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3 道试题
2022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有学者认为,中国纪录片在跨文化交流中,自信应该成为国际传播的底色,只有自信才会用 逻辑讲述真实的故事;而共情是国际传播的基调,只有共情才能以情感传递共同价值。这一观点强调,提高中国纪录片国际传播力应该(     
A.立足中国国情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
B.在交流交融中推动世界文化的繁荣
C.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
D.坚持文化的民族性和世界性的统一
2023-08-03更新 | 6919次组卷 | 45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盐田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题
2 . 青花瓷杯,茉莉花茶,马耳他圣玛格丽特中学的“中国角”,同学们在沏茶和品鉴中体验中国茶道。这一小小“中国角”,已成为当地学生了解中国的一扇窗。创办者阿佐帕迪老师,去年代表师生们给习近平主席写信,他引用《礼记》中“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表达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认同。上述材料表明(     
①优秀民族文化的世界性搭建了不同国家民众交流的桥梁
②世界文明具有普遍性,推动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③教育与生活相融合,对中华文化的传播具有独特价值
④青花瓷杯、茉莉花茶蕴含的茶道文化获得各国的认同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3 . 2023年5月18日是第46个国际博物馆日。文物,承载着我们的文化身份和精神传承。从河姆渡出土的炭化稻谷到大汶口文化猪形陶鬶,从商周时期精美非凡的青铜重器到汉代的金缕玉衣,从“一页宋书一两金”的传世古籍到清代圆明园的十二兽首……我国数千座博物馆的浩瀚馆藏,让观者穿越中华文明发展的不同时空,直面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延绵不绝的伟大与壮丽。由此可见(     
①文物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物质载体
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③对待传统文化要在继承中发展
④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6-22更新 | 427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考试政治试题
4 . 中国传统的色彩观,并非独立静观地存在,它对应天地、阴阳、方位、季节、声音、牵系五脏、五味、五气,关乎内心的声色与动静,蕴藏着中华民族流传千年的审美基因和经典智慧。2023年春晚的节目《满庭芳·国色》而“出圈”的大美中国色,点燃了“色彩新潮流”,由此可见(     
①文化自信源自于深厚的民族文化根脉
②中国色因其色彩丰富而凸显民族特色
③富含哲学意蕴的中国色仍有时代价值
④中国色因其历史悠久而更具世界意义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2023-06-19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揭东第一中学等三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政治试题
5 . 2023年4月20日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的“谷雨”,也是联合国第14个中文日。在庆祝联合国中文日到来之际,许多对中国文化心怀热忱的外国友人纷纷参加到书写汉字的活动中。上述材料体现了(     
①展示中文语言魅力,增进文明交流互鉴
②中文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得各国人民的认同和喜爱
③文化交流是文化发展的重要动力
④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3-06-19更新 | 454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第六十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选考)
6 . 将“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译成“You can enjoy a grander sight,By climbing to a greater height”的,是首位获得“诗译英法唯一人”的翻译家许渊冲。许老先生尽毕生之力所做的,主要就是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之美。这启示我们(     )
A.要准确把握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B.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促进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与统一
C.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认同世界各民族的文化
D.做中外文化交流使者,积极推动外国优秀文化走进中国
2023-06-11更新 | 157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华侨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政治试题
7 . 2023年4月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与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法国总统马克龙会谈确定双方将于2024年共同庆祝中法建交60周年,共同举办中法文化旅游年。4月9日,广州市人民政府举办中法故事会媒体采访活动,邀请各界代表人士分享他们亲历的中法交往故事,在广州见证中法友谊源远流长。中法文化交流(     
①能够增进中法文明的交流互鉴和取长补短
②有助于推动中法以及世界文明的繁荣发展
③有利于中法双方互信友好,增进文化认同
④能够消除彼此隔阂,赋予两国文化世界性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8 . 央视总台2023年春晚落地全球多个国家,春晚成功走向海外。许多观众评价蕴含中国文化元素的春晚节目精彩纷呈,吸引了众多海外华侨华人及当地民众的眼球。同时,当地开展形式多样、守正创新的文化体验活动也让海外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春节文化。由此可见(     
①构筑中国价值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是春晚被海外认同的关键
③形式多样的文化体验活动是中华文化的载体
④文化创新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9 . 2022“中意文化和旅游年”分别在北京、米兰同期举行。其中由北京画院推出的齐白石艺术展通过多媒体技术将中国传统的赏画方式与园林意境相融,不仅展现了齐白石笔端一花一世界的东方艺术精髓,也让两国观众在笔墨意涵中感受到中意两国文化艺术的共振,正如齐白石诗句所言“满园青背百草同”。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发展中华区域文化,推动文化自信自强   
②运用现代传媒技术,彰显中华文化魅力
③寻找中外文化共性,加速民族文化融合   
④增强文化互信互鉴,促成文化共生共长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2023-05-06更新 | 227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揭阳市普宁市华美实验学校等2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3月月考政治试题
10 . "淡中有味茶偏好,清茗一杯情更深"。自古以来,中国人就种茶、采茶、制茶、饮茶。“中国茶”三个字背后,蕴藏着“天人合一”的精深智慧、“围炉煮茶”的豪情雅趣、“斯须炒成满室香"的独特工艺。申遗成功的"中国茶"文化(     
①以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
②赋予了中华文化新的内涵和文化特质
③展现中国独特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追求
④实现了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