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2022年冬奥梦交汇中国梦,中国农历春节是“红色的”,世界冰雪盛宴是“银白色的”。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鉴,因“冬奥会遇上中国年”而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无论是冬奥会的形象体系、场馆设计,还是吉祥物和会徽、火种灯和火种台,北京冬奥会的每一个元素几乎都蕴含着中国文化。冬奥会的“冰丝带”“雪如意”等高标准、高质量且绿色可持续的场馆设计彰显了中国韵味;展示体育运动形与神,并赓续文化根脉的形象景观设计,诉说着中国故事、奥运宗旨;翻译机器人背后的“中国智造热情洋溢的中国志愿者将为世界运动员奉献人文关怀。文化创意和科技创新将赋能北京冬奥会,在为世界贡献独特的色彩和声响中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理念。

北京利用好开放办奥搭建的平台、建立的机制,制定各类专业人才开发培养政策,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培育专业化、国际化人才队伍,开门迎客,以体育交流拓展人文交流、经济交流,促进国家间互利合作,促进民间互动交流。在全球战疫的背景下,奥运会是世界级运动盛会,成功精彩的奥运会需要奥运大家庭的共同努力。在“更快、更高、更强”后面加上“更团结”,这是奥林匹克格言100多年来首次修改。这也与中国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脉相承。中国与各国一道坚持团结一致,积极参与,必将成就奥运会的成功和精彩,并推动世界体育事业的发展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北京冬奥会不单是冰雪运动的竞技,更是展现中国形象、振奋民族精神、坚定强国信心的重要契机,能够让世界了解真实的中国,了解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和历史。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对促进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互鉴有何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如何体现冬奥梦与中国梦之间关系?
(3)为更好地发挥冬奥会给中国经济社会带来红利,请你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要求:①主题鲜明,观点正确,条理清晰;②使用思想政治学科术语。
2022-03-20更新 | 37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麒麟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政治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镇化进程中,拆旧建新无法避免。然而,什么样的建筑该拆、可以拆,哪些具有传统文化或民族地域特色的建筑应该保留,甚至重点保护,却界定模糊。
“认古不认近”的保护观,导致了一批丧失经济功能与生活功能,但极具文化与研究价值的近现代历史建筑被拆除损毁。“喜新厌旧”的建设观导致看起破旧的真文物被拆毁,而“涂脂抹粉”的仿古建筑与仿古街区泛滥。
古建筑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载体,传承离开保护就会消亡,如何保护古建筑是业界人士深思的问题。“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唐朝诗人司空图的这句诗,道出了传统建筑保护与发展的真谛,保护传统古建筑不是简单的复制,更不是一律拆除,而是“与古为新”。
(1)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对传承中华文明的意义。
(2)运用辩证的否定观,说明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要“与古为新”的正确性。
(3)作为一名高三学生,请你运用“实现人生的价值”的有关知识,分析如何保护传统古建筑。
3 . 一个城市的建筑记录着一个城市的历史变迁。昆明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从过去的武成路,金碧路,华山西路,登华街,同仁街,景星街,昆明还有多少城市的历史印迹可拆。外省游客要大老远跑到昆明,他们是冲着昆明的历史,民俗,人文景观来的。但“认古不认今”的保护观,导致了一批丧失经济功能与生活功能,但极具文化与研究价值的近现代建筑被拆除损毁;“喜新厌旧”的建设观导致看起来破旧的真文物被拆毁,而“涂脂抹粉”的仿古建筑与仿古街区泛滥。具有民族风貌的建筑加速消失的同时,一批造型奇特的建筑争相登台,“千城一面”愈演愈烈,致使昆明地标性建筑却看不到中国味。
古建筑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载体,传承离开保护就会消亡,如何保护古建筑是业界人士深思的问题。“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唐朝诗人司空图的这句诗,道出了传统建筑保护与发展的真谛,保护传统古建筑不是简单的复制,更不是一律拆除,而是“与古为新”。
(1)请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对传承中华文明的意义。
(2)请运用辩证否定的观点,说明保护和发展传统古建筑要“与古为新”的正确性。
(3)昆明市公开征集保护传统古建筑的公益广告,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字数在15字以内。请你就此写出两条广告词。
2016-11-26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年云南省部分名校高三12月月考考试政治试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世界打开一扇了解中国的美丽窗口。
       “讲好中国故事”,习近平是倡导者,也是践行者。他坚持用“海外民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讲述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从也门撤侨行动中的感人瞬间,到陕西梁家河村的今昔对比,他在不同国家的演讲中别具智慧的讲述,带来一股外交新风,重塑着中国对外传播新格局。
       在文化领域,越来越多的“中国故事”走出国门。电视剧《木府风云》在东南亚兴起“中国风”。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用地道的中国美食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征服了大批海外“粉丝”。一套中国味十足的“ 诸子百家国风画展” 丛书已成功展开版权输出……一股勃勃涌动的“华流”正吸引着全世界关注的目光,并不断走进世界人民的心里。
(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对发展中华文化的意义。
(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有关知识,说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要用海外民众乐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语言”的理由。
(3)青年要做中华文化传播的使者。请你从文化交流的方式或手段角度,就如何将“中国故事”讲给世界听提出两条建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位哲人说得好,一种声音谈不上动听,一种颜色构不成五彩,一种味道算不上佳品,一种事物则无法比较。我们看到,不同的色彩构成最美的图画,万紫千红才会有繁花满园,不同的音调产生最美的和谐,管弦琴瑟必然此起彼伏。“和而不同”是中国人自古尊崇的处世之道,在国际文化关系上我们应坚持“和而不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更要重视文化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应提倡不同文化间的和谐共处,取长补短。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请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国际文化关系上,我国为什么坚持“和而不同”?
(2)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在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时,应如何做到“和而不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