聚“一起”向未来,展示着中国人民对祖国强大、民族振兴世界和平的希冀。冬奥会开幕式的精彩表明(     
①保持中华文化生命力需要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
②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上
③文化创新的本质在于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④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0 . 2021年12月3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同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通伦通过视频连线共同出席中老铁路通车仪式。老挝《万象时报》总编辑通罗·杜昂萨瓦对本报记者表示:“老中铁路是老挝人民的期盼,‘一带一路’建设正帮助老挝从‘陆锁国’迈向‘陆联国’,也将极大推动老中人民互知互学,推动两国文明交流互鉴。”从材料中看出(   
①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②中老两国的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③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④“一带一路”实现了文化传播途径的变革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2-03-07更新 | 604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芜湖中华艺术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质量检测政治试卷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